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河南省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南陽 473000
轉型期圖書館社會責任評價體系的建立
王雪梅
河南省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南陽 473000
從圖書館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意義出發,梳理國外與國內有關圖書館研究社會責任的現狀,思考圖書館社會責任內涵,依照社會責任評價體系建立原則,建立適合圖書館這一組織的社會責任評價體系,為轉型期圖書館如何有效地承擔起社會責任提供一些參考。
圖書館;社會責任;指標體系
一是深入挖掘圖書館社會責任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豐富和發展圖書館社會責任理論研究,指導圖書館實際工作的開展。圖書館社會責任產生、發展的客觀原因是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公眾的權利意識提高,圖書館要強化社會責任意識,提高對公共事件的反應能力,關注公眾的需求可以更深刻地融入社會和公眾。二是圖書館承擔社會責任主觀原因,是圖書館自身的需要,圖書館承擔社會責任可以幫助圖書館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獲得社會上的理解與支持。圖書館承擔社會責任在主客觀原因之外,圖書館承擔社會責任是圖書館生存及發展的價值層面的體現,體現了圖書館的價值。
2.1 國外研究現狀
圖書館社會責任最早起源于美國波士頓公共圖書館理事會在1852年報告中提到的兩個建議。20世紀初,美國的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以追求利潤為目標,產生了系列社會與生態問題,為了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制訂了企業的社會責任。1924年,美國學者謝爾頓(Oliver Sheldon) 在他的著作“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中首次提出“公司社會責任”這一概念。他把企業的社會責任與企業管理者滿足產業內外人類各種需要的各種責任關聯起來,認為企業經營對社區的服務有利于增進社區利益。企業在賺取利潤的同時,還應滿足公眾的利益和愿望。
第一次將圖書館與社會責任聯系起來的是曾任英國圖書館協會主席的阿倫德爾·埃斯代爾,在1933年芝加哥的美國圖書館協會年會上,他的論文《現代圖書館的社會責任》發表了,分析了圖書館應承擔社會責任。20世紀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日益高漲,產生了種族沖突等系列社會問題,美國的圖書館協會,認為圖書館是社會的公益文化機構,圖書館要改革社會不公平現象,用戶要公平地享受圖書館的資源。
20世紀60-80年代歐美圖書館界開展了一場圖書館“社會責任”的大討論,196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籌備召開了“社會責任圓桌會議”,圖書館開展了系列活,美國圖書館有關社會責任問題得以證實,推動美國圖書館界對社會責任的探討與實踐進程。國際圖書館聯合會(IFLA)在1997年建立了社會責任討論組,討論圖書館社會責任在新時期的含義,其焦點是在信息時代,圖書館有責任架起信息的橋梁,除去用戶之間數字鴻溝問題,人人享有公平獲得信息權利。
2.2 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在20世紀末,圖書館界對社會責任的研究與實踐才開始。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浪潮帶來了文化的全球化,面對民族文化的傳承,社會制度的完善,公民權利意識的增強,圖書館需要積極的履行社會責任適應全球文化一體化的發展中去。
黃葵在《高校圖書館工作》1981年第2期上發表了日本圖書館協會評議會通過的《圖書館員倫理綱要(案)》,首次在國內圖書館界引進了圖書館要承擔的社會責任的理論。
國內圖書館1982年-1994年這期間,圖書館的姿態較高,這時期圖書館界關注圖書館服務精神的建設,關注對弱勢群體的服務的思考,關注圖書館職能職責的反思為主。到了1997年后,國內圖書館界開始對圖書館的社會責任的定義的研究,不僅僅只是對圖書館的社會責任內容關注。
2004年,宋顯彪在《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第3期上發文了《試論圖書館的社會責任》,論文中作者將圖書館社會責任的定義為面向全社會,順應時代和社會的要求,圖書館完成份內的工作。圖書館社會責任內容包涵:開展繼續教育,促進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工作; 以優質的信息資源服務用戶;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引領文明新潮流;消除信息數字的鴻溝。
2008年-2011年,圖書館界掀起了有關圖書館社會責任研究的熱潮。在2010年,中國圖書館學會年會召開以“圖書館的社會責任”為主題的年會,推動我國圖書館界對圖書館社會責任的關注進入新的階段,從此,我國圖書館社會責任進入高速發展研究階段。
通過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發現,專家學者們研究圖書館社會責任的關注認識有所不同,可對于圖書館要承擔社會責任的都予以肯定。
圖書館屬于非營利性的組織,圖書館在人類文明進步和發展的過程中承擔著很多的的社會責任,例如,保留人類幾千年社會發展的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公民的文化涵養等。在目前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形勢下,圖書館也承擔了更多更新更適應公民需求的新的社會責任。圖書館的社會責任內涵∶一是從圖書館的內部工作角度之外來下的定義,廣義上的社會責任有經濟、文化、倫理道德、法律及教育等責任;二是從圖書館的內部工作角度來定義的社會責任是狹義,指圖書館在當前的社會形勢下如何拓展服務內容,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服務。圖書館承擔的主要社會責任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增強民眾信息獲取效率。
受經濟、技術、信息化發展水平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之間在獲取信息的能力方面仍有差距,而圖書館具備保存人類文化資源,開發信息源,促進社會教育職能,能夠為用戶提供信息資源的一種重要渠道,因此必須要承擔起加快信息傳播的社會責任。應通過加強文化落后地區圖書館建立完善工作,擴展圖書館服務范圍,同時借助于先進的科技手段,增強圖書館的科技感、時代感,吸引更多的受眾人群,最大程度上保障人們獲取信息的權利,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
第二,做好圖書館服務指導工作。
信息化社會,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接受到的信息量空前巨大,其中充斥著一些不良信息,圖書館應主動幫助讀者篩選出有用的信息,真正要讓讀者從中受益。另外,圖書館要做好社區服務工作,特別是要幫助社會中那些需要特殊關照的弱勢群體,既要保障他們獲取信息資源的權利,又要指導他們獲取信息的手段、方式,使圖書館成為全城人民進行文化學習的場所。
第三,積極開展社會教育活動。
圖書館開展社會教育,自然離不開社會教育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動,比如舉辦主題展覽、社會公益講座等,為社會人群創造與文化親近的機會,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交流氛圍,享受到高雅的藝術熏陶。
4.1 圖書館社會責任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1)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即圖書館目標、管理策略進行的社會責任活動,應當具有持續性、連續性、系統性,形成圖書館社會責任整體的評價體系,以圖書館社會責任的整體目標為準,協調各個局部系統的相互關系,不遺漏任何指標,使系統整體能夠平衡與完整。在規劃圖書館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時,注意局部評價與整體評價的結合,依照設置指標與實現圖書館社會責任評價目標,進行合理的規劃,評價指標既要體現出重點,還要保持各項指標的均衡與統一,實現整體的最優化。
2)科學性與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即真實性原則,用科學地方法,能真實反映圖書館社會責任的本質和目標的指標作為圖書館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各指標之間要相互獨立,設計互相一致,沒有沖突。
3)定量化性原則。
在設置圖書館社會責任指標體系時,對指標的定義、界定要弄的清楚明白,所選指標要進行定量,無法量化、無法統計的指標不便于操作。獲得的數據來源要明確,計算指標方法要準確規范,指標評價體系邏輯清晰簡單,利于工作人員掌握和使用,確保圖書館社會責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
4)異質可比性原則
圖書館社會責任指標體系在設置指標時,要遵照異質可比性這一原則,指標之間是異質的、可比的,不同的指標要反映出不同的內容。這一原則要求具有普遍的統計意義,能實現圖書館社會責任評價結果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
圖1 圖書館社會責任指標體系
4.2 圖書館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基本框架
圖書館社會責任評價體系的建立,要以圖書館這一行業的特征為基礎,將圖書館社會責任的各項相關內容均納入評價體系,根據企業社會責任指標體系來制定圖書館的社會責任指標體系的框架圖如圖1。
圖書館是非營利性組織,其性性質是社會公益性的,圖書館有必要承擔相當的會社會責任,為社會提供優質的文化服務,著力解決目前用戶之間的信息數字鴻溝問題,用戶能公平使用信息。履行圖書館的社會責任,可以促進圖書館的穩定發展,實現的圖書館服務功能,有效滿足社會用戶信息需求,促進信息發展,提高服務效率,圖書館的事業得以更好的發展。
[1]范并思.理解圖書館社會責任——中國圖書館學會長春年會觀感[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0(3).
[2]李鶴松.高校圖書館社會責任概念及內容探析[J].知識經濟,2011(10).
[3]黃葵.圖書館員倫理綱要(案)[J].高校圖書館工作,1981(2):101-103
[4]宋顯彪.圖書館的社會責任研究綜述[J].圖書館建設,2009(6).
[5]趙益民.21世紀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責任與社會職能[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2).
[6]范并思.圖書館社會責任專欄導語[J].圖書館建設,2010(7).
G2
A
1674-6708(2015)149-0178-02
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經團聯調研課題研究成果之一,編號SKL-2015-758,《轉型期圖書館的社會責任研究》
王雪梅,本科,館員,畢業院校:中央黨校,工作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研究方向:圖書館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