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成軍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屬于起步階段的教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不用老師多講,學生也會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這樣對學生一生發展受益無窮。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自從小學語文創新教育開展以來,我們便不斷地探究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興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而實際學生表現出的往往是不愿學或是泛泛地學、完成任務地學。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極為短暫而有限,如果學生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的話,他是不可能主動參與的,所以教學總是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我認為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上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一、增強課堂趣味,培養學生學習語文興趣
圖文對照,激發興趣,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插圖,這些插圖是課文內容的縮影,它往往形象生動地把課文的重點、難點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因此,充分利用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文對照,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能提高他們深究課文的興趣,所以對于插圖的運用我是非常重視的。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拓展兒童的想象。”要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簡筆畫就是一種很好的引情激趣的手段。如《蛾眉道上》的教學,要學生理解鋪路人的辛勞,可從山道的高、陡、窄入手。我讓學生先自讀課文,再通過自己的想象把蛾眉道的特點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出來,大家對比交流,圖文對照,加深了學生對蛾眉道特點的印象,使他們進一步理解了鋪路人要在這么高、這么陡、這么窄的山道上背著一塊塊大石頭上山鋪路是多么的辛勞。低年級的學生,其直觀思維占主導,他們對教師的言行、動作尤其喜歡模仿。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設計時,既要考慮內容的有趣性,又要注重傳授方式的新穎性。
二、課堂上多使用鼓勵話評價學生,讓學生變得自信
自信,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開始。對于一個低年級小學生,他們不懂得什么叫自信。但他們都喜歡在集體中表現自己,喜歡在競爭中獲得勝利,進而獲得老師和同學賞識的目光。作為老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也應該利用學生這種心理,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在合適的場合予以鼓勵、表揚,讓他們嘗試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向更高的目標奮進。尤其是對于那些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同學,他們的心理太需要老師的鼓勵和安慰了。如果我們老師能夠發現他們的優點,哪怕是很微小的一點成績,老師的鼓勵,說不定就會喚起他們沉睡的心靈,繼而獲取更大的成功。當然,表揚與賞識、鼓勵要適度,要因人而異。對于“優生”不能過分地表揚,那樣會讓這類同學飄飄然,變得驕傲自大,自以為是。而對于差生,我們必須呵護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靈,用心去溝通,去鼓勵,讓他們摒棄“破罐破摔”的心理,進而取得一點點的進步。
三、因“趣”利導,激發學習熱情
熱情與興趣都是學習積極性的心理成分。每個人都是只有對某件事產生了興趣就一定會表現出熱情,有了熱情就會完成得很出色。小學生都具有好動的天性,愛玩,有強烈的求知欲等這些潛在的興趣傾向。在教學中,教師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導,運用新穎的教學方式、靈活的教學程序、探索性的教學活動,積極把學生潛在的興趣轉化為現實性。我在教學第二冊《松鼠和松果》一文時,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程序:講故事——讀故事——演故事——談故事(談體會)。“你喜歡文中的小松鼠嗎?為什么?請說說你的想法。”這樣,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有效地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并主動參與其中,還培養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四、課堂作業趣味性,喚起學生學習欲望
作業的設計要可寫、可讀、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讓每項活動增加目的性,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符合他們好奇、愛動、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把語文技能的培養與活動相貫穿,讓學生對作業充滿興趣。因此,我設計作業盡量使作業靈活新穎,富有情趣,吸引學生。如,很多學生喜歡繪畫,學習古詩《鵝》,我讓學生根據詩文畫一只“美麗的大白鵝”,把鵝在水中游的動作、神態用畫展示出來;很多學生喜歡寫模仿文,學了《四季》,我讓學生也當詩人寫一首《四季之歌》。這樣的作業喚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使他們更樂意學習語文。
五、以演助學,提高興趣
語文教材中相當一部分課文(如寓言、傳說、神話等)故事性強,感染力大,適合少年兒童口味,深受學生的歡迎。教學時,我們應發揮其特有的魅力,再現情境美。因此,我在教學這類課文時,運用了課文劇表演的方法,以演助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西門豹》時,我讓學生先自學課文,準備有關資料,再分小組討論編排課文劇,發揮每個學生的想象潛能,創設情境,再現情境,引導學生如何扮演課文中的角色。通過課文劇的編排和表演,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學得投入,把《西門豹》一課中西門豹怎樣查訪、怎樣揭穿河伯娶媳婦的謊言、如何教育人們相信科學這一過程栩栩如生地活現在同學們的面前,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課文劇表演,使學生在演的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體現了西門豹的聰明才智和科學頭腦,更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肢體表演能力。所以在我的教學探索中,課文劇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是創設語文環境駕馭課堂的好方法。
總之,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屬于起步階段的教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不用老師多講,學生也會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這樣對學生一生發展受益無窮。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必須注重的問題。只有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了,教師的教學才相對輕松,其教學效果才好。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