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恒 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勐阿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獸醫(yī)組 666202
育肥期肉牛的管理和飼養(yǎng)技術
羅志恒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勐阿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獸醫(yī)組666202
摘要:運用科學的飼養(yǎng)技術和方法,不斷提高養(yǎng)牛業(yè)的勞動生產率,達到以最少的飼料消耗和最低的飼料成本,獲得最好的畜產品和最大的經濟效果。
關鍵詞:環(huán)境選擇;牛選擇;管理;飼養(yǎng);飼料
育肥肉牛包括幼齡牛、成年牛和老殘牛,肥育的目的是科學應用飼料和管理技術,以盡可能少的飼料消耗獲得可能高的日增重,提高出欄率,生產出大量優(yōu)質牛肉。
場地要遠離農貿市場,環(huán)境安靜,要有充足清潔的水源和方便的交通。陽光充足,通風良好,雨季注意圈舍周圍的排水,夏季注意防暑降溫。圈舍可采用全開放式,以利于通風降溫。
選購原則是架子大、增重快、瘦肉多、脂肪少和無疾病的架子牛。淘汰的耕牛、水牛和雜種牛均可選用。利用小牛育肥,選擇12月齡以內的犢牛最佳,其次為12~18月齡牛,再調養(yǎng)2~6月出欄。如果利用退役老耕牛,則要求牙齒大部分完好,能正常采食,不影響反芻消化。育肥牛的個體要求頭寬多肉,頸短而粗,胸寬而深,脅骨開張且多肉,背腰和后臀部寬廣,四肢短直,皮膚柔軟,毛色光亮,全身肌肉豐滿。值得注意的是頭大、肚大、頸細、角尖的小牛和體形象犢牛的成牛育肥時間長、耗費大,很難通過催肥增加產肉量,不宜作育肥牛。膘情應注意肋骨、脊骨、十字部、腰角和尻端肌肉的豐滿情況,肌肉較豐滿則為中上等。
首先要提供足夠的粗飼料,然后根據不同類型或同一類型不同生理階段牛的生產目的和經濟效益配制日糧。日糧的配制應全價營養(yǎng),種類多樣化,適口性強,易消化,精、粗、青飼料合理搭配,以高精飼料日糧為主進行育肥。
建立檔案,對牛的進場日期、品種、年齡、體重、進價和編號等詳細記錄,并按體重大小、體質強弱分群。清潔牛舍,嚴格執(zhí)行防疫和檢疫衛(wèi)生制度,定期用10%甲醛溶液(福爾嗎林)消毒。育肥前進行體內外驅蟲,常用的驅蟲藥有丙硫脒唑、敵百蟲(每5mg/片)、別丁(每5mg/片)和螨凈。驅蟲后第三天用健胃散健胃。肉牛經過120天左右的育肥,達到適宜體重時按時出欄。
精料配方為玉米35%、稻谷25%、麥麩20%、豆餅17%、貝殼粉2%和食鹽1%,營養(yǎng)含量為消化能12.63%kJ/kg、蛋白質13.45%、粗纖維5.1%、鈣0.86%、磷0.47%。飼喂時可以把精料、粗料、糟渣料、青貯料和干草飼料分開飼喂,也可以混合拌勻后飼喂。
育肥時不宜把漕類飼料作為日糧的唯一粗料,應與秸稈飼料和青貯飼料搭配飼喂,并在日糧中添加碳酸氫鈉。長期飼喂酒糟,日糧中應補充維生素A 1萬至10萬國際單位。飼喂含蛋白質偏低的糟渣類飼料時,可摻入0.5%的尿素和其他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以改善飼料的品質。通常青貯飼料的飼喂量可占飼料干物質的50%,飼料中添加占飼料干物質量1%~2%的碳酸氫鈉可減少飼料酸度,增進消化率,如在飼料中再添加2%的尿素效果更好。
在偏遠的山村可因地制宜,依靠廉價的草原資源,采用放牧和補料相結合的方法育肥。放牧育肥的時間最好選擇在夏季,此時牧草茂盛,尤其要抓好牧草結籽期的育肥。早放牧,午間在牧場休息,晚上到有食槽處補料。放牧距離每天最好不超過5km。采用放牧場補料,在放牧場臨時建蓋牛食槽,將精料就地補飼,這樣能夠節(jié)省牛來回奔走而消耗體能。補料時1頭牛一個槽,避免搶料格斗而帶來的損傷。補料時可具體根據體重大小而定,用干物質時每100kg的體重補料量為體重的1%~1.5%。補料的同時,每天要保證充分清潔的飲水,并做到及時出欄。
參考文獻:
[1]《中國獸醫(yī)雜志》,馬翠芳.
[2]《畜牧獸醫(yī)雜志》,梁煒.
[3]《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段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