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停 黑龍江省雞西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158100李金嶺 黑龍江職業學院 150111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診治
李少停黑龍江省雞西市動物衛生監督所158100李金嶺黑龍江職業學院150111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是由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和產毒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豬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其特征是鼻炎、鼻梁變形和鼻甲骨,尤其是鼻甲骨的下卷曲發生萎縮和生長緩慢。
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和多殺性巴氏桿菌毒素源性菌株是原發性感染因子。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為球桿菌,呈兩極染色,革蘭氏染色陰性,不產生芽孢,有的有莢膜,有周鞭毛;需氧,在培養基中加入血液能促進其生長,呈β溶血;不發酵糖類,利用檸檬酸鹽和分解尿素;在葡萄糖中性紅瓊脂平板上菌落為中等大小,呈透明煙灰色。
各種年齡的豬均可感染,但以仔豬的易感性最強,發病率一般隨年齡增長而下降。1月齡內感染,常在數周后發生鼻炎,并引起鼻甲骨萎縮。斷奶后感染,一般只產生輕微病變。病豬和帶菌豬是主要傳染源,其他動物如犬、貓、家畜(禽)、兔、鼠、狐及人均可帶菌,甚至引起鼻炎和支氣管肺炎等,因此也可能成為傳染源。傳播方式主要是飛沫傳播,帶菌母豬通過接觸經呼吸道感染仔豬,不同月齡豬再通過水平傳播擴大到全群。該病在豬群中傳播比較緩慢,多為散發或地方性流行。各種應激因素能夠促使發病率增加,品種不同的豬易感性也有差異,國內品種豬較少發病。
該病多見于6~8周齡仔豬,表現為鼻炎、噴嚏、流涕和吸氣困難。流涕為漿液、粘液和膿性滲出物,個別豬因強烈噴嚏而發生鼻衄。病豬常因鼻炎刺激黏膜而表現不安,如躁動、甩頭、拱地和磨擦鼻部。由于鼻淚管阻塞,淚液流出眼外,在眼內眥下皮膚上形成彎月形的濕潤區,被塵土玷污后粘結成黑色痕跡,稱淚斑。
繼鼻炎后出現鼻甲骨萎縮,致使鼻腔和面部變形,出現歪鼻、翹鼻和鼻縮短等異常現象,這是該病的特征性癥狀。鼻甲骨萎縮程度與感染周齡、是否重復感染及應激因素有關。病變一般僅局限于鼻腔及其附近組織,最特征性的病變是鼻甲骨萎縮,特別是鼻甲骨下卷曲最為常見,鼻甲骨和鼻中隔均失去原有形狀,甚至大部分消失。鼻黏膜充血、水腫和有粘液性滲出物蓄積。有的鼻炎延及篩骨板,進而擴散至腦發生腦炎。
依據頻繁噴嚏、吸氣困難、鼻黏膜發炎、生長停滯和鼻面部變形等癥狀做出診斷,有條件的可用X射線做早期診斷。病理解剖學診斷是目前最確實的診斷方法。一是沿兩側第一、二對前臼齒間的連線鋸成橫斷面,可發現典型的病理變化。二是沿頭部正中線縱鋸,再利用剪刀把下鼻甲骨的側連線剪斷,取下鼻甲骨,從不同的水平作橫斷面進行觀察和比較。微生物學診斷是通過鼻拭子采樣,分離培養和鑒定為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和多殺性巴氏桿菌。血清學診斷用已知的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抗原檢查感染2周后豬血清中的凝集抗體,也可用熒光抗體技術進行診斷。
(1)疫苗接種。現有兩種疫苗,即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滅活油劑苗及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Pm滅活油劑二聯苗,母豬產仔前2個月和1個月分別皮下注射2mL,仔豬于斷奶前接種1mL。未免疫母豬所產仔豬,于1周齡和4周齡每頭分別注射1mL。
(2)藥物防治。可用多種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如鏈霉素、土霉素、環丙沙星、卡那霉素、金霉素和磺胺嘧啶等。為了控制垂直傳染,在母豬妊娠最后1個月投喂預防性藥物,如磺胺嘧啶按0.1g/kg和土霉素0.4g/kg混入飼料。乳豬在出生3周內注射敏感的抗生素3~4次,或每周鼻內噴霧1~2次,每鼻孔0.5mL,直到斷乳為止。育成豬也可用磺胺或抗生素防治,連用4~5周。肥育豬宰前應停藥。
發現病豬要及早隔離治療,鼻腔內用0.1%高錳酸鉀溶液或鹽酸金霉素水溶液沖洗,同時肌肉注射鏈霉素10mg/kg體重,或卡那霉素10~15mg/kg體重,每天2次,連用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