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表一卡一識"法在臨床壓瘡管理中的應用體會
摘要目的:探討"四表一卡一識"法對預防和跟蹤觀察住院病人壓瘡的效果。方法:建立和使用"壓瘡風險評估表"、"壓瘡風險上報表"、"壓瘡上報表"、"壓瘡護理觀察表""翻身時間卡""壓瘡標識",對住院病人進行壓瘡的管理。結果:住院病人壓瘡發生率顯著低于實施前。結論:實施"四表一卡一識"法可以減少壓瘡的發生,便于對壓瘡跟蹤觀察和護理。
關鍵詞壓瘡;護理;管理;體會
壓瘡系臨床護理常見并發癥,多見于骨突隆起處[1]。壓瘡的發生會進一步提高患者院內感染概率,嚴重影響患者臨床療效。如何進一步減少住院期間壓瘡發生,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是臨床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相關研究指出[2],將"四表一卡一識"應用于住院病人護理工作中,可顯著減少壓瘡等并發癥發生。從2011年5月開始,本院將"四表一卡一識"法用于壓瘡的護理管理,經過兩年的不斷修改完善,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本院住院高危病人采取"四表一卡一識"法進行評估并采取相應護理對策,及時上報,追蹤落實,及時反饋。
1.2 方法:高危病人接受"四表一卡一識"法護理,具體如下。
1.2.1 壓瘡風險評估表的使用:采用Branden評分對長期臥床患者進行壓瘡風險系數評定,評估分值越低表示發生壓瘡概率越高。針對壓瘡高風險病人,需在評估基礎上給予針對護理措施,包括定期觀察皮膚變化以及定期翻身等護理措施。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屬明白壓瘡的危害性,健康宣教內容包括:什么是壓瘡;壓瘡形成的病因;何謂壓瘡的高發人群;壓瘡的致命危害;壓瘡護理意義。同時通知主管醫生并配合醫療措施加強營養等,病人轉科時,應交接皮膚情況交由轉入科室繼續追蹤。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將此表及時歸入病歷保存并通知護理部解除追蹤[3]。
1.2.2 壓瘡風險上報表的使用:針對Branden評分<12分,則病人有發生壓瘡的危險,為高危病人,上報護理部,并安排專門護理人員進行登記[4]。并進行持續追蹤,監督責任護士壓瘡護理措施落實情況。
1.2.3 壓瘡上報表的使用:對已發生壓瘡的病人,由責任護士填寫,病區護士長知曉后上報護理部和壓瘡護理組,形成護理部、壓瘡護理組、病區三級監控。對疑難壓瘡由護理部和院壓瘡護理指導小組進行院內護理會診,制定預防和處理措施。其責任護士負責實施。
1.2.4 壓瘡護理觀察表的使用:此表主要針對已發生壓瘡的病人進行護理、追蹤護理效果,便于收集臨床護理資料,護理部通過此表進行監督,制定和規范壓瘡護理措施。
1.2.5 翻身時間卡的使用:對壓瘡的高危人群,通過翻身時間卡,按壓瘡護理常規定時翻身并記錄。護士長每日監督翻身落實情況。
1.2.6 壓瘡標識的使用:在病人床頭懸掛壓瘡標識,提醒護理人員與家屬注意,加強預防護理。護理質控組定期檢查。
1.2.7 檢查與培訓:在護理過程中,針對壓瘡高風險病人,護理部和院壓瘡護理小組需每周進行1次及以上查房,并根據患者病情及時進行治療、護理措施調整;在全院范圍內定期進行相關護理知識培訓,請專家仔細講述"四表一卡一識"法實施意義和操作方法,要求全院護理人員對相關內容熟練掌握,進一步提高全院護理質量,減少壓瘡等并發癥發生[5-6]。
2.小結
壓瘡系臨床常見并發癥,可通過護理手段預防。本院通過實施"四表一卡一識"法,使全院壓瘡發生率顯著降低。本院通過形成護理部、壓瘡護理組、病區護士長和護士三級監控體系,充分運用"四表一卡一識"法的優勢,達到有效預防壓瘡發生的作用,對已發生壓瘡的病人能提供有效護理,促進壓瘡愈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殷磊.護理學基礎[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7.
[2]王妮.壓瘡護理與治療的新進展[J].現代醫藥衛生,2005,21(21):2993.
[3]錢瑞蓮.如何發揮護理部在壓瘡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護理管理,2005,3(11):6.
[4]李亞潔,彭剛藝.護理工作管理規范[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6:52-53.
[5]耿莉華.褥瘡發生因素的研究現狀[J].護理研究,2003,17(3B):316.
[6]操靜,石蘭萍,潘莉,等.預警干預預防普外科住院患者壓瘡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5,20(4):15.
【中圖分類號】R758.7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15-0239-01
作者簡介:金路(1972-8)女,云南,主管護師,護理大專,從事急危重癥護理,昆明市中醫醫院急診科
通訊作者(昆明市中醫醫院急診科云南昆明65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