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鴿
【摘要】進入新世紀,隨著國力的強盛和對歷史文化的反思,古文尤其是文言文作為打開文化寶藏大門鑰匙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幾十年不變的小學語文教學思路亟待改革,本文嘗試分析通常所說意義上的文言文教學強化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可能性,并初步嘗試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路和文言文的教學予以架構。
【關鍵詞】小學古文;文言文;架構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正日益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加強漢語的研究,促進漢語的傳承和發展,既是凝聚共識、團結各社會階層的必要手段,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一步。漢語以存在的時間段為依據,又可以分為古漢語和近現代漢語,我們非常欠缺的是對于古漢語的學習和研究。中華文明五千年,古漢語中容納了太多民族文化的奇珍異寶,只可惜,對于很多人來講,已經失去了打開寶藏大門的鑰匙,這些寶藏只能永久的塵封了。
一、上海小學語文教學現狀與強化古文植入教學的可能性分析
(一)古文教學的長期邊緣化
現階段的上海語文教學,學生可以接觸到的有限古文基本上是古詩詞,但即便如此,也只有一百多首,文言文更是寥寥的幾則。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樣,從20世紀20年代初期教育部將國文教學改為國語教學開始,文言文便在新思潮的影響下,基本退出歷史的舞臺。近年來,上海市小學語文教學在古文尤其是通常意義上講的文言文教學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但是在課程設置上是從四年級開始,數量很少,并且《上海市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于文言文的學習沒有太高的要求,大部分文言文只是要求以關鍵字為切入點進行簡單的理解便可。此外很多文化的糟粕并沒有篩選出來,小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認知能力十分有限,這樣不利于學生心智的健康成長。
(二)小學階段識字能力的基礎性分析
1994年出版的《中華字海》收入了87019個漢字,而已經通過專家鑒定的北京國安咨詢設備公司的漢字字庫,收入有出處的漢字91251個,據稱是目前全國最全的字庫。與龐大的漢字庫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歷代日常書面語常用的不同的漢字數量一般都控制在三四千個。數量上并沒有超過最初的文字甲骨文。國家在1988年公布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選收了2500個常用字、1000個次常用字,總共只有3500字。小學語文大綱規定學生應該認識3000個漢字左右,這對于小學階段來講,并不是太難的事情。一些經典性的文言文,里面的生字量并不大,因此,從識別記憶的基礎上來講并不是什么難事。
(三)小學生的思維和記憶特點分析
小學生的思維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其智力發展的標志和縮影。小學生的思維主要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抽象邏輯思維從不自覺到自覺,并且辯證邏輯思維初步發展。記憶是人們進行心理活動的基本條件,也是人們心理發展的基本條件。隨著年級的增長,小學生的有意識逐漸占據主導地位,意識識記也在逐步發展,并且在形象記憶的基礎上抽象記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二、小學古文教學的架構設計
(一)現代漢語教學與古代漢語教學并重
小學的語文教學,應該注重知識的完整性和統一性,不應該過于切割和分裂,畢竟,學生的識記能力偏強而思維能力偏弱,通過其他學科如數學學科的學習,思維能力能有很大的提升。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側重到知識的儲備上,即使學生不知道什么是疑問句,什么是反問句,通過自主的閱讀和歲月的沉淀,這些內容均不會成為融入社會和妨礙發展的阻礙。針對目前現代漢語偏重的現狀,筆者認為可以加大古代漢語學習的比重,整個小學階段以40%左右的古文知識為宜,太少,達不到效果;太多,則超出能力范圍。并且在古漢語教學中,除去古詩詞以外,應該偏重于文言文知識的引入,古詩詞和文言文的比例為2:1。
(二)打好基礎與逐步深入相結合
小學階段的古漢語教學,應該逐步進行,由淺入深,緩步推進。小學一、二、三年級在配合古詩詞學習的基礎上,引入《論語》《史記》等名著中的名句,四、五、六年級可以適當摘取名著中的名段讓學生學習。同時,可以采取“老爺爺講故事”的形式,聲情并茂地給學生講解一些古漢語的知識,穿插一些歷史典故,吸引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同時結合情景劇的形式,在學生識記和教師講解后,讓學生結合現代漢語和文言文名句編寫小故事進行表演,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租借服裝,加深學生的記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不限條件,讓學生在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下,從文言文中選取適合自己的句子作為座右銘,并且在全班同學面前對為什么選取這句作為座右銘予以說明,通過這種形式,其他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識記了更多內容。
(三)拓展教學與目標教學相融合
小學古文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應當把握兩點,一是必要內容的識記,二是文章完整性的拓展。小學低年級可以只看“樹葉”,小學高年級可以看看“小樹林”,做到這兩點,就算是打好了文言文教學的基礎,也相應地減少了初中、高中階段文言文學習的難度,只有這樣,才可以應對今后有可能發生的教學變革,只有這樣才是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我國悠久燦爛的古文明才能發揚光大。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各學校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能力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專門的師資力量編寫拓展性教材,在學生必須識記內容的基礎上,加強拓展延伸,通過學生的自學加上教師的適當講解,讓學生對于文章的大意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就等于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三、結語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古文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必須盡早開展,盡管我們的起步已經晚了,但是目前來看,只要我們認識到了這一點,在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這項實踐教學活動就一定可以取得不錯的成效,學生的文化素養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吳研因.小學國史綱要[M].上海:中華書局,1920.
[2]教育部.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M].北京:中華書局,196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