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展學生語文能力和表達能力,不能單一地依靠語文課內教學,更應該多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如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愛讀;(2)明確學生閱讀要求;(3)指導學生閱讀方法;(4)找一些名著的書來讀;(5)要與課內閱讀結合起來。
【關鍵詞】課外閱讀;靈活多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課外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加強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呢?重點是培養學生掌握優秀的閱讀方法,從而獲取更多的知識,對他一生都有幫助。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課外閱讀總量六年制不少于260萬字。”明確地界定課外閱讀的定量指標。然而,課外閱讀內容的選擇、指導、評價等等,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探討和統一的衡量標準。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一、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可轉化為可貴的自覺性、主動性,課外閱讀也一樣。學生一旦有了閱讀興趣,那么就會提高他們的閱讀積極性,主動地去尋求知識。筆者認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如下方法:
課堂引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實際情況,穿插一些聯系課文的課外知識或向學生介紹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關的奇聞軼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去更多地了解有關知識。如:我在教三年級上冊第一課《我們的民族小學》一課,在講到學校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還有漢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時,正好我們學校也叫民族實驗小學,學校有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等,我讓學生們課后在爸爸媽媽幫忙下去找一些資料,看看學校的學生民族上都有什么特點,使學生更多地了解其他民族。課后利用班會課、閱讀課,開展了交流活動,同學們給大家閱讀自己查到的資料,教師給予評價和獎勵,從而更加強化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氛圍熏陶:即經常創設一種濃厚的“書香”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大環境,主動閱讀。如:在班級設立圖書角,倡導每名學生帶自己最喜歡讀的1到2本書,這樣全旗40名學生,就有60本以上的書籍,可供學生參考,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量,也讓學生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書籍。還可以利用黑板報、手抄報等形式介紹名作家、名言警句、名作品及讀書方法、閱讀剪報等等。
二、明確學生閱讀要求
在閱讀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自由讀寫,自由思考,自由討論,自由筆記。但充分的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最終還要圍繞閱讀的目的進行實踐。同時,也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既有彈性又相對統一的文章閱讀目標,對閱讀的數量和質量也應提出既有差異又大致統一的要求。如學習完三年級上冊18課“盤古開天地”后,我讓學生上網找一找,讀讀女媧補天神話,要求大家能夠對文章進行簡單的復述,并能給大家講神話故事。教師留任務過程中,對學生確定閱讀的要求和目的,幫助他們樹立標桿,真正起到一個導航的作用,使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自己在書中尋找答案。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長久的保持。
三、指導課外閱讀方法
(一)指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是在長期的閱讀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要做到:一是選書,學生選擇要閱讀的書籍必須是積極、健康、向上的,有時,學生知道的少,教師可以幫助選定。二是定時,每天確定好讀書時間,無論什么情況不能改變,形成長效機制。三是定量。根據自己的閱讀能力制定計劃,每天讀一定頁數,無論書中的內容是否感興趣,都要讀完。四是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不躺著看書,不走路和在強光下看書,做到既保護眼睛,又增長知識。
(二)培養恰當的閱讀方法
讀書的方法有四種:精讀、帶著感情的讀、略讀、瀏覽。所以我們要利用課堂,把閱讀方法的指導寓于課堂教學之中,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這樣學生能自覺地把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在課外閱讀中加以實踐應用,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遷移,達到“教而用”的目的。
四、要找一些經典的書來讀
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齡特征,小學階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強、好表現的心理特點,比較渴望神秘、冒險、刺激,仰慕機智、勇敢、轟轟烈烈等。只有讓學生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過程中,漸漸培養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自學能力。特別是對于那些初學閱讀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成功地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系。那么如何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呢?我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簡介要讀的文章內容,以激發其閱讀興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創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閱讀經典名著是課外閱讀的最高境界,也是一個成熟的閱讀者必須經歷的一段生命歷程。余秋雨先生認為幼小的心靈純凈空朗,由經典名著奠基可以激發他們一生的文化向往。當我們看到孩子沉浸在閱讀經典名著的喜悅中,目光炯炯,神采飛揚時,我們會感受到:經典名著對于孩子心靈的呵護,精神的滋養已如春雨點點入土。其實,我們并不期待經典名著能教會孩子學會語文,但它能溫暖他們的心靈,打開他們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激發他們心中善良、溫柔的一面。
作者簡介:于麗英,女,1968年生,漢族,內蒙古莫旗人,大專,小教高級教師,工作單位: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旗登特科中心校;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