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福
【摘要】克服寫作文的畏難心理,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上下功夫,幫助學生樹立寫作的信心,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消除畏難情緒,達到輕松面對作文的效果。
【關鍵詞】作文;聽說讀寫;寫作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關于寫作文的苦惱,經常能夠在學生中聽到。學生不是抱怨不知道寫什么,就是抱怨不知道怎么下筆。要改變學生這種畏難情緒,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聽說讀寫”上下功夫,逐步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從而使學生達到輕松面對作文的效果。
聽,包括聆聽和聽取。所謂聆聽,就是要變傳統的讓學生看文章為聽文章,要聽的文章聽完就消失了,會讓學生產生不要錯失的壓力,就像“書非借不能讀也”,這樣學生會更加集中注意力去聽和領會文章內容。聆聽的文章,可以是知名作家的經典文章,也可以是班級學生撰寫的優秀作文。
聽取,是指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采取互相閱讀、批改同學作文的形式,聽取其他同學對自己作文的意見和建議。由其他同學對自己的文章先通篇讀,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認真讀,找到不通順的句子、不恰當的詞語、錯別字等,并用圈、點等符號標出,最后寫上對作文的簡評。這樣,基礎薄弱的學生能看到基礎好的學生對自己作文的評價和修改意見,寫得差的學生可以學習好的作文,從中學到方法,受到啟發,得到提高。
說,有兩個不同的主體。一個是學生的“說”,主要指從口頭表達上提高學生表達自我思想和感情的興趣。寫作中,我們向來都是主張用眼睛觀察世界,用心靈感知世界。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寫作必須要我手寫我口。”教師應引導學生全面地接觸社會,體驗生活,引導學生把平時所見、所聽、所想的直接用口頭表達出來,學生也可以就表達的內容展開討論,進行表達技巧、思想內容等方面的交流。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一旦有心得體會,就及時轉化為口頭表達記錄下來,堅持久了,寫作文時就會習慣于記實事、寫真人、抒真情、發實感。
另一個則是教師的“說”,主要是表揚和批評。教師對學生的表揚和批評,要做到表揚為主,批評為輔。對于寫作水平高的學生,要提出稍高的標準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學生的成功之處,又讓學生能夠認識到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對于寫作水平較弱的學生,要努力找到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鼓勵學生保持,幫助分析存在的缺陷,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等。
讀,主要指閱讀和誦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可以從教材中選取一些優美的文章和片段,讓學生反復閱讀或背誦。還要引導學生閱讀大量的報刊,閱讀名家名篇,將他人的優點不斷內化為自己的能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積累的文學材料多了,寫作文時語言就會如涓涓細流,自然而然從筆下“流淌”出來。
讀出聲音即是讀,而誦讀則有著更高的標準,既要讀出聲音,還要掌握節奏、頓挫,更要濃蘸情緒,飽含深情。朱熹說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可見誦讀是口、耳、腦并用的綜合活動。通過誦讀一些好文章,能“熟讀成誦”,文章里的名言警句、優美段落、行文特色會不斷地被吸收、積累,逐步體會到文章的布局謀篇和遣詞用句方面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
聽、說、讀的積累,最終是為了寫。為了寫出一篇好文章,教師除了傳授給學生寫作技巧外,更需要引導學生在寫作上的主動精神、創新意識和情感投入。
主動精神,就是寫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為什么學生在QQ空間、博客上經常主動寫作,到了作文課上面對作文題的時候卻被動應付?命題作文就是遵命寫作,學生沒有選擇的余地,不能自主,寫作也不是出于內心抒發情感、表達思想的需要。為此要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讓學生主動寫作,將作文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不限題材,不拘于隨筆、日記、讀書筆記等形式,讓他們“以我手寫我心”,只要是自己真實思想表述、內心情感表達,都歡迎寫進文章,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
創新意識,就是寫作的新穎度和時代感。培養學生在作文上的創新意識,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在確定主題的時候,拋棄“假大空”的口號式主題,追求文章立意的立體感和時代感,抒發對生活的真實體驗和感悟,給人以新感受或者新啟發。其次在作文材料的選擇上,要求必須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表現人物個性,揭示事物本質。要寫鮮為人知的材料,最好寫別人沒寫過的內容,或者是大多數讀者未知的領域或未知的情形,人無我有的鮮活材料。要寫有個性特點的材料,要有特殊性,或者是同中有差異。要寫內涵深刻的材料,小事情能揭示出生活的本質,反映時代的特點。最后,在語言的運用上,要清新自然,鮮明生動,富有個性。
情感投入,就是寫作的真實性和動人度。表達思想感情是寫作的一個主要目的,情感是寫作的動力和催化劑,情感投入在寫作中具有重要意義。一篇好作文的標準在于“文情并茂”,但冷漠生硬,無病呻吟,在學生的作文中很是常見。歸根結底,還是在寫作上沒有投入情感。要引導學生從身邊寫起,從小事寫起,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著眼于這樣的內容,學生對之或喜歡,或憎惡,或崇敬仰慕,會有許多話要說,從而在寫作中會不自覺地投入情感。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發生的變化,關注國際國內形勢,關注身邊的人和事,經常展開同學之間的交流,談看法,講感受,從而引發感情,提高感悟能力。
總之,教師在初中作文教學中通過“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全面地引導和培養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寫作的信心,消除寫作的畏難心理,會使學生在作文水平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林星光.以素材問題為突破口的農村初中作文教學探究[J].課外語文,2014(12).
[2]韓慶紅.新課標下作文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與實踐[J].文學教育(上) ,2014(4).
(編輯:馬夢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