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英
【摘要】新優質教育背景下,學校精神的凝煉需要“依據實情,因校制宜”。要做好頂層設計,以追求文化高度;要聯系師生實際,以形成文化廣度;要加強文化管理,以凝煉文化深度。要將學校在發展過程中逐步顯現的學校精神及時進行凝煉,以促進學校更大、更快、更優質的發展。
【關鍵詞】新優質教育;校園主題文化;學校精神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每一所學校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都有著豐富的文化積淀,這是一種重要、不容忽視的教育資源。學校的成長取決于學校精神的塑造,而學校精神是學校的主流文化、先進文化的反映,是學校價值觀念的選擇。一所學校可以沒有優質的外部條件,但在辦學過程中必須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并凝煉屬于自己學校獨有的學校精神。學校文化建設的關鍵不在于建立健全各種文化形式本身,而在于文化建設所產生的影響和效能,在于努力提升學校文化力,即凝煉學校文化精神,真正使文化成為推動學校發展的巨大能源。
上海市在2011年3月舉行的“新優質學校推進項目啟動儀式”上提出了“新優質”的概念,指出:“新”體現了新時代背景下的觀念更新;“優”代表了科學的評價方式;“質”就是每一所學校以富有特色的實踐創造賦予了品質的價值,從而實現“新優質”的樣本意義。作為一所農村小學,在與城區傳統名校不一樣的起點之下,更要注重對學校精神的凝煉,以學校精神促進學校更大、更快、更深入的發展,才能更好地體現“新優質”的真正內涵。新優質教育的一個核心是依據學校實情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點,在此背景之下,學校精神的凝煉也同樣需要“依據實情,因校制宜”。
一、做好頂層設計,追求文化高度
學校文化是一個理念,一種力量,學校主題文化和形象建設均能夠以達成精神、堅定信念、塑造個性、提升境界的教育形式對學校辦學、師生成長起到重要和積極的作用。作為一所鄉鎮小學,我們應該形成怎樣一種適合自身發展的學校主題文化?應該如何體現新優質?這些都關系到學校教育的核心。這就需要在學校發展過程中依據學校實際做好頂層設計,以頂層設計指導學校主題文化的逐步形成和深化,從而達到文化高度。斗門鎮小學“求真知,做真人”的精神提煉,即在對學校歷史文化的解讀與傳承的基礎上所做的一個頂層設計。
(一)解讀歷史文化,提煉校風校訓
每所學校在發展中都必然會有一個歷史沿革的過程,對學校歷史文化進行適時的解讀,有利于提煉符合學校發展實際的校風和校訓。
十幾年來,我們柯靈小學一直秉承柯靈先生“求真務實”的人文精神,并努力形成“誠實、樸實、扎實、結實”的八字校風和“求真、求實、求精、求強”的校訓。在對其進行解讀的基礎上,我們結合現今的時代發展及學校發展需要,在傳承之上,對學校的價值觀進行了重塑,確定了“敬、善、勤、辨”的四字校訓,將“謹敬、美善、勤勉、思辨”作為學校價值觀的集中體現,以“懷謹敬之心,行美善之道,盡勤勉之力,擁思辨之能”作為其基本內涵,確立了“思辨求真知,明志做真人”的校園主題文化。
(二)確立核心項目,推進內涵發展
在學校文化的頂層設計中,主題文化的確立還是處于無形階段,在此基礎上,還必須有具體的執行項目使之在學校運轉的各個層面進行縱深推進。
我們斗門鎮小學在圍繞“敬、善、勤、辨”的學校價值觀的核心思想,確立校園主題文化——“思辨求真知,明志做真人”之后,確立了“明志德育”“思辨課堂”“三生社團”三個核心項目,以此作為縱深推進學校內涵發展的抓手。
學校教育以育人為根本。我們把孩子迎進來,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走出去,是為了給每一個孩子的持續發展進步一個推力,也就是我們希望培養出帶有什么樣的學校烙印的孩子。我們希望從柯靈小學走出去的孩子是“心地善良,聰明能干”的,那么這一個目標就要讓孩子明白,也即走進柯靈小學的孩子要明確自己的志向,學校所有的德育內容與方式都應指向于此,是為“明志德育”。
而學校價值觀中的“思辨”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學校中最多的活動是上課,最大的陣地是課堂,因此,這一抽象的概念也必須深深根植于此。在學校所有的教學活動中,要有目的地營造思辨的氛圍,提煉思辨的方式,掌控思辨的評價,以思辨課堂的模式落實“思辨”價值。
現代學校的教育有別于古代私塾的其中一個標志,即在學校中除了教師主導的課堂之外,還有學生為主體的、學生擁有更多自主性的社團活動。從另一個角度解讀社團,社團活動可以說是一所學校生命力的有效呈現。斗門鎮小學的紅領巾多彩社團體系就是這種自主性與生命力的體現。我們所遵循的“熱愛生命、健康生存、快樂生活——讓教育使人‘三生有幸”的辦學理念下確立的“三生社團”,就從學生的主動性方面推進了校園主題文化的有形發展。
二、聯系師生實際,形成文化廣度
頂層設計之下,校園主題文化的確立要在師生中形成“文化認同”是一個長期的,認知重構的過程。因此,要聯系師生實際,形成文化廣度,從而達到最普遍的文化認同。
(一)學校精神的顯性體現
在確立了校園主題文化后,學校中的顯性文化建設就要圍繞其核心來進行,辦學理念和主題文化在校園內要隨處可見。以我校為例,“敬、善、勤、辨”的四字校訓和“熱愛生命、健康生存、快樂生活”的新優質教育的辦學理念在世紀街校區和斗門校區的校門口、大廳處、班級名片牌等醒目處隨處可見。這種顯性的外在文化不僅加強了兩校區的融合,更讓師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地接受這種基于頂層設計的校園主題文化。“求真知,做真人”的學校精神在日復一日中逐漸扎根于學校師生眼中、耳中、心中。
(二)學校精神的隱性體現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精神是十分抽象的,它最終要落實在學校的師生活動中,要從師生文化中體現出來。師生文化是學校發展的基點。因此,在確立了校園主題文化之后,學校中的一切活動都要圍繞這一核心來進行設計與開展。學校在制訂每學期的工作計劃時采用“抽屜式”方式進行設計,將一學期中的活動都歸結到“明志德育、思辨課堂、三生社團”這三大板塊中,以條塊的方式指導學校中所有的活動。我校的“明志德育”也好,“思辨課堂”也好,“百團建設”也好,都是“求真知,做真人”在師生活動中的體現。正是在活動的開展中,師生逐步接受并認同學校的主題文化,進而真正了解學校精神。
三、加強文化管理,凝煉文化深度
文化管理就是“人化管理”,就是以人為出發點,并以人的價值實現為最終管理目的的尊重人性的管理。這種管理是靠管理主體與對象主體之間所形成的文化力和互動來實現的。學校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為本,學校文化管理強調教師、學生和學校三方面的發展,而學校發展的前提還是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教師和學生屬于獨立、自覺和能適應復雜需要的文化人,有著強烈的個體發展愿望,學校的文化管理要尊重這種需要。
首先,學校文化管理要關注教師的“精神塑造”。一方面,提高教師的現代人文素養。教師是學校管理的主體之一,是學校教育的實施者。提高教師人文素養,能夠凝聚成積極向上的組織風氣,從而形成一種優秀的組織環境。另一方面,營造教師的“精神家園”,使教師有歸屬感,將個人的發展與組織的發展融為一體。反觀自我,我們斗門鎮小學在凝煉學校精神時始終將教師的發展作為核心價值來體現,“求真知,做真人”的校園主題文化同樣包括了教師的發展。
其次,學校文化管理要關注共同價值的塑造。學校在校園主題文化確立與深入過程中要對教師進行價值觀的引領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學校精神外顯為校風,內隱的則是學校的組織價值觀念。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是共同價值觀的建設。學校的任何辦學行為,教師個體的教育行為,都受到學校整體價值觀的統領。
學校文化管理的本質功能,就是用文化的手段,用文化的因素,進行培育、疏導、集中、凝煉,體現學校意志,塑造學校精神,升華學校價值,就是對教師精神生活、價值目標、行為方式的疏導、整合,從而形成共識,構建學校價值觀念體系的過程。通過共有價值觀念的內化,才能形成共同的奮斗目標,從而在學校的任何活動中加以體現,也才能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凝煉出學校獨有的文化內涵。
學校精神的凝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在不同價值觀沖突中不斷重構的過程。在當前新優質教育背景之下,找準定位,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將學校在發展過程中逐步顯現的學校精神及時進行凝煉,必將促進學校更大、更快、更優質的發展,恰如進入蘆花更深處,定能欣賞到更迷人的風景!
參考文獻
[1]吳寧建.教師專業成長的文化思考[J].師道,2008(7—8).
[2] 張香蘭.中小學德育管理創新需要什么樣的學生觀[J].教育科學研究,2010(1).
(編輯:董 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