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天偉
【摘要】本文結合當前高中作文教學實踐,從有效積累、轉變教法、多元練筆、深化思維等角度提出了高中作文教學的有關策略,力求促進作文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高中作文;興趣;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學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然而,我們遺憾的發現,當前的作文教學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學生提起筆來“沒有什么可寫”,心中有了素材卻不知道“如何表達”,種種問題使高中作文教學成為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讓學生忍不住“望洋興嘆”。可見,徹底轉變陳舊的作文教學模式,還寫作一個自由廣闊的時空,已經成為時代的必然需求。
一、有效積累,強化學生的文學綜合素養
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學生通過網絡、書籍、電視得到的信息量不可謂不多。然而,學生在寫作中卻普遍感到無話可說、無情可表,其根源正在于沒有進一步將信息去偽存真,內化為自己的寫作素材。因此,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開展廣泛的課外閱讀,通過泛讀與精讀相結合、論據分類積累、美文分類背誦等方式,不斷豐富學生的文字積累,最終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至高境界。當然,僅有文字積累并不能落筆成文,還需要豐富的情感積累與思維積累。針對這一問題,教師不妨經常為學生播放一些貼近生活的影視資料,如《感動中國》《辛德勒的名單》《阿甘正傳》等,讓學生從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懷,或者將一些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引入課堂討論,如學過《裝在套子里的人》之后,與學生一起探討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套子”等等,進一步深化學生的思維積累,這些方式都有助于學生文學素養的有效提升。
二、轉變教法,開創聲情并茂的作文時代
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①當前高中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對于寫作缺乏興趣的現象非常普遍。針對這一問題,教師不妨將寫作融于日常閱讀教學之中,以文本為引領,為學生開啟一個鮮活的大作文時代。例如,《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以冷峻的視角將“戰爭”呈現在學生面前。在一張張觸目驚心的歷史照片背后,在那朵盛放的雛菊面前,學生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寫下自己的感想,一位學生寫道:“這是一段不應遺忘的歷史,在呼嘯的風中,漫步而來。聽,那是一曲戰爭的挽歌,沖破時空的縫隙,在我們耳邊響起。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記憶,沿著歷史的洪流,鏗鏘怒吼。它就在黑與白、血與火之間召喚:遠離戰爭,守望和平!”有了良好的情感體驗,學生們的寫作都很成功。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學習寫作技巧、掌控行文結構,在文本的啟迪下,學生的寫作也將“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
三、多元練筆,開拓自由的個性寫作時空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提倡自主擬題,多寫自由作文。”在高考的指揮棒下,我們的作文教學往往為應試而生,有了分數卻少了靈性。而許多教育大家卻主張回歸生活,任學生自由為文,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寫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種點綴,一種裝飾,而是生活本身。”②因此,教師有必要轉變以往的應試思想,多給學生一些寫日記、周記、書信、隨筆的機會,讓學生在生活中自由馳騁,表達自己獨到的思想見解。同時,教師還應在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的基礎上,增添小小說、寓言、傳記、詩歌、科幻小說等文學體裁,讓學生“像作家一樣寫作”,引導學生以嚴謹的姿態對待自己的作品。而教師也應為學生作品提供更多的展示平臺,如在班級刊物上開創寫作專欄、小說連載,在黑板報上刊登優秀作品,引導學生向雜志投稿等等,這些都不失為良好的練筆方式。值得一提的是,自由作文并不意味著教師完全放手,教師不妨通過“先放后收”的方式,一手促生活化作文,一手抓規范寫作,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得到長效發展。
四、深化思維,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寫作是文字與思想的共舞,空有唯美的詞匯積累,沒有深刻的思維閃光,同樣稱不上是成功的文章。基于這一問題,教師有必要在教學中進一步訓練學生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打破常規,運用發散思維多角度審題,從而生出與眾不同的嶄新意境。例如,以“落日”為題進行寫作,可以描寫落日的壯烈奔放之美,寓意年長者老驥伏櫪的熱情,從而展現出“夕陽無限好”的無盡詩意。而從另一個角度而言,“落日”同樣有著“只是近黃昏”的蒼涼悲壯之美,在寫作中可以借落日寄托新舊交替的哲思,在詠懷中給人無形的激勵。當然,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反彈琵琶”的方式,運用逆向思維寫出新穎的文章,例如,“持之以恒”是一種美德,而“適時放手”也是一種灑脫。“近墨者黑”是一種現象,而“近墨者未必黑”也是一種可能。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寫作同樣擁有多姿多彩的一面,相信通過多角度的思維訓練,學生的寫作也將更具魅力。
目前,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我們的高中作文教學正在開創一片美妙的星空。而廣大教師要做的就是轉變陳舊的教學方式,回歸寫作本真,讓學生的文學之夢自由翱翔!
注釋
①鄔曉明.重視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能[J].成才之路,2009(6).
②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 [M].北京:中國教育出版社,1998.
參考文獻
[1]陳曉香.解讀高中語文新課標理念下的高考作文[J].新課程,2013(5).
[2]王紅.高中作文教學之我見[J].神州,2011(6).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