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芬
【摘要】我們的教學主張“以學定教”,就是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呈現學生的學習過程。那么,我們的課堂必須是以生為本的課堂,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略讀課文就是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最佳的語言材料。本文試圖通過在第三學段略讀課文教學中有效運用各類“學習單”:“課前巧用預習導學單”“課中妙用學習理解單”“課后善用閱讀拓展單”,讓不同類型的學習單輪番助陣,呈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精彩課堂。
【關鍵詞】學習單;略讀課文;以學定教;生本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略讀課文,重在考查學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以及學生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和精讀課文想比,略讀課文更注重學生自讀自悟的學習過程,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最好的課堂時機。然而在我們的略讀教學中,常常出現兩個極端:一個傾向于“略”,蜻蜓點水般略過全文,學生還茫茫然,課就結束了;另一個則傾向于“學”,教師把略讀課上成精讀課,細細講解,仔細分析,課結束時,學生依然沒有提高閱讀能力。
筆者在教學中嘗試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巧用“學習單”,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不同學習時機,有效運用不同類型的學習單,真正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提升了略讀教學的價值。
一、課前巧用“預習導學單”:任務驅動,網羅閱讀資料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一切后教的知識都要根據先教的知識,即理解新知識需要舊知識作基礎。預習可以使自己發現舊的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并在上課前迅速補上這部分知識,為聽課掃清障礙。如何讓這個預習環節有效?這就需要“學習單”的提點。這時“學習單”的合理運用,達到任務驅動,學生在預習時,知道要做什么,課前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大量搜集、整理閱讀資料。
(一)整合單元學習的內容,尋找相關主題的資料
縱觀我們的教材,不難發現,單元課文以主題組合,圍繞主題選編課文,圍繞主題安排各項學習內容,前后學習活動互相聯系,每組教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它突破了以往教科書結構體系的封閉、零散和乏味,富有吸引學生參與的魅力。
如在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編排上,就是緊緊圍繞毛主席這一光輝形象展開的,其中的兩篇略讀課文《青山處處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涵蓋了精讀課文所未涉及的毛澤東作為一位父親、一位雖身居高位卻不自傲,與鄉親們平等相處的有血有肉的偉人形象。面對類似的略讀課文,我們可以整合這個單元的內容,課前設計導學預習單:
第八組課文學習預習導學單
同學們,我們將進入第八組的課文學習,這一組課文都是圍繞偉人—毛澤東展開的,你想了解毛主席嗎?那就讓我們在課前去搜集資料吧!
1.收集偉人故事,我們要開展一個故事交流會,說說我眼中的毛主席。
2.收集偉人傳記,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制作出介紹偉人的展板。
3.收集毛澤東的詩歌,感受偉人的風采和凡人的情懷。
像這樣內容相似的略讀課文,我們就可以利用課前預習導學單,將整組課文整合起來教學,同樣讓學生收集資料也可以在單元學習前準備。既為精讀課文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也為略讀課上發表各自的見解作好鋪墊。
(二)依托單元學習的主題,尋找相關內容的資料
如第九冊第六單元教材以“父母之愛”為專題,編排了略讀課文《慈母情深》《學會看病》。兩篇略讀課文更是將母愛的不同境界展現在我們眼前,那樣的慈母心腸,那樣的冷漠之愛,無不是母親內心情感的深刻表露。如果學生在學習這組課文前,先有了同一主題的閱讀,相信會對這組課文的學習,學生在文本的學習中將會對愛有更為深刻的理解,更好地體會愛的深沉與豐厚。
所以在學習前我為學生提供了這樣的預習導學單:
第六單元學習導學單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即將走進一組以“父母之愛”為主題的課文,學習本組課文前,請你先去閱讀相關的書籍,我們會有專場交流哦。
1.請你找找歷史名人中體現父母之愛的事故。
2.請你結合自己的生活,說說“父母之愛”的具體表現。
3.請你閱讀現代最讓人感動的“父母之愛”的典型事跡吧。
本張導學單,通過歷史名人、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及最典型事跡等多方位去感受“父母之愛”的主題。閱讀生活化,也是為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只有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才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才更加打動學生,使他們樂意去參與各類閱讀活動。
(三)整合單元學習的方法,尋找相關方法的資料
如果說,內容和主題都是讓學生拓展內容方面的課外資料,那么在方法層面,不同單元主題中的略讀課文,它都是本單元學習方法的一種輸出。
在教學第九冊說明文略讀單元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如下的課前導學單:
第三單元學習導學單
同學們,我們即將走進一組說明性的課文學習,學習之前,你還能回憶我們之前學過的說明文的學習方法嗎?那就請你翻開《媽媽的賬單》再去好好感受一下吧。
《媽媽的賬單》,它就是通過彼得與媽媽兩份賬單的鮮明對比來體會文章的情感。為本組的略讀課文《松鼠》和《假如沒有灰塵》埋下伏筆。溫故而知新,將學過的說明文重讀,讓學生去重溫說明性文章的寫作方法,進而為本組課文的學習,留足了交流的空間。
不同的文體,不同的主題,給學生留下的是不同的預習要求,我們的“學習單”一定是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為學生量身定做的。閱讀的能力之一就是看學生是否具有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在大量的預習訓練中,根據“學習單”去搜索,我相信,學生在搜索、處理信息方面的能力將與日俱增。
二、課中妙用“學習理解單”:把握時機,凸顯自主學習的精彩
如果說課前的預習為學習課文積蓄了力量,那么課中的“學習單”就是蓄勢待發的動力所在。研究略讀課的價值,我發現,略讀課的價值是實現“內容理解上求略”“重點感悟中求精”“語文實踐上求豐”。發現了它的價值,我們就應勢利導,巧妙把握“學習單”的運用時機,激發學生的閱讀能力性。
(一)導學處運用“學習引入單”,略讀課文在理解上求“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會略讀,粗知文章大意。”在略讀課文內容理解上,不能精研細讀、面面俱到、求全求深,正所謂“精讀得法,略讀得益。”要讓學生運用從精讀課文教學中所獲得的瀏覽、默讀等方法進行自主閱讀、把握大意、有所感悟。
因此,我在教學《最好的老師》設計了如下內容:
《最好的老師》學習引入單
1.懷特森先生是一位怎么樣的老師?
2.懷特森老師有哪些出人意料的舉動?
3.懷特先生是不是最好的老師?
4.你喜歡這位老師嗎?
讓學生圍繞這四個層次清晰、邏輯嚴密的主要問題通過自主閱讀、劃劃寫寫、討論交流、簡要復述等方法讓學生把握課文大意。生本課堂,就是要為學生創設各種學習環節,對于內容的理解上,學生可以自主學習,讀懂文章大意即可。
又如《最后一分鐘》在導讀時,設計這樣的“學習單”幫助理清文章脈絡,了解學習方法。
《最后一分鐘》導讀學習單
1.請你讀讀全文,說說課文的最后一分鐘是指 年 月 日 時 分至 年 月 日 時 分。
2.用①②標出閱讀提示中的學習任務,用“—”畫出學習方法。
3.讀完文章,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文章寫了什么內容嗎?四人小組可先交流。
像這張學習單,不僅讓學生了解學習的任務,還教給了學習的方法,除了學習提示中說的還可以進行四人小組的交流學習。這樣的略讀教學,才是真正隱退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將課堂還給學生,留足時間讓學生與文本對話。
(二)重點處運用“學習感悟單”,略讀課文在感悟上求“精”
略讀課文不能上成精讀課,但也不能走馬觀花,只停留在初讀的層面上草草了事。在課文的精彩、重點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讀品味,否則就成了“泛讀”。在略讀教學中,字詞不作為重點,但是在《最好的老師》一課中“侃侃而談”卻是理解的難點;“出人意料”雖然不難理解,卻“牽一發而動全身”;“迷信”雖然耳熟能詳,卻容易產生歧義。
因此,筆者又設計了如下學習單幫助學生理解:
《最好的老師》重點感悟“學習單”
1.“侃侃而談”我能給它換個詞 。
2.“出人意料”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你能結合課文來說說嗎?
3.“迷信”這個詞常出現在生活中,但課文中的“迷信”指的是什么意思?
4.實話實說:請你根據“不用說,我們全都氣炸了。這算什么測驗?懷特森算哪門子老師?”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通過“舉象”、結合語境、詞語替換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不用說,我們全都氣炸了。這算什么測驗?懷特森算哪門子老師?”不僅難讀,而且表達方式特別,于是,我擇難練讀,并設置“實話實說”環節,讓學生暢所欲言、個性表達,反復品味。本課的重點就在這樣的“學習單”的引領下,學生們順利突破。
(三)遷移練習中運用“學習遷移單”, 略讀課文在實踐中求“豐”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略讀課文重在略讀方法的指導,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所以略讀教學“略”的是教師的“教”,而不是學生的“學”,應該做到“教略而學豐”。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獨立思考、書寫感受、討論交流等方法讀懂文本,真正讓略讀課文是“自主、實踐、探索”的學習實踐場。這就需要我們在遷移練習中運用“學習遷移單”。
(1)遷移練習在內容延伸處。
如要教學《慈母情深》一課時,帶領學生品讀了三個“我的母親”,讓學生有了豐富的情感體驗后,設計如下學習單:
《慈母情深》遷移練習學習單
同學們,請把此刻你最想對母親說的話寫下來吧,可以寫你的傷感,可以寫你的內疚,可以寫你的幸福、決心。但是有個要求,在你的話中,母親詞語必須出現3次以上。
(2)遷移練習在表達精妙處。
如在教學《刷子李》時,學習完了刻畫人物(刷子李)中最主要的手法是細節描寫,該讓學生操練如何通過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于是我設計了如下學習單:
《刷子李》學習遷移單
同學們,現在刷子李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那么請你學習課文中“抓住細節描寫”的手法,來寫一寫你身邊的同學,認真描寫他的特點,不要寫姓名,讓大家來猜一猜吧。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能抓住細節描寫,把同學刻畫得很生動,所以這也成了課堂中的一個高潮,一個亮點,也成了學生們最喜歡的交流環節。一次次的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豐富了自己的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
三、課后善用“閱讀推薦單”:自主選擇,延伸閱讀興趣
略讀課文在課堂上實現了略中有精,精中有悟,語言內化,實踐豐富。當然也不能小看了課后的拓展閱讀。很多略讀課,結束時老師都會布置去課外閱讀推薦的文章或書籍,相信推薦得好,一定能為課外閱讀增添力量。
推薦同作者作品:
在此,我們還是請“閱讀推薦單”幫忙,延伸這份閱讀興趣。如在教學《刷子李》后,我們可以設計學習單:
閱讀推薦單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喜歡刷子李嗎?馮驥才爺爺還為我們描寫了很多這樣的人呢,有《泥人張》《快手劉》等,他們都被收藏在《俗世奇人》中,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奇人怪事,那就趕快讀讀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吧。
像這樣的帶有激發性的語言,再加上課堂上精彩的學習,我相信學生就有了閱讀期待,自然閱讀的興趣就深厚,很大一部分學生就會去閱讀這本書。
推薦同類主題作品:
有時,我們還可以推薦同一主題的幾本書,舉一反三,讓學生自己去挑選,真正做到自主選擇,讀自己喜歡的書,讀整本的書。
“學習單”在第三學段略讀課文中的有效運用,提高了生本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了略讀教學的價值,形成了閱讀課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單”是“以學定教”教學理念下有效的學習輔助單,為學生的發展,課堂的提升,展示了其應有的魅力與價值,期待開發它更多、更廣泛的運用價值。
(編輯:董 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