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平(山西省忻州市人民醫院 山西 忻州 034000)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手術的配合
王美平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醫院山西忻州034000)
摘要目的:總結和分析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手術配合以及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髖關節疾病患者123例,醫生與護士密切配合,包括術前心理、生活護理以及功能鍛煉和術前各項檢查,術中配合等措施。結果:123例患者手術順利,無術中并發癥,術后無感染發生,術后發生并發癥8例,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3. 5周,均康復出院。結論: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醫生與護士密切配合,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并發癥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值得在臨床上重視。
關鍵詞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手術配合;并發癥;臨床療效
隨著醫學的發展和手術技術的成熟,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對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股骨頭無菌性壞死以及先天性髖脫位和髖臼發育不良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1]。但由于髖關節置換術對各方面要求較高,除了手術醫師的認真對待和技術高超之外,還需要各相關人員對手術前和手術中的密切配合,術前的各項護理工作以及術中配合都是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患者手術順利完成和術后并發癥的減少具有重要作用。我院近幾年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時進行密切手術配合已經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髖關節疾病患者123例,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年齡為60~80歲,平均年齡為( 72. 5 +3. 5)歲;其中股骨頭壞死患者73例,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12例,創傷性關節炎患者15例,股骨頸囊內骨折患者10例,其他髖關節疾病患者1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且所有患者均為單置換,其中左髖關節置換術63例,右髖關節置換術60例;患者采用骨水泥固定105例,采用非骨水泥固定18例。
1. 2方法
1. 2. 1術前準備
( 1)心理護理大多數患者入院后出現緊張焦慮的心理,護士應在患者入院后做好各項常規護理工作,主動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增加醫患人員之間的信任,詳細講解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相關知識及優點,使患者及家屬消除疑慮,并將病房手術成功案例介紹給患者,鼓勵患者增加信心來接受手術;患者睡眠較差者,在手術頭一天晚上可給予少量鎮靜劑,使患者睡眠充足保持體力。
( 2)生活護理患者入院后應進食清淡、含蛋白量較高的易消化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對于肺部感染患者應戒煙并指導家屬對其進行拍背排痰。由于術后患者臥床時間較長,患者需在床上排便,所以術前應指導患者進行創傷排便鍛煉。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采取仰臥位,并將頭背部抬高然后將便盆放在臀下進行排便,對于不適應患者在排便時可輕柔患者腹部、用溫水沖洗會陰等部位來刺激患者排便。對于經常便秘患者可使用緩瀉劑。
( 3)術前功能鍛煉患者在床上進行主動屈曲踝跖關節鍛煉,屈曲3秒后再自然放松3秒,然后背伸3秒,每天鍛煉3組,每組10次;對大腿部和臀部肌肉進行收縮和舒張鍛煉,收縮和舒張各為3秒以達到鍛煉功能標準,該運動每天進行3次,每次進行10個舒張和收縮的交替運動;對股四頭肌每天應進行適當收縮和舒張鍛煉,鍛煉時分三組進行,每組100次。由于老年患者手術后會活動減少,會經常出現肺部感染,嚴重時會出現墜積性肺炎等肺部并發癥,所以做擴胸和排痰運動。讓患者采取半坐位,經常做深呼吸和咳痰動作,以增加患者肺活量。對年老體弱患者為防止褥瘡的發生,指導患者以雙手和對側下肢為支撐點來支撐身體以減少皮膚摩擦和增加循環血量[2]。
( 4)術前檢查工作及準備由于老年患者體質較差,全身器官老化,存在很多手術禁忌癥,在術中和術后可能出現很多并發癥甚至導致生命危險,所以術前應對患者進行血常規、生化常規、血型以及心電圖等全面檢查。巡回護士應根據手術單要求檢查和備好骨科各種手術器械以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1. 2. 2術中配合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巡回護士應仔細核對患者姓名、年齡、床號,在核對時應主動熱情與患者交流,給予患者心理安慰,將手術室溫度調節至30攝氏度左右,協助手術醫師擺好體位,特別注意在患者容易受壓部位放好棉墊,防止皮膚血液流通不暢和水腫的發生。對患者建立靜脈通道,麻醉成功后對患者留置尿管。手術前認真檢查各手術器械的安全性并與器械護士一起清點手術用品,并詳細記錄。術中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和輸液以及尿量的變化。器械護士在清點完手術物品后協助醫師常規鋪無菌單并背好各種手術器械。當醫師打開關節囊進行手術暴露時器械護士依次傳遞拉勾、取頭器以及電鋸等,并注意無菌操作規則,并備好電鉆、骨水泥等為下一步操作做好準備,在加深髖臼和擴大髓腔等操作步驟中護士應按從大到小順序傳遞髖臼和髓腔銼以供醫師選擇;在安裝假體時巡回護士和器械護士應提前備好足量生理鹽水以方便醫師使用;在調和骨水泥時應動作熟練迅速以防止骨水泥凝固。手術結束后護士應認真核對手術物品以防止發生意外。
123例患者手術順利,手術時間平均為100~120分鐘,術中無一例患者發生術中并發癥,術后無感染患者,術后出現肺栓塞患者2例,發生關節脫位患者3例,其他并發癥3例,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6. 5%,經簡單治療后并發癥均消失,患者術后平均住院時間為3. 5周,均康復出院。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手術成功與否取決于很多因素,其中人員術前和術中的密切配合是手術成功的主要因素。手術前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減輕患者心理壓力,使患者積極配合手術;對患者進行各項生活護理和指導功能鍛煉,可增加患者術前身體抵抗力,并為手術后各項功能鍛煉打好基礎,使患者適應床上排便和學會肢體鍛煉,對減少術后褥瘡、肺部感染等常見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手術前醫師與護士做好各項檢查可準確評估患者病情及預后,使醫護人員對患者術中及術后處理做好準備。手術中護士與醫師之間嫻熟配合以及熟練的操作技術可以縮短患者手術時間,減少患者出血以及其他不良反應的發生,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并將各體征變化及時通報醫師來適當調整,減少患者術中危險的發生。上述配合不但能夠縮短麻醉時間和降低患者術中并發癥的發生還能夠促進患者術后恢復,使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縮短。
綜合以上論述,手術前精心準備和術中的熟練配合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具有重要作用,在臨床上值得重視。
參考文獻
[1]吳孟超.外科學新理論與新技術[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582-583.
[2]呂厚山.人工關節外科學.科學出版社,1998:225.
【中圖分類號】R683. 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12-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