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群恩
手術治療化膿性中耳炎并迷路瘺管的臨床觀察
凌群恩
目的 探討化膿性中耳炎并迷路瘺管的臨床特點及手術方法。方法 選取化膿性中耳炎并迷路瘺管患耳63耳,對患耳進行乳突根治術,根據患者癥狀對患者進行顳肌筋膜或肋軟骨膜一期修復,觀察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有眩暈癥狀患者骨導閥值為(40.10±3.96)dB,明顯高于無眩暈癥狀患者的(33.20±2.37)dB,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瘺管檢驗呈陽性13耳,出現眩暈癥狀37耳,占58.7%。治療后,62耳眩暈癥狀消失,其中5耳骨導閥值提高>15dB,1耳眩暈癥狀仍然存在。結論 對患者化膿性中耳炎并迷路瘺管癥狀進行分析和檢查,對瘺管進行異體軟肋骨片加筋膜修復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化膿性中耳炎;臨床癥狀;治療效果
化膿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化膿性炎癥,好發于兒童,是患者聽力損失的常見病因。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在臨床中很容易出現迷路瘺管,部分化膿性中耳炎并迷路瘺管患者還伴有一定的眩暈癥狀。該病的發病率高,易復發,并發癥和后遺癥多,因此在臨床中要加強對患者的臨床監測,選取有效方法對患者進行手術,確保提高患者治療效果[1-3]。本研究對化膿性中耳炎并迷路瘺管的手術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江西省宜春市人民醫院自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化膿性中耳炎并迷路瘺管患耳63耳,其中男38例,患耳38耳,女25例,患耳25耳。患者年齡12~72歲,平均年齡43.3歲。患者中先天性膽脂瘤2耳,骨瘍性中耳炎3耳,膽脂瘤型患耳58耳,占據總體的95.2%。其中包括混合性穿孔24耳,鼓膜緊張部后上方邊緣性穿孔22耳,松弛部穿耳12耳。
1.2 方法 對選取患者進行乳突根治及改良乳突根治手術,其中閉合式18耳,開放式45耳。對化膿性中耳炎患并迷路瘺管患者瘺管周圍肉芽、膽脂瘤基質等進行清除,對上述部位進行一期修復。前期手術28耳進行單純性顳肌筋膜覆蓋,對患者瘺管進行修復。將預先準備好的顳肌筋膜根據患者瘺管大小及形狀進行剪裁,確保顳肌筋膜能夠準確進行瘺管覆蓋。保證顳肌筋膜干燥潔凈,將顳肌筋膜覆蓋于瘺管表面,使用外壓浸有氧氟沙星滴耳液的明膠海綿對瘺管進行處理。后期35耳患者使用同種異體肋軟骨片進行瘺管封閉。同種異體肋軟骨片規格0.2~0.3mm,70%乙醇保存1個月以上,不存在任何排斥反應。將同種異體肋軟骨片裁剪呈瘺管形狀,稍微大于瘺管,加醫用耳腦膠進行瘺管封閉。在患者封閉處外側覆蓋大片顳肌筋膜。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分析數據。正態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瘺管部位 化膿性中耳炎并迷路瘺管患者的主要瘺管部位為外半規管。其中瘺管部位為外半規管56耳,占88.9%;上半規管3耳,占4.7%;外半規管和上半規管同時存在瘺管2耳,占3.2%;耳蝸2耳,占3.2%。
2.2 臨床眩暈癥狀觀察 手術前出現眩暈癥狀37耳,占58.7%。對患者瘺管急性檢驗,其中瘺管試驗呈現陽性13耳。對患者進行功能檢查,4例耳全聾。患者眩暈癥狀耳平均骨導閥值(40.10±3.96)dB,不存在眩暈癥狀耳(33.20±2.37)dB,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患耳平均骨導閥值<20dB 17耳,20~39dB 26耳,40~59dB 14耳,>60dB 6耳。
2.3 治療結果 對患者進行乳突根治及改良乳突根治及同種異體肋軟骨片加顳肌筋膜瘺管修補術,整體狀況恢復良好,在治療后有5耳骨導閥值提高>15dB。眩暈患者在進行修復后,眩暈癥狀消失,1耳眩暈癥狀仍然存在。該患者主要是由修復手術換藥不及時導致,患者出現感染。對患者半年后再次進行乳突根治及改良乳突根治及同種異體肋軟骨片加顳肌筋膜瘺管修補術,患者眩暈癥狀治愈,但聽力全聾。手術治療過程中發現患者存在神經管缺損45耳,天蓋缺損24耳,乙狀竇前壁骨質破壞17耳。
化膿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化膿性炎癥,患者在臨床中一般伴有不同程度局限性迷路炎[4]。化膿性中耳炎患者主要致病菌為化膿性細菌,該類病菌導致患者耳部出現炎癥,呈現發熱、耳鳴、耳痛等癥狀,導致患者出現聽力障礙。化膿性中耳炎起病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捶骨柄及緊張部周邊可見放射狀擴張的血管。后患者逐漸出現鼓膜彌漫性充血、腫脹、向外膨出。后期患者主要表現為鼓膜穿孔,出現明顯膿液。化膿性中耳炎可以導致患者骨膜出現嚴重損傷,對患者聽力有非常嚴重的影響[5]。
在對化膿性中耳炎并迷路瘺管患者進行臨床檢查的過程中,醫護人員要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實時監測,確保對患者的診斷效果。要對患者迷路瘺管部位進行準確分析,對患者瘺管炎癥進行有效觀察,根據患者臨床診斷結果對患者進行合理手術,提高患者手術效果[6-8]。
在本研究中,對化膿性中耳炎并迷路瘺管患者進行手術前功能檢查,患者骨導閥值高于40dB 22耳,瘺管試驗陽性率為20.6%。上述結果顯示,在對患者進行檢驗的過程中,除要對患者進行瘺管陽性試驗檢測外,還要對患者進行其他功能項目檢測,確保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在本研究中,患者一期手術治療17耳,手術后只有1例耳導閥值出現上升。在治療完成后,5耳患者骨導閥值上升程度高于15dB,上升程度非常明顯,1耳患者全聾,患者手術治療效果顯著。
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醫護人員要對患者手術眩暈癥狀進行有效處理,疑似瘺管患者可以將其瘺管及病變部位放在最后處理,降低手術對患者瘺管的刺激,防止患者在手術中出現嚴重感染癥狀[9]。在對患者瘺管部位進行清理的過程中,醫護人員要對患者上皮基質和肉芽組織小心從瘺管表面推下,減少對患者內骨膜的損傷。在該過程中,要少使用鑷子、夾子等易損傷患者骨膜的器械。要對患者在手術中出現的不良癥狀及時進行處理,降低患者在手術中的并發癥。對患者出現的外淋巴瘺,及時使用鹽水明膠海綿覆蓋,不可使用吸引器直接進行吸引,防止患者內耳出現損傷[10]。
在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醫護人員前期對患者進行顳肌筋膜處理,后期對患者進行同種異體肋軟骨片加顳肌筋膜處理,有效完成了對化膿性中耳炎并迷路瘺管患者的一期手術處理,患者治療效果顯著。上述研究結果證實,對患者化膿性中耳炎并迷路瘺管癥狀進行分析和檢查,對瘺管進行異體軟肋骨片加筋膜修復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1] 林仁渠.60例化膿性中耳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0,8(13):90-91.
[2] 陳曉麗,鮮軍舫,王振常,等.成人聽力下降的CT和MRI[J].放射學實踐,2011,26(3):78-79.
[3] 朱麗雅,彭丹丹,葉放蕾,等.慢性中耳炎伴迷路瘺管35例診療經驗[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25(1):67-68.
[4] 胡淑華.慢性中耳炎伴迷路瘺管35例診療經驗[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0):89-90.
[5] 賈書迎.中耳乳突炎合并腦膿腫一例[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3):34-35.
[6] 顏楚娟,徐海英.膽脂瘤型中耳乳突炎行鼓膜成形手術后的護理及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1):121-122.
[7] 徐平,周彬,蔡勛功.慢性中耳炎迷路瘺管的分型與處理方法探討[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8,5(5):84-85.
[8] 方衛英.化膿性中耳炎侵犯內耳淋巴液的影像表現及檢查方法評價[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0,26(12):1264-1267.
[9] 胡峰,黃彩忠,黃聞軍,等.117例化膿性中耳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藥敏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8):125-128.
[10] 王江.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療化膿性中耳炎47例療效觀察[J].重慶醫學,2011,40(23):30-3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4.038
江西 336000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醫院 (凌群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