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容
【摘要】學生只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在閱讀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本文擬從積累素材習慣、謀篇布局習慣、批注練筆習慣等良好閱讀習慣入手,來談一談培養閱讀習慣對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幫助。
【關鍵詞】閱讀;習慣;作文;能力;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廣大語文老師都知道,閱讀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作文能力,學生只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2011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作文教學要“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強調九年課外閱讀應在400萬字以上,每一學段都有明確的閱讀要求。但是現實中,許多學生也閱讀了很多書籍,卻仍然寫不出優秀的作文來。我想其主要原因就是學生沒有理順讀與寫的關系,不明白如何讀書才能有效促進自己作文水平的提升,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造成的。在學生閱讀中,不分析文章是如何選材的,不分析文章如何圍繞中心來表述的,閱讀的目標只是局限于我已經把這篇文章給讀完了,至于從文章中讀出了什么卻沒有人過問。這造成了學生雖然也閱讀了許多文章,但是作文水平不高的現象。下面,筆者就想結合自己的實踐,談一談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應養成哪些閱讀習慣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一、在閱讀中培養積累素材的習慣,讓作文有血有肉
學生之所以不喜歡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腦海里沒有好詞好句,想好的一件事或者一個人,卻不知道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即使是寫出來的作文,也是語言平淡,干巴巴的幾句話。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要想讓學生寫出好的作文來,就要讓學生養成積累作文素材的習慣。如何積累作文素材?閱讀就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因為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中,都有許多優美的詞句,學生只有把它們給積累下來,才能在自己寫作時運用上這些詞句,從而讓自己的作文有血有肉。
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草原》一課中,有許多優美的詞,比如一碧千里、綠色渲染、墨線勾勒、久立四望、襟飄帶舞,還有各種句式的句子,所以在讓學生閱讀這一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記住這些詞句,然后在本單元的習作練習中運用這些詞句。因為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向遠方的小學生寫一封信,舉辦“手拉手”活動,在信的內容中,許多學生在介紹一下自己的家鄉時,都用上了這些詞句。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更好積累優美詞句的習慣,還能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所以,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我們要培養學生積累素材的習慣,不能讓學生走馬觀花式的閱讀,而是讓學生用心去讀。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詞句摘抄本,在平時的閱讀過程當中,隨時記錄下自己認為比較好的詞句,沒事的時候拿過來讀一讀。在學生寫作文時,就可以參考一下這個詞句摘抄本,并從中選用比較合適的好詞句運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來。這樣也就不會出現“文到寫時方恨詞匯少”局面了。
二、在閱讀中培養謀篇布局的習慣,讓作文結構合理
一篇文章光有良好的素材不行,還要讓學生能夠對這些素材進行合理地組織與布局。這樣,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才能稱作為一篇好作文。但是,當前學生寫作文都有一個共病,那就是作文就像記流水賬似的,沒有詳略,沒有側重點。這就是學生在作文時,沒有謀篇布局的能力與習慣。所以,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過程中,要讓學生養成學習文章的謀篇布局,讓學生意識到光有好的作文素材還不行,還要對這些素材進行合理的謀篇布局,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作文結構合理,達到內容與形式的完美和諧。
比如,在引導學生閱讀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秦兵馬俑》時,這篇課文是自讀課文,也是培養學生謀篇布局的最好藍本。所以在讓學生閱讀時,要引導學生明白這篇文章的篇章結構與寫作方法。比如,第一段與最后一段是首尾呼應的結構,整篇課文是按 總—分—總的結構來寫的,在課文中,三個俑坑只是重點介紹了一號坑。這樣就讓學生感受到了寫作要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在介紹一號坑時,先用一系列的數字來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到一號坑的規模宏大,接著分段介紹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這樣的閱讀,學生已經不再是從表面上解讀這篇課文了,而是從習作的角度來閱讀課文了,給學生作文的謀篇布局提供了參考。
所以,我們要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謀篇布局策略,以讓學生的作文結構更趨于合理。比如,在閱讀過程中要讓學生知道文章的寫作順序,是按時間順序還是空間位置順序,還是事情發展順序來寫的,讓學生知道文章的首尾是如何照應的,文章中都運用了哪些寫作方法。這樣時間長了,學生對于自己的作文就可以知道如何入手了。
三、在閱讀中培養批注練筆的習慣,讓作文成為興趣
在閱讀過程中,許多同學只重視自己讀,不重視自己寫,即使讀時對文字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也不會把這些想法記錄下來。當學生讀完一篇文章之后,再回過頭來看看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獲得了哪些知識的儲備或者能力的提升以及自己對文字的感悟情況,就再也想不起來了。所以,這樣的閱讀還是一種淺層面的閱讀。我們要讓學生養成邊讀邊注的習慣,在讀到某一地方有了自己想法或不懂的地方,就隨手給批注一下,讀后再把這些批注拿過來解決。這樣,一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文本,促進學生更深入地閱讀,二來還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直接反哺學生的作文訓練。除了讓學生養成邊閱讀邊批注的習慣之外,還要讓學生養成邊閱讀邊練筆的習慣。當學生看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時,可以自覺地進行練筆,可以圍繞文章進行續寫,也可以改寫,還可以寫一寫讀后感,讓每一次閱讀都成為提升學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機遇。這樣時間長了,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了,學生也就會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樂于投入到寫作過程當中。
總之,我們要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各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魏臣波,劉素軍.寫作理論與實踐[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8.
[2]陳果安.寫作學基礎[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陳雪軍.閱讀與寫作[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