周建江
(唐山康德工程咨詢設計有限公司)
?
試論注漿加固技術在橋頭跳車病害防治的應用
周建江
(唐山康德工程咨詢設計有限公司)
某公路橋頭跳車為案例,詳細分析了注漿加固技術的在橋頭跳車病害防治的應用。
注漿加固;橋頭跳車;病害防治;跳車成因
1.1 注漿技術的實施方法
導致橋頭跳車的主要根源是未能及時加固地基的軟土,施工結束后地基沉降程度很大,填充材料性能不好,在加上建設過程中質量控制的不嚴格,有些技術實施的不到位,也會受到橋臺結構設計不合理的影響,這都能降低地基的剛度。
(1)橋接坡坡面結構層的加固
依據很多實例總結得出,如果橋面引道有很大程度的沉降,都足以說明橋坡地基內部發生結構變形及移動,為解決這一難題就要定期加固缺陷位置。加固深度一般處于坡度表面及地基底部與路基距離的范圍內,采用注漿技術加固受損的位置,使其成為一個堅固的整體,這都有利于提高橋坡的抗壓能力。另外,也可采用硬殼層封閉技術,它不僅能盡量避免注漿后導致的局面冒漿,進一步將工作壓力最小化,還有利于盡快恢復正常交通。所以橋坡加固的核心技術就是結構層注漿。
(2)橋接坡坡面土基的加固
歸根結底,導致橋坡結構層眾多受損部位的主要原因是土基的抗壓強度太弱、結構層的嚴重變形。加固土基主要是利用動力設備將漿液充入土基層內部,填充孔隙,并把孔隙內的空氣排出,使土基結構變得更堅固,減少橋面跳車現象。加固過程分為兩次,注漿深度是1.8 m,2.5 m,一般選擇低聚合物注漿原料,因為該聚合物與土體的結合能力較強,加固后使用壽命較長。
1.2 注漿的深度及使用壓力
注漿時應根據一定順序進行,首先是基層再次是土基,由于受結構設計的制約,基層的注射深度是0.8 m,土基的注射深度高于基層,是1.8 m和2.5 m。
使用的壓力也是有要求的,基層注射時壓力一般低于一個大氣壓,當高于一個大氣壓時,要馬上停止注射,緩和半小時后再進行注射,若是壓力仍未低于1.0 MPa,則認為該次注射已完成。
說起從省城來到農村,每天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吃苦受累倒不怕,就怕做不出成績,3年時間一晃就過去了,我們更應該齊心協力、只爭朝夕。找到合適的工作方法,為鄉村振興做一些實事,無愧于青春、無愧于事業,也就不枉駐村一場了。”林燕玲說。
路基注射時同樣應遵循一定的壓力范圍,所需壓力高于土基注漿時的壓力,在1.5~3.0 MPa之間,同樣地,當壓力高于3.0 MPa時,要馬上停止注射,緩和半小時后再注射,若是壓力仍未低于3.0 MPa,則認為該次注射已完成。
1.3 注漿材料
(1)早強型低聚合物材料
為滿足不同的需求,要選擇相應的注漿材料。為了縮短道路修復周期,盡可能快的恢復正常運行,基層注漿材料必須具備較強的早期強度,且后期強度會不斷增強;根據注漿時的特點是滲透注漿這一特性,所以要選擇易于流動的材料,且穩定性要好。基于上述要求,基層加固時要選擇早強型低聚合物材料。
(2)路基加固用普通型低聚合物材料
土基注射時要求漿液材料與土體的結合性較好,有較強的穩定性;由于軟土較差的滲透性,只能通過壓密方式注漿,所以對于材料的流動性能沒有太高的要求;漿液的凝固周期應符合一定的施工標準,滿足質量要求。
1.4 選擇合理的注漿鉆孔位置
為了達到更好的加固效果,通常采用兩層三次注漿方案:基層注漿、土基注漿。在布置鉆孔位置時一般按照梅花狀進行設計,孔與孔之間的距離和排與排之間的距離都是2 m。當發現某一孔位不合理時,可稍作調整,不過調整范圍不能超過30 cm,施工作業現場會根據設計圖紙進行鉆孔。另外,在布置孔位時要留出釋放孔,一般每四個孔就要有一個釋放孔,特殊條件下也能把周圍的注漿孔當做釋放孔。
1.5 施工技術要點
(1)該工程基層內部加固時選用的是預混和預包裝的混合材料,配比合理,用量準確,不用再計算用量,也不用現場攪拌,這樣就不存在配合比不準確、混合不均勻、外加劑不準確的缺點,每一中原料都是精確加入的,而且不會有粉塵懸浮,干凈無污染。
(2)路面升高的高度要低于1 cm,選擇精密測量儀器測量,在注漿孔的四周測量,如果注漿孔周圍都抬高1 cm時就馬上停止。
(3)整個注漿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有專業人員觀察所用的壓力、注漿深度,實時監控,也要安排技術人員觀察橋墩下面,一旦橋墩表面有裂縫并有漿液溢出,要馬上停止注射。
2.1 鉆孔取芯法
(1)基本上所有的裂縫處芯樣都很完整,這就與注漿之前取得芯樣都是殘缺體做了對比,這都得益于低聚物的填充加固作用;(2)漿液在鉆孔的內部呈不均勻分布,沒有規律,零散分布,不連續流動的原因是臺背填料不統一的緊密度,填充較為疏松的部位,其縫隙就大,注漿液也多,填充緊密的部位,其縫隙小,注漿液少。
2.2 復注法
該方法屬于復查的一種,當注漿過程結束后,保持相同的注漿壓力,再次鉆孔注漿,根據這次的注漿量與上一次的對比,來分析注漿效果。其應用原理是若第一次注漿已達到緊密程度,內部結構的縫隙已被填滿,沒有可容納注漿液的空隙,則第二次就注射不進去。復注率的定義是同樣的孔道,第二次注漿量與第一次注漿量的比,依據一定的效果標準,當復注率低于30%時視為合格。
復注過程是在注漿結束后的24 h進行,每一處臺背表面都會選擇一處來復注,選擇位置基本處在臺背填筑體的中間位置,經過計算,其復注率分別是3%、4.8%,沒有超出合格復注率,就可認為該次注漿顯著加固了橋坡的抗壓強度。
為避免土基沉降引起的橋頭跳車現象,選擇注漿加固技術來提高橋頭抗壓強度,該技術能增加土基內部的緊密度,提高抗壓力。而且,該技術周期較短、簡單易操作、加固效果良好、安全無污染。
[1] 羅恒. 注漿理論研究及其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D].中南大學,2010.
[2] 丁勇,諸葛萍,謝旭,李輝,黃劍源. 考慮車輪-路面接觸長度的橋頭跳車動力荷載分析[J].振動與沖擊,2013,(9).
[3] 王志濤.壓力注漿在某高速公路中的應用[J].民營科技,2011,(5).
2015-05-27
周建江(1970-),男,河北唐山人,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運輸工程系列道路與橋梁。
U416.1
C
1008-3383(2015)09-00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