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磊明
【摘要】課后練習與語文課堂本身的教學存在著密切的關系,隨著近些年教學系統改革的出臺和實施,對課后練習的探討也成為了一個新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課后練習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相對于其他版本,人教版的初中語文教材所涉及的課后練習更具開放性、自主性和指導性,但有其自身優(yōu)勢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模塊設計上的不足,通過對其加以歸納和分析,能夠更加有利于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利用課后習題,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從而符合語文課程本身的性質。
一、與老版本的相互對照
(一)加強了學生對于文章思想的領悟能力
在新版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對于課后的練習減少了關于字詞句方面的訓練,加強了學生對于課文整體的領悟和感知程度。在舊版的教材中,通常在課后練習中設立關于字詞句積累的訓練和文章章節(jié)節(jié)選的背誦等題目,在新版教材中取消了這一部分的練習,取而代之的是要求學生對通讀文章后對整體的歸納和總結能力。相比于原有的題目涉及內容過于分散,新課改設立的題目更具針對性,注重學生對于課文的整體認知程度,這更便于帶給學生更多的啟發(fā)性。更多的是針對于文章主體鼓勵學生做出更深層次的延伸和思考,在培養(yǎng)了學生聽、寫、讀能力的同時,著重提升了學生本身對文章思想的領悟能力。
(二)加強了學生對于語言的積累及靈活運用
在現有的人教版教材中,減少了對于字詞句繁瑣的、機械化的練習,增加了一些對文字的靈活運用,練習本身的形式也更加多樣化,進而增加了學生對于學習的主動意識和學習的興趣。在構設一些題目的解題思路時,更加注重對于學生思路的引導、其自身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的掌握等方面。通過減少課后題中默誦的比例,著重強調了學生自身對于語言的積累,使之能夠更好地掌握和利用。
(三)加強學生對于課文多元化的理解
不同于過去的死讀書、滿堂灌和填鴨式教學方式,現有的人教版課本中對于課后練習的設立更多地解放了學生的思維意識,鼓勵學生擁有自己的獨立見解,體現了人的特殊性和學生自身思維的獨立性,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學習興趣。提升到更為高的層次上來說,就是解放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也更有利于今后人類文明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拓深。
(四)注重培養(yǎng)學習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樣化
從新出臺的課程標準可以看出,新一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更加提倡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主動參與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處理和搜集相關信息、獲取新知識、對問題的分析和解讀等多方面的能力。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學生往往成為知識的被動接受一方,學習語文大多通過背誦課文,這就造成了課后的聯系缺乏一定的聯系性,其過于單一化也使得學生在提升自身語言能力上不能夠體現循序漸進的過程。
現有的人教版教材中更多地設立了口語表達方面和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的一些習題,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復述進而對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相關人物特性做出一定的討論和評析。這體現了現今教材中更加看重對學生寫作和口語交際結合能力的運用;體現在課堂上就是學生們更加地踴躍發(fā)言,表述自己的意見,進而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使課程工作的開展變得更加輕松和高效。
除此之外,教材中還加入了一些綜合實踐的要求,這都體現了教育本身和學生自我發(fā)展的有效結合,強調了學生本身對于個體生活的需求。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主要要求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和相關實踐活動的參與,這在現有教材中的一些課后習題中都能夠得到較好的體現。
二、課后習題相應模塊的設計特點
(一)指導性
指導性主要體現在對文章的品讀和知識的講解兩個方面,前者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對文章進行欣賞和評析,通過對文章細節(jié)語句的運用來猜測作者當時的內心心理活動,進而有利于學生對語言表現力的認知和日后的靈活運用。在習題中設立一些引申的題目,使學生的思路進一步延伸,同時也方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已有內容做出進一步的深化和補充。而在練習中設立知識講解方面的習題,同樣有利用學生自身對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培養(yǎng)學生將語法向自身的能力進行轉化,這與過去注重單一知識的培養(yǎng)和傳授方面有較大的區(qū)別。
(二)自主性
新課改的教材中設立的課后練習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題目的構建時必須與學生群體的個性差異化和學習需求相互結合,并根據學生自身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來進行相關學習方式的探究。
(三)開放性
這主要體現在對信息空間、意識空間、學科間和認知方法的開放幾個方面。現行的人教版教材中對于課后習題的設計更為注重課本外知識與課堂知識的相互結合,同時保證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緊密結合。通過對課題進行進一步的延伸,使課程本身的內容與社會實際、其他課程相結合,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身參與實踐、搜集資料、分析判斷、動手動腦等諸多方面的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課后練習作為課堂教學內容本身的進一步延續(xù),其自身的設計嚴重關系到一套教材本身的質量優(yōu)劣,本文對現行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課后練習針對其內容和實際反映效果做出了相應的分析,方便對其進行后續(xù)的改進。
參考文獻
[1]蘇新春,杜晶晶,袁冉.對四套新課標語文教材課后練習的四維分析研究[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0(1).
[2]鄭桂華.語文教材訓練系統的功能與結構——使用新教材的一個視角[J].語文教學通訊,2005(14).
[3]文惠林.芻議課文后研討與練習設計——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J].語文建設,2008(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