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才 王琳 貴州省遵義市風華鎮農業服務中心 563319
雛雞的科學飼養管理
周永才王琳貴州省遵義市風華鎮農業服務中心563319
雛雞的育雛階段一般是指從出殼到6周齡,是雞一生中代謝最旺盛、生長速度最快的階段。但是雛雞的消化道短,消化能力差,絨毛稀少,體溫調節能力差,消化機能弱,抵抗力低,所以育雛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雛雞的成活率及將來的生產力。
(1)育雛方式和育雛室的大小由雞場自身條件和計劃飼養雛雞數量及用途來決定,墊料地面育雛,3周齡以內的雛雞飼養密度為30~80只/m2,3周齡后視情況逐漸減少。育雛籠育雛每組籠(設計長300cm、寬150cm、高180cm)育雛500~800只。育雛室離其他雞舍的距離至少保持在100m以上,以減少疾病傳染的機會。
(2)選好干燥、清潔、柔軟、吸水性強和灰塵少的優質墊料。育雛前1周將雞舍、雞籠和用具等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用百毒殺、120等消毒液對飲水器和料槽消毒后清洗干凈備用。進雛前1~2天將舍內溫度提高到35℃左右,相對濕度保持在70%左右。
(1)開食。第1次雛雞給食叫開食,時間是雛雞出殼后8~12小時。方法是在地上或網上鋪好塑料布,將攪拌好的開食料(用開水浸潤的碎末加土霉素和多維素或者用炒熟的碎米作開食料)均勻撒在塑料布上,邊撒邊用手指輕輕敲打布面誘雞采食,每次投喂時間為20~30分鐘。待雛雞吃到八成飽時撤下塑料布,令其安靜休息,以后每隔2小時喂1次。
(2)喂料。雛雞開食后1~3天后開始喂料,飼料改為配合日糧。開始飼喂時做到少喂勤添,經常保持飼料盤中有料。1~2周齡每天飼喂5~6次,3~4周齡每天飼喂4~5次,5周齡以后每天飼喂3~4次。為了預防疾病發生和提高成活率,可在飼料中加入0.2%的土霉素,飲水中適量添加抗生素、糖和維生素C。
(3)調整適宜溫度。雛雞的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而且絨毛稀少,不能起到御寒作用,必須嚴格掌握育雛溫度。最初的育雛溫度可控制在33~35℃,以后每周下降2~3℃,直到18℃脫溫。雛雞在熱源處擠堆或雞群縮頸扎堆表明室溫低,要提高溫度;當大多數雞遠離熱源或在墻邊、角落堆伏時,表明溫度過高,需降溫。
(4)保持合理的濕度。育雛室內空氣濕度過低,空氣干燥,雛雞體內的水分會通過呼吸大量散發出去,室內灰塵增多,雛雞易患呼吸道疾病;濕度過高,利于各種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影響雛雞的健康發展。要定時清除糞便,勤換、勤曬墊草,保證飲水器不漏水,在通風換氣時,特別是冬季通風應避免在早晚氣溫低時進行,同時不要讓氣流正對雞群。
經常保持飼喂工具清潔和飼喂優質飼料,勤換墊料,及時清除糞便。雛雞患沙門氏桿菌病,可用環丙沙星0.10~0.30g/kg水飲用,連飲3~5天;或在飼料中加入0.02%~0.04%的痢特靈,連喂3天。雛雞球蟲病用治菌磺600~1200mg/kg飲水預防,連用4~7天。當雛雞受應激因素影響時,可在1kg飼料中添加10mg維生素k制劑,連用1周,能有效地緩解應激。
馬立克病1日齡肌注免疫,7日齡雞新城疫IV系苗與支氣管二聯苗滴鼻,10日齡法氏囊病疫苗滴口,14日齡禽流感免疫接種,18日齡再次雞新城疫IV系苗與支氣管二聯苗飲水免疫,20日齡法氏囊病疫苗加倍飲水免疫,35日齡禽流感加倍免疫接種,42日齡禽霍亂注射免疫。
免疫時應注意,不管用什么種類的疫苗免疫,都應該用個體免疫的方法,以保證免疫質量,保證抗體的均勻一致;二次免疫或以后免疫均可群免,皮下注射時應手捏起皮膚,使針頭從捏起的皮膚刺入皮下組織,進針時針頭與皮膚的角度應保持在30°左右,注射的方向應從頭部向尾部的方向進針,以免扎傷頭部引起腫脹。肌肉注射應在大腿外側進行,注射時針頭與皮膚保持30~45°,以避開血管和神經。點眼時應做到滴進的疫苗在眼內一閃即消失,滴鼻時應使疫苗吸進鼻孔內,如果一側鼻孔堵塞時應換另一側,以確保疫苗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