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廣西興業縣大平山鎮水產畜牧獸醫站 537814
豬場產房綜合管理措施初探
周燕廣西興業縣大平山鎮水產畜牧獸醫站537814
產房是養豬生產的重要場所,對產房的日常管理在養豬生產中具有重要意義。筆者結合基層畜牧工作實踐,就豬場產房的綜合管理工作進行探討,供廣大養豬業主參考。
空欄徹底清洗和消毒,保證充足的空欄時間,是提高哺乳仔豬成活率和降低斷奶仔豬次品率的重要環節。產房全進全出后,獸醫需跟蹤空欄清洗和消毒情況,確保清洗消毒到位,并做好空欄時間記錄。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量做到空欄7天以上。
清走所有雜物,將產床、墻壁、保溫箱、墊板、卷簾、走道和糞道徹底沖洗干凈。干后用1∶50全清低壓噴槍噴灑,20分鐘后再用高壓槍清洗,做到無糞尿殘留、無污漬,不留死角。用20%石灰乳消毒走道、糞道、產床底和水溝,然后用CID薰蒸消毒,進豬前一天用衛可1∶600噴霧消毒1次。產房的墊板、地毯和仔豬料槽洗凈,用CID-20(1∶1000)浸泡4小時以上,晾干。
做好母豬的產前免疫,確保仔豬出生后可獲得足夠的母源抗體。轉重胎時應按預產期分批次放豬,并注意控制放豬間隔,放豬前做好豬體的清洗工作。趕豬時不能急,對回頭的母豬用泥箕擋住其視線迫使其掉頭。產房接重胎時,相同預產期的盡量放在一起,方便接產工作。有條件的場可將后備母豬單獨放置在幾個單元,與經產母豬完全分開。接豬完畢后,各崗位要做好轉豬道路糞便的清理工作,獸醫要做好產房的帶豬消毒工作,并盡快把繁殖卡掛上。根據體況和背膘進行喂料,體況不好的母豬要加料,臨產前3天開始逐漸減料。每天至少清糞2次,清糞時要從健康豬欄開始,最后清理不健康的豬欄,避免造成人為的疾病擴散。
觀察母豬糞便,便秘的母豬多喂青菜和水,如仍然便秘可以喂得乃美50g/天,直到糞便暢通為止。對應激發燒的母豬先物理降溫,用水淋頭頸部并敷冰塊,但注意不要對著母豬腹部淋水,以免造成死胎。及時注射退燒藥,避免胎死腹中。對后備母豬每天進行1~2次人工按摩,以減少應激、難產與狂燥咬仔現象的發生。
妊娠第113天陰部注射氯前列烯醇1mL誘導分娩,一般在注射24~30小時即可分娩。通過注射來調控產仔時間,避開高溫產仔和夜間產仔。產后12小時內陰部注射氯前列烯醇1mL,能夠有效預防產后子宮炎的發生。對需要引產的臨產母豬,應提前用清水清洗臀部和產床。當母豬陰道有羊水流出時,用0.1%高錳酸鉀溶液刷洗母豬臀部及污染的產床,然后用毛巾沾消毒水擦洗乳房,同時準備消毒好的接產工具,如毛巾、墊布、結扎繩、剪刀和碘酊等。仔豬生下后立即用干毛巾抹凈口鼻及身上的羊水,同時將臍帶血液往腹部擠壓2~3次,在距腹部3~4 cm處結扎、斷臍,臍帶用碘酊消毒后再放進保溫箱。
哺乳母豬飼養管理的關鍵是提高哺乳母豬的采食量,一方面增加泌乳量,提高哺乳仔豬的斷奶重;另一方面避免母豬體損失過大,影響下一次的發情。
為母豬創造15~18℃的環境溫度,搞好環境衛生,保持干燥與合理通風。保證母豬飲水充足,每天檢查飲水器,確保出水量達到1.5L/分鐘,每天至少人工喂水3次,對有問題的母豬要增加喂水次數。自由采食,保持料槽不斷料,冬季可喂干料,炎熱季節先喂濕拌料,吃完再加干料,保持飼料新鮮、不變質,可適當喂些青飼料。
加強母豬的管理和保健。首先做好接產的消毒,其次按產程方案進行輸液,后備母豬可在產2頭后輸科特壯,有助于產后恢復體況。母豬產后每頭每天添加5g阿莫西林粉,連喂5天,以減少炎癥發生。對難產母豬或異常母豬,尤其是不食母豬,產后第二天繼續輸液。乳房有紅腫、水腫等無乳綜合癥癥狀的,肌注安凈霉素15mL,嚴重的隔天再注射1次。仔豬嚴格控制在21~23日齡斷奶,減小母豬體損失。在給母豬打苗前鑒定其是否還有種用價值,無價值的要及時淘汰。對腳痛、應激的母豬及代養弱小仔豬的母豬,要給予特別關照和護理,如喂水、喂料和藥物治療等。密切關注母豬每天的采食量,對采食量不足或掉膘嚴重的母豬可另外添加優質豆粕、奶粉和血漿蛋白粉等,對掉膘嚴重的母豬還可采用提前斷奶或減少哺乳仔豬數等措施。初產母豬不能哺乳,避免體損失過大影響下一次發情。
臍帶血素有生命血之說,所以在斷臍帶時盡可能減少臍帶血的損失。仔豬生下后應立即將臍帶中的血液往肚臍端捋回,于距腹部7~8cm處自身臍帶打結,過10分鐘臍帶涼后于距腹部4~5cm處用細線結扎后再斷臍,并用碘酒消毒臍帶。全身濕透的仔豬從將近40℃子宮娩出到20℃左右的環境,預防和減少其體熱損失是非常重要的,要使仔豬在出生后盡快恢復體能,有力銜住乳頭吃上乳汁。接產員在仔豬出生后立即擦干其全身羊水后放入保溫箱,待仔豬身干后放出來吃奶,初生仔豬所用的保溫燈應為250w以上。
仔豬吃足初乳可獲得堅強的被動免疫,能大大減少仔豬的發病。初乳是指母豬產后24小時內分泌的乳汁,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大多豬場都擔心仔豬不剪牙時,可能會對母豬乳頭造成損傷,引發乳房發炎。實踐表明,仔豬不剪牙容易固定乳頭,能吃上更多的初乳。剪牙的弊端是牙齦容易感染,甚至剪不平時反而會損傷母豬乳頭。出生24小時內不能斷尾和剪耳號,避免仔豬受到傷害和感到疼痛,影響其吃初乳。當仔豬沒有吃到足夠的初乳時抵抗力較差,傷口也容易感染。因此仔豬斷尾和剪耳號應在出生24小時以后進行。
仔豬出生后3天飼養員給其固定乳頭,以減少爭搶,尤其是弱小仔豬應固定在前面2對乳頭上。仔豬吃飽奶后趕回保溫箱,訓練其在保溫箱睡覺。母豬產后3天內上下午各測體溫一次并記錄,用于觀察母豬有無產后炎癥發生,以便及時采取治療措施,避免因炎癥引發母豬不吃料或無乳。產后母豬較疲勞,一般不想起來喝水。母豬如果飲水不足就會引起便秘,乳汁減少。為了方便母豬飲水,可直接放水管到母豬嘴邊,讓其在躺臥狀態也能喝水。注意水不要開得太大。產后3天內每天至少3次人工喂水,特別是夏天更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