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東海
(貴州省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貴州 畢節 551700)
顱內蛛網膜囊腫(intracranialarachnoidcyst,IAC)位于顱內腦實質之外,是一種良性占位性病變,1819年Howship首先報道[1]。隨著神經影像學的不斷發展,診斷和治療的IAC病人逐漸增加。本文查閱了近年發表的文獻,對IAC的發病機制、手術適應癥、手術方式做一綜述。
1.IAC的發病機制:IAC是蛛網膜形成的囊腔,囊內為腦脊液樣液體。發病機制不完全清楚,最多見因胚胎發育異常形成,囊壁為蛛網膜,囊腫與相鄰蛛網膜下腔無溝通,為真正的囊腫,稱之原發性,兒童多見。炎癥、外傷或手術可導致蛛網膜與周圍軟腦膜粘連,腦脊液積聚于蛛網膜下,形成所謂繼發性IAC,囊壁的臟層為軟腦膜,壁層為蛛網膜[2]。
2.IAC的轉歸:①穩定:臨床無明顯神經系統癥狀體征,復查IAC無增大;②消失:不給予相應治療影像檢查IAC消失;③出血:各種原因導致囊內出血,有時合并硬膜下出血;④擴大[3]。
3.IAC擴大的機制:①滲透梯度理論:IAC與蛛網膜下腔之間存在滲透壓差導致液體進入囊內;②活瓣理論:單向活瓣使液體流入緩慢擴大;③分泌理論:IAC囊壁間斷分泌液體[2]。
1.發病部位:
據報導[1,4]IAC49% ~65%位于中顱底外側裂處,與腦裂或腦池相鄰,為最常見部位,男多于女。
2.臨床表現:
王永謙等[2,5,6]報導頭痛、癲癇和顱內高壓癥狀是臨床最常見癥狀,其它有局部骨隆起、腦積水、肢體活動不利、智能減退等,部分無任何不適,外傷或其他原因檢查后發現。
3.輔助檢查:
頭顱CT檢查表現為界線清晰的低密度影,與腦脊液密度相似,形態不規則,CT值0~21,腦室系統無受壓,中線無移位,增強后無強化。MRI檢查T1表現為低信號,T2高信號,與腦脊液信號相同,Flair像為低信號,增強后無強化[6]。
IAC的治療主要有觀察、開顱囊腫開窗術、囊腫-腹腔分流術、內鏡開窗術等。
1.手術適應癥:
有以下表現者應考慮手術:(1)囊腫導致神經功能障礙;(2)囊腫合并顱內高壓;(3)囊腫合并腦積水;(4)囊腫引起癲癇;(5)囊腫合并出血;(6)囊腫致患者認知或生長發育異常[7]。
2.手術目的:
IAC的手術目的是消除囊腫對腦組織的壓迫,使囊腔積液與鄰近蛛網膜下腔溝通,鼓勵腦組織的復位和發育[8]。
3.IAC合并癲癇:
IAC壓迫可導致患者癲癇發作,也有學者認為腦組織發育異常是IAC病人癲癇發生的原因[9]。IAC 引起癲癇者為 14.3% ~33.0%[10-11]。手術治療IAC同時處理癲癇者效果明顯優于單純處理囊腫[12]。
4.IAC的手術方式:
(1)開顱囊壁切除+腦池開放術:開顱囊腫切除并腦池開放手術目的是清除囊液,切除囊壁,解除其對腦組織的壓迫,并防止復發[13],同時可行癲癇灶切除術。楊冰等[14]認為全切患者長期隨訪效果最為理想,腦室內和后顱窩的IAC多可全切,外側裂處IAC不宜全切。囊壁切除過少、不與周邊的蛛網膜下腔溝通術后易復發,內側壁殘留是IAC術后復發的重要原因[15]。顱內感染、神經功能缺損等是開顱囊腫切除術常見并發癥。
手術并發癥有:硬膜下積液、出血、術后囊腫無縮小或復發、術后劇烈頭痛、發熱、顱內感染、神經功能障礙、術后癲癇發作等。切除囊壁時注意保護血管、神經組織;不勉強全切囊壁;緩慢吸除囊液防止突然減壓撕裂橋靜脈;用生理鹽水沖洗囊腔,減少囊液刺激造成術后發熱、頭痛;生理鹽水注入囊腫殘腔以免突然減壓造成顱內出血;懸吊硬膜避免術后硬膜外出血[3]。
(2)囊腫分流術:囊腫分流后囊內壓降低,受壓的腦組織復張,可使囊腫消失。張玉琪等[16]報導囊腫-腹腔分流術總體有效率(囊腫消失和縮小)100%,分流管選擇低壓管(非抗虹吸),并確保顱內分流管的位置在囊腔內。有作者認為合并腦積水或部位深在難以全切的IAC患者更適于行囊腫分流術,可調壓分流管較傳統分流管更適合治療顱內蛛網膜囊腫[14]。囊腫直徑<2cm、囊腫有分隔、既往腦膜炎病史者不宜行分流手術[6]。分流手術組早期最常見的并發癥為術后顱壓改變引起的頭痛反應,遠期并發癥有分流管堵塞、異位、顱內感染等。
(3)內鏡輔助下囊壁切除+腦池開放術:有學者對本文所述的三種術式皆有應用,均安全有效,他們認為使用內鏡輔助下手術的效果略優于另外兩種手術方式[6]。內鏡下囊壁切除的大小足以讓囊內和蛛網膜下腔建立交通,使囊內壓力降低,消除對周圍結構的壓迫[1]。內鏡手術對四疊體池蛛網膜囊腫更安全。神經內鏡手術也有一定的手術風險,尚無法取代開顱囊腫切除并腦池開放術.
對于本文所述有適應征的IAC應采取積極的手術治療,綜合文獻開顱囊壁切除+腦池開放術、囊腫分流術、內鏡下手術目前均證實安全有效。因缺乏設計科學、多中心合作、長期隨訪的研究,IAC的手術治療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1] 張婷,馬杰.顱內蛛網膜囊腫的診斷與治療新進展[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0,9(2):187-189.
[2] 李坤正,張曉路.囊腫-腹腔分流術治療顱內蛛網膜囊腫[J].青海醫藥雜志,2009,39(4):13-14.
[3] 郭儉,席永強,湯深.囊壁切除加囊腔屏蔽術治療顱內蛛網膜囊腫[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9,13(11):688-690.
[4] WesterKD.Peculiaritiesofintracranialarachnoidcysts:location ,sided2ness ,andsexdistributionin126consecutivepatients[J].Neurosurgery,1999,(45):275-278.
[5] 王永謙,王維平,于明琨.顱內蛛網膜囊腫的治療策略[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0,15(1):12 -15.
[6] 劉德華,王柏群,鄒連生,等.顱內蛛網膜囊腫的手術治療[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0,30(1):60 -61.
[7] 王文明,王中,楊鑒,等.顱內蛛網膜囊腫的臨床診治[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9,5(1):27 -28.
[8] 陳東亮,彭濤,謝慶海,等.神經內鏡手術治療顱內蛛網膜囊腫[J].中國內鏡雜志,2009,15(6):663-664,666.
[9] KobayashiE ,BonilhaL ,LiLM ,etal.Temporallobehypogenesisassociatedwitharachnoidcystinpatientswithepilepsy[J].ArqNeuropsiquiater,2003,61(2B):327 -329.
[10] KochCA ,VothD ,KraemerG,etal.Arachnoidcysts:doessurgery improveepilepticseizuresandheadaches[J].NeurosurgRev ,1995 ,18(3):173-181.
[11] 程陽泉,韓勁松,熊先.顱內蛛網膜囊腫繼發癲癇的臨床研究[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4,25(3):374-376.
[12] 姚慶河,張華,井小榮,等.顱內蛛網膜囊腫伴發癲癇的手術治療[J].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2007,20(1):13-14.
[13] 馮祖蔭.顱內蛛網膜囊腫[J].中國實用疾病雜志,2006,9(1):107.
[14] 楊冰,徐啟武,于佶,等.49例顱內蛛網膜囊腫手術治療臨床分析[J]. 復旦學報(醫學版),2008,35(2):296 -299.
[15] 韓磊,王樹凱,周輝.顱內蛛網膜囊腫治療探討[J].醫學信息手術學分冊,2007,20(1):13 -14.
[16] 張玉琪,馬振宇.囊腫-腹腔分流術治療兒童顱內蛛網膜囊腫[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0,16(4):216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