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俊英遼寧省朝陽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22000
蛋雞脂肪肝綜合癥的防治
田俊英
遼寧省朝陽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122000
該病是由于蛋雞采食高能量日糧,使體內脂肪代謝紊亂,大量脂肪沉積于肝臟的一種營養代謝疾病。營養、內分泌、遺傳、環境、應激和有毒物質等因素都可誘發,多發于高產青年雞群。該病的特征是雞體重增大、產蛋量少、肝臟大、沉積大量脂肪、易碎,甚或發生肝破裂而突然死亡。
該病多發生在缺少運動的籠養雞群,特別是高產母雞群和某些品種的肉雞常發。引起發病的原因比較復雜,一般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飼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過多,如玉米中的高能低蛋白容易引起脂肪儲存于肝、腹腔和皮下。日糧中脂肪、胱氨酸、維生素B1、生物素、尼克酸和膽固醇等蛋白質過多,可直接或間接促進脂肪肝的形成。某些營養物質如必需脂肪酸和維生素B6、維生素B12、蛋氨酸、蘇氨酸、膽堿和生物素等缺乏,使合成和轉運脂蛋白發生困難,大量脂肪沉積于肝臟。還有中毒物質,如磷、鉛、砷和黃曲霉毒等有毒物質損害肝細胞,造成合成脂蛋白能力降低,或使甘油三酯與脂蛋白的結合產生障礙而引起脂肪肝。
不同品系的雞患病率不同。高產蛋的籠養雞比平養雞易患脂肪肝;缺乏運動,再加上高能飼料或優良的營養,導致肥胖而發生該病;高溫環境條件下比低溫條件更容易發生;產蛋高峰期受到某些應激因素,如飲水和光照不足等,使產蛋突然減少,體內過剩營養轉變成脂肪。
該病多發生在高產雞群,部分雞產蛋停止,突然死亡;病雞雞冠蒼白,有時發紺,喜伏臥,不愛活動,腹部下垂;肝臟腫大,邊緣鈍圓,油膩多脂,易碎,呈褐色或蛋黃灰色,肝表面有出血點;肝臟切開時,刀面上有脂肪滴附著,有時還可見陳舊的血腫或出血灶;皮下、腸系膜、胃、腎、心臟及腹部可見大量黃色脂肪;有時肝臟破裂,腹腔中有血凝塊或血水。
科學配制飼料,防止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含量過高,發現病雞立即調整飼料原料的比例和平衡。在飼料中添加親脂性復合物,按要求添加維生素E、維生素B12、氯化膽堿和肌醇。適量添加亞硒酸鈉和生物素等也有助于預防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