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肯·日介甫 其曼古力·依明尼亞孜
(新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 新疆 和田 848000)
隱匿性骨折指的是采用傳統X線平片片、計算機放射攝影(CR)與數字放射攝影(DR)無法發現,但實際存在的骨折。尤其是在膝關節骨折的診斷中,由于膝關節結構復雜、骨塊重疊,進而投影相互干擾造成漏診,同時還有可能造成醫療糾紛的發生[1]。而多層螺旋CT則以掃描速度快,掃描層薄、能夠實現任意角度層面的重建,以及計算機后處理強大等優勢,在脛骨近端隱匿性骨折的診斷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選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經數字放射攝影(DR)診斷呈陰性,但臨床懷疑為脛骨近端骨折的患者47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在行多層螺旋CT檢查前進行常規的側位與膝關節的數字放射攝影(DR)診斷。男患者28例,女患者19例;年齡17~57歲,平均年齡(37.3±4.2)歲;受傷原因:車禍32例,摔傷12例,扭傷3例。
(1)CT掃描:患者呈仰臥位,采用Aquilion 16層CT掃描儀進行掃描,足先進,然后以膝關節的間隙為掃描中心,含脛骨下端與脛腓骨上端。掃描管電壓與電流分別為120kV、150mA,旋轉時間為每圈0.5s,螺距11(0.688),矩陣256×256,掃描視野為220-320mm,容積厚層1mm。
(2)圖像重建:進行常規的骨窗與軟組織窗重建,層間距5mm、重加函數30;層厚5mm,重建函數10;將上述容積掃描軸位源圖像傳送到圖像重建工作站Vitrea2,進行多層面重建(MPR),以及容積再現與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MIP)。
所有圖片均由2位經驗豐富的醫師進行分析,采用盲法閱片分型,以2位醫師相一致的意見為準。評價內容包括:骨折的部位、骨折范圍、骨折有無波及關節面、骨折塊位移,關節囊情況等。
47例患者均有明顯的外傷史,但經數字放射攝影(DR)診斷呈陰性,未見確骨折線,但臨床高度疑似為脛骨近端骨折,通過16層螺旋CT掃描診斷,檢出脛骨近端骨折38例,檢出率80.8%,其中脛骨髁間棘骨折16例,脛骨平臺骨折22例,另排除脛骨骨折9例。
在創傷性骨折的臨床診斷治療中主要以骨折影像診斷為主要依據,因此影像診斷的準確性是治療與評估預后的關鍵。在骨折的診斷中,常規X線片是首選的一種方法,但在隱匿性骨折的診斷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往往受到復雜結構與投影重疊的干擾,尤其是在膝關節的骨折診斷中往往容易發生漏診,導致患者損傷加重,影響關節功能,造成醫療糾紛的發生。而數字放射攝影(DR)診斷圖像清晰度與對比度均明顯優于常規X線片,并不受操作人員技術的影響,同時能夠進行圖像的后處理,但同樣存在受骨復雜解剖結構、骨折線細微、骨結構重疊的影響,在骨折端骨形態完整、未發生位移的情況下,無法診斷出骨折。另外,由于膝關節下緣由脛骨平臺所構成,因此間接暴力在不引起裸部骨折的情況系,往往容易造成脛骨平臺骨折,但采用傳統X線片、DR診斷均因骨折線相嵌容易造成漏診[2-3]。
多層螺旋CT能夠進行大范圍容積的快速掃描,并進行有效的后處理,實現二維MPR和三維重建,進而獲得高質量的二維與任意角度三維圖像,對隱匿性骨折進行多平面、多角度,以及動態窗位與窗寬的連續性觀察,即使微小隱匿性骨折也能夠較好的診出,有效彌補了常規X線片、DR診斷的單純軸位圖像的不足,對隱匿性骨折周圍復雜的解剖結構,以及骨折類型、骨折位移進行清楚、任一角度的顯示。同時經多層面重建(MPR)將遮蓋和重疊消除,顯著提高了密度分辨率,并將骨折線位置、大小、數目與走行;碎骨片大小、移位方向和程度;周圍軟組織損傷;關節腔內積液等情況進行了清除的顯示,進而全面細致地觀察骨關節損傷情況,使脛骨近端隱匿性骨折的漏診和誤診。最大程度的減少[3]。
本組研究中,47例高度疑似脛骨近端骨折患者經16層螺旋CT掃描后,檢出脛骨近端骨折38例,檢出率為80.8%,與前人相關研究結果基本一致[1~4]。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掃描能夠克服常規平片(X線平片、CR與DR)因投影與結構復雜造成的影響,進行大范圍容積掃描,并進行有效的后處理,為臨床診斷、治療與處理提供依據,有效的實現對常規平片的補充。
[1]周俊,陳慶,許文淵,等.多層螺旋CT對脛骨近端隱匿性骨折的診斷價值[J]. 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8(4):47 -49.
[2]吳華曦,姜萍,劉文軍.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建對脛骨近端隱匿性骨折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學創新,2012,09(3):86-87.
[3]徐昌茶,吳茂鑄,陶海慧,等.多層螺旋CT容積掃描后處理重建對骶尾椎隱匿性骨折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2):101-104.
[4]覃永平.多層螺旋CT掃描及圖像后處理技術在骨盆隱匿性骨折診斷中價值[J].廣西醫學,2012,34(5):558 -559,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