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元 遼寧省朝陽縣畜牧技術推廣站 122000
羔羊培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李希元遼寧省朝陽縣畜牧技術推廣站122000
羔羊培育是指從初生至斷奶階段幼齡羊的飼養管理。羔羊時期是羊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階段,加強對羔羊的培育,創造適宜的飼養條件,既能提高羊群生產性能、培育高產羊群,又能增加羊肉產量、提高羊肉品質。因此,搞好羔羊的培育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羔羊出生后應迅速用干凈毛巾擦掉鼻端和口腔內的粘液,再用草將其身上的粘液擦干。如果羔羊包在胎膜內要立即撕破胎膜,以免羔羊窒息死亡。羔羊出生后臍帶一般自行中斷,應在臍斷處涂抹5%碘酊消毒,避免化膿感染。遇羔羊生后呼吸困難或窒息時,可將羔羊橫臥,輕輕拍打羔羊胸部,撬開口腔向內吹氣。如不能蘇醒需進行人工呼吸,方法是將羊仰臥,頭向助產者,兩手握其前肢,由里向外旋轉或閉合周而復始運動,幾分鐘后羔羊便可呼吸。
要保證羔羊在出生30分鐘內吃上初乳。初乳的采食量不限制,以吃飽不拉稀為準,每天飼喂5~7次。多數母羊產后會主動識別和哺乳羔羊,但是也有少數母羊特別是初產母羊母性差,產后不主動哺羔,必須強制人工哺乳。對于缺少母乳的羔羊應為其找保姆羊代養。對于一胎多羔母羊要采用人工輔助方法,讓每一只羔羊都要吃到初乳。
母羊產后3~7日母仔同在產羔室生活,母羊可隨時為羔羊哺乳,也可促使母仔親和相認。20日齡以后,羔羊的吃奶次數減少,可將羔羊放在羊舍飼養,白天母羊出去放牧,中午回來哺乳1次,這樣加上出牧前和歸牧后的哺乳,可保證羔羊1天吃3次奶。7~10日齡開始訓練羔羊采食青干草和飲水,15日齡補飼精料,以刺激瘤胃發育和促進羔羊生長。一般情況下,羔羊出生至1月齡每天飼喂5~6次、1~2月齡每天飼喂3次、2~3月齡每天飼喂2次、3~4月齡每天飼喂1次。
4月齡以下的羔羊身體尚未發育完全,飼料組成為青飼料52%、豆粕28%、麩皮14%、預混料6%。每天的補飼量為1月齡內每天50g,1~2月齡每天100g。補飼時先喂粗料后喂精料,定時定量,喂完后把食槽清掃干凈。3~4月齡每天補飼配合飼料150g,優質干草、塊根飼料和青貯飼料自由采食。
初生羔羊的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對外界溫度變化極為敏感,特別是出生后幾個小時內最明顯,舍內溫度要保持在5℃以上。地面應鋪墊柔軟的干草或麥秸等,并檢查門窗是否密閉,墻壁不應有縫隙,防止因賊風侵襲造成羊只患病和其他不必要的損失。
初生的羔羊體質較弱、抗病力差、發病率高,發病原因大多由于羊舍及其周圍環境衛生差,使羔羊受到病原菌的感染。因此,圈舍應保持寬敞、清潔和干燥,冬季勤換褥草,夏季注意通風換氣。對羊舍及周圍環境定期嚴格消毒,對病羔羊實行隔離飼養,對死羔及其污染物及時處理。飼養人員每天在添草喂料時要認真觀察羊只的采食、飲水和排便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診治。
羔羊出生后5~7天,選擇無風、溫暖的晴天,把羔羊趕到運動場上進行運動和日光浴。隨著羔羊日齡的增加,逐漸延長活動時間。同時,在運動場上應放一些淡鹽水讓其自由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