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要】新課標提出培養學生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這種習慣包括習字、遣詞造句、閱讀的習慣,同時還有良好的思維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它成為我國二十一世紀教育的主導方向。創新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上,我們不僅關注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而且更關注學生的發散思維、逆向思維訓練。
【關鍵詞】小學教學;思維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一、順向思維與逆向思維區分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性,是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一般認為,順向思維是指沿著人們的習慣性思考路線去思考,而逆向思維則是指悖逆人們的習慣路線去思維。
逆向思維是指換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人類的思維具有方向性,存在著正向與反向之差異,由此產生了正向思維與反向思維兩種形式。正向思維與反向思維只是相對而言的,一般認為,正向思維是指沿著人們的習慣性思考路線去思考,而反向思維則是指悖逆人們的習慣路線去思維。人們解決問題時,習慣于按照熟悉的常規的思維路徑去思考,即采用正向思維,有時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二、滲透逆向思維的教學方式
(一)不囿于事件結果進行逆向思維
通過學生對故事進行表演,然后對日常生活的自然現象,國內外的時事政治、歷史實踐及名人名言進行觀察與思考,對一些認為固定不可變的結果通過逆向思維的方法來分析問題,提出不同的看法和主張,從而形成不同尋常的觀點。教學形式:情景表演——得出結論——逆向思維——得出結論——評價。比如我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三袋麥子》時進行這樣的思維訓練:同學們學了課文知道小猴非常的聰明和能干,小豬貪吃懶惰。但是反過來你們有不同的想法嗎?有沒有贊同小豬的地方?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討論起來。有的說:小豬它嘗到了美味,如果再多做一些,把食品拿到街上賣的話,可以掙到錢。有的說:小豬可以幫別人打工掙很多的錢,買些桃子、蘋果等水果給小猴,換取一些麥子,同樣可以吃到烙餅和美食。我趁機再激發:如果小猴、小牛、小豬三個合作,會有什么更好的效果呢?這一下班級可炸窩了,紛紛舉起了小手。最后綜合成了這樣一個答案:小猴聰明有經驗就負責播種、除蟲、治病工作,小牛有力氣幫著管理,犁田、運肥、收割等它包了。小豬呢,負責后勤工作。同時開一個食品廠,生產面包、餅干等到街上銷售,等有了錢,就蓋一座別墅,到了節日就邀請大象、小白兔、長頸鹿等一些動物朋友去玩。因此通過了這樣的逆向思維訓練,拓寬了學生思維空間,豐富了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認識,對課文的道理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
(二)探討事件本身進行逆向思維
“體驗”是學生借助已有的經驗、經歷,或者是自己經過的生活、實踐中所產生的主觀感受和內心反應,是一種感性的認識。感悟是在體驗的基礎上經過聯想和想象而觸發的思維心理現象,學生思維和分析同步行動。其形式是:設置體驗情景——分享他人經驗——反向思維——交流結果——導表述。有些事件的本身就是進行逆向思維教學方式。例如我在教學看圖說話:遇到陌生人是否開門的問題,由于經過家長、媒體影響,都認為絕對不能開門。發現這樣的情況后,于是我對孩子們進行了這樣的逆向思維訓練:我認為可以大膽開門。那么長此以往會有怎樣的后果?同學們95%都說會被壞人拐走獲劫持,家中被盜……但是我卻說不一定,還有其他的可能嗎?同學面面相覷,最后通過討論得出了不同的結論:第一種是長此以往人們信任增加了,你坦蕩對別人,別人也會對你真誠。第二種,即使有一些壞人他們漸漸會被感化。第三種,說不定有一些需要幫助的人,都不開門的話,得不到及時的救助會出現更為嚴重的后果。在一個個生動的課例分析中,學生逐漸養成勤于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主動追尋事件發生原因進行逆向思維
任何事件的發生都有其內因和外因使然,如能對其進行深入的剖析,必將對以后有一定借鑒作用。例如蘇教版三年級《第八次》是講古時候,蘇格蘭受外國的入侵,蘇格蘭王子布魯斯七戰七敗,他幾乎喪失了信心。就在他沒有信心再戰的時候,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了這樣的一個情形:有一只蜘蛛在結網,剛要結好時,一陣大風吹來,絲斷了,網破了。就這樣,結了斷,斷了結,最后經過了第八次,終于結成了。布魯斯從中受到啟發,決定也要干第八次,結果他也成功了,最后終于趕跑了入侵者。課文主旨是教育孩子們要對任何事都有信心,不能遇到困難就灰心。只要堅持不懈努力,一定能取得勝利。我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這樣的訓練,布魯斯能鍥而不舍地努力,發動民眾共同抵抗侵略者無可厚非。但是我們能從事件的發生本身去想一想嗎?因為我們班一貫進行這樣逆向思維訓練,所以便有同學說:“大家都對第八次進行了肯定,而我認為如果不發生第八次那不更好嗎?”我點頭贊許,他接著說:“我們這個世界需要和平,不需要戰爭。同時蘇格蘭為什么會遭到侵略,說明這個國家很弱,如果布魯斯很早就勤奮努力,把他國家治理的繁榮富強,國力強盛,哪個國家敢侵略呢?”是呀,他對事件發生的原因進行了思考,多么深刻。這對學生“防患于未然”的教育更加彰顯。
三、逆向思維培養促進師生素養的提升
“語文教學培養逆向思維”搭建了教師學習、交流和提高教學水平的平臺,通過逆向思維的滲透,不僅迫使教師學習有關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而且他們的思維意識以及不斷對問題進行反向的思維,增進了教師的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逆向思維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課堂組織形式,學生在課堂語文學習中積極地思考,思維不斷地碰撞,不斷地發出智慧的火花。學生在長期的逆向思維訓練下,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必將得以提升。
(編輯:董 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