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大偉 貴州省遵義市松林鎮農業服中心 563121
舍飼養羊的管理技術要點
庹大偉貴州省遵義市松林鎮農業服中心563121
摘要:近年來,在退牧還草,保護生態環境的大背景下,舍飼養羊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國家一直致力于支持舍飼養羊技術的開發,有力推動了舍飼養羊的規模化發展。本文簡要分析舍飼養羊的技術要點,以期進一步提高養殖效益。
關鍵詞:舍飼養羊;技術;管理
伴隨著我國畜牧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養羊方式效益低、污染大,難以滿足現代化生產的需要。因此,我們要舍棄傳統的飼養方式,大力發展舍飼養羊技術。這不僅能提高養殖效益,更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符合生態養羊的需求。
應科學選址,將羊舍選在一個合適的地理位置上。建造的羊舍應冬暖夏涼、通風且有利于羊的生長發育。如果當地氣候炎熱潮濕,羊舍應選在地勢較高的地方,便于通風,保持羊舍干燥。如果當地氣溫偏低,那么羊舍應向陽,以確保羊舍室溫不是太低。另外,羊舍選址還應考慮到交通和電力等因素,以盡量節約生產成本。在蓋羊舍的過程中,可制作一個0.5m的高床,并在床上留出部分空隙。這樣,糞便與污水便可從空隙落到地面上,便于清潔。
合理安排養殖密度,既能讓羊自由活動,還要確保通風良好。確保每只種公羊有1.5~2m2、每只母羊有0.8~1m2、每只育成羊有0.5~0.6m2的活動空間。
(1)混合搭配飼料。飼草是羊只的主要飼料來源,常見的有野生牧草、人工牧草與一些農作物秸稈。因此,為確保充足的營養,應遵循“三草并舉”的飼喂原則,將上述三種牧草按比例混合搭配飼喂[1]。同時,要選擇未發生霉變質、質量好的草料作為飼草。若草料出現輕微霉變,在飼喂過程中應加入適量的脫霉劑。
(2)多喂少給。將草料按比例混合后切成2~3cm小段,并于上午飼喂。下午則飼喂顆粒飼料或草粉混合料。飼喂時要遵循“少給勤添”原則,每次給草量應在飼槽最低端以下,以減少浪費。平均每天飼喂4~5次,每只羊的平均飼喂量≤250g/次。
(3)選用顆粒飼料。近年來,羊顆粒飼料由于喂養方便。飼草利用率高等優點,被大量應用到生產實踐當中。其生產加工工藝是將飼草切斷粉碎后,與日糧混合搭配成顆粒飼料。值得注意的是,顆粒飼料不能完全替代其他飼料,而應和草秸搭配飼喂。如上午喂草秸,中午喂顆粒飼料,下午喂草秸,晚上喂顆粒飼料。另外,在喂養顆粒飼料時,可加入適量的微量元素與其他礦物質。
(4)補充礦物質與維生素。準備一塊舔磚,并將鐵絲插入舔磚中心,懸吊于羊舍內(距地面0.5~0.8m),方便羊舔食,以補充礦物質與維生素。另外,可在遮雨食槽內加入一些食鹽,讓羊自由舔食,但禁止加入水中。
舍飼飼養要參照工廠規模化養殖模式,將羊分群飼養。分群原則可根據年齡、品種、羊只體質和性別等劃分。如搭建母羊舍、公羊舍、羔羊舍、肉羊舍、弱羊舍和育肥舍,并設立專門的產房、病羊隔離舍等。每天要讓羊到室外運動一段時間,以促進新陳代謝,有利于羊只的生長發育。在更換飼料種類時應循序漸進,一般要有2~3天的過渡期,便于羊群適應。同時,注意飼料質量,不能使用發霉變質的草料。
首先,保證飲用水清潔,飼料未發霉變質、無污染。經常打掃養殖場與羊舍,及時清理糞便。每周對養殖場消毒1次,并注意對食槽、相關用具和羊欄進行消毒。在養殖場大門口設立消毒室,并在場區出入口建設專門的消毒通道。每日進出場區的人員與車輛均需消毒后方能入場。同時,還要撲殺老鼠與蚊、蠅、虻、蜱等昆蟲,避免疫病傳播。
遵循自繁自養的飼養原則,不從外地購入羊只,避免引起疫病傳播。若不得不從外地購入,盡量從非疫區買入羊只,并嚴格落實相關檢疫制度。外購羊只必須經過數日的隔離觀察(10~15天)后,確認健康無疫病后才能合群[2]。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免疫計劃,定期為羊只接種相關疫苗,杜絕相關動物疫病的發生。通常可根據當地相關疫病流行特點,合理制定接種計劃,為羊只接種羊痘、羊四聯苗和羊支原體肺炎疫苗等。每天要加強對羊群的監測,了解羊群的健康狀況、食欲和糞尿狀態等,便于及時發現疫病苗頭,盡快進行處理。對疑似或已確診的疫病感染羊只必須立即隔離治療,做好消毒工作。必要時進行撲殺,并對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疫情進一步擴大。同時,疫區內的全部羊只要馬上給予緊急免疫接種。
參考文獻:
[1]常耀軍.舍飼養羊的飼養管理技術[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4,30(5):69-70.
[2]郭塞紅,蔡建英,賀長林,等.羊舍飼日常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7(13):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