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俠
【摘要】筆者針對朗讀教學中最常見的一系列問題,如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朗讀目的性不明確以及朗讀形式化等,提出了創新朗讀教學的策略:合理安排朗讀時間;激發學生朗讀的熱情;在進行朗讀訓練時,體現分層次訓練的原則;以朗讀促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訓練指導朗讀,不斷提高學生朗讀的水平。
【關鍵詞】朗讀教學;克服弊端;創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常見的教學形式之一。然而,隨著語文高效課堂的實施和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朗讀這種最常見的教學方法卻出現了朗讀時間不足、朗讀目的性不明確以及朗讀形式化等一系列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了優化朗讀教學的策略。
一、目前朗讀教學的弊端
(一)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課堂上更注重老師的講,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老師的講課已經占用了課堂很多的時間,學生對課文能做到充分朗讀最多也就幾分鐘,朗讀訓練過于形式化,如雁掠過,不能達到朗讀的效果。甚至在課堂上老師雖有朗讀的教學環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實際上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讀完,老師就示意學生停止,然后老師就要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這樣的朗讀成為了教學中的一個過渡,更別說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
(二)朗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花樣翻新。在朗讀教學中,老師們絞盡腦汁地變換著不同的方式進行朗讀訓練,課堂氣氛看似很活躍,其實效果不佳。另外,老師在朗誦前沒有明確的朗讀要求;在讀的過程中,也沒有有效的指導,學生興致勃勃讀完以后,沒有老師和學生的評價反饋,這樣導致學生在讀的時候不用心,只是接受老師的命令被動地朗讀而已,朗讀的效果也是事倍功半,久而久之,學生甚至會養成不認真的習慣。
(三)朗讀訓練的面較窄
語文老師在要求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情去朗讀的時候,往往只重視班級的尖子生的朗讀表現,對他們或指導或表揚,而一般其他學生幾乎就像是聽眾,這樣的朗讀不能關注到全體學生的發展,其朗讀訓練的效果可想而知。
(四)朗讀指導機械匱乏
教學中,有的老師認識到了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通過讀去感悟,所以在課上也安排了朗讀訓練,但朗讀指導方法過于單一、枯燥。要么沒有明確的朗讀要求,要么只注重學生朗讀語氣的指導,不能注重學生內心情感的培養,也不能把理解和感悟融為一體。比如,有時候老師告訴學生哪個字應該重讀,哪個字應該讀得輕一些,哪個句子讀慢一些,哪個句子讀快一些,這樣的指導,忽略了朗讀表情達意的要義。再比如,老師按照對文本比較“成熟”的理解,要求學生讀出諸如憤怒、恐懼、歡樂、傷感等情感。事實上,這就有本末倒置之嫌。這樣的形式沒有什么實效,朗讀也就成了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形式,一種點綴。
二、創新朗讀教學新模式的策略
(一)保證讀書時間
在朗讀教學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來安排合理的朗讀時間。要求學生在讀通課文的情況下,讓學生再去朗讀,要求讀出感情,獲得感悟,有所啟發。學生讀完后,老師要及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反饋,通過老師評或者學生互評,激發學生朗讀的熱情,提高學生朗讀的水平。
(二)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朗讀的熱情
要想提高朗讀訓練的效果,語文教師要運用一切教學手段去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讓學生投入地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朗讀的時候,讓學生通過比賽的形式去讀,或者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背景音樂為學生營造和創設一種良好和諧的讀書情境等,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讓學生愿意去讀,樂意去讀,爭先恐后去讀。
(三)朗讀教學分層訓練,實現共同提高
由于學生的語文基礎不一樣,其所處的環境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學生的朗讀能力難免會有差異。所以,老師在進行朗讀訓練時,要體現分層次訓練的原則,對朗讀能力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朗讀標準要求,對學生的朗讀評價也要因人而異有針對性;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學生最多的鼓勵和表揚,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對朗讀的自信,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以朗讀促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訓練指導朗讀
朗讀和理解是相輔相成的。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來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同時,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訓練和指導朗讀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切忌把朗讀訓練和理解課文割裂開來。在語文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學生只有充分地讀,才能對課文有所感悟。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結合生活經驗,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體會,來感受到文本的味道,盡管這可能與比較“成熟”的理解有一定的差異,卻可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在這樣的基礎上,自然能讀出真實的情感。
(五)合理運用多樣訓練形式,不斷提高朗讀效果
朗讀的形式豐富多彩、多種多樣,但是每一種朗讀方式都有自己本身的作用和適用范圍。比如,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或者學生讀得不到位的時候,需要老師范讀。當課文對話比較多的時候,需要安排學生分角色來朗讀。當為了增強氣勢,有號召力的時候,需要學生齊讀來渲染氣氛,對朗讀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可以專門進行深入培養等。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老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活動,使每一次的朗讀都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總之,在朗讀訓練教學中,要正確面對當前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朗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朗讀訓練的面較窄,朗讀指導機械匱乏等。在朗讀訓練中,采取積極優化的策略,保證朗讀的時間,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朗讀的熱情,分層進行朗讀訓練,以朗讀促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訓練指導朗讀,合理運用多樣訓練形式,不斷提高朗讀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語文新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趙建林.信息技術與朗讀教學整合芻議[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10).
[3]于漪.語文教學談藝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