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喆
傳統武術作為一種文化遺產,我們應當加以保護和傳承。然而伴隨時代的發展,我國傳統武術的流失現象十分嚴重。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傳統武術的傳承現狀加以論述,并針對傳承現狀提出了一些保護與傳承策略。
傳統武術是一種文化遺產,它是經過人們長時間實踐而積累下來的,是我國十分重要的一類文化遺產;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外來文化的影響,我國的傳統文化并沒有很好地被保護與傳承下來。胡錦濤總書記曾經指示:我們一定要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要使其和現代文明彼此協調發展。基于當前的社會發展,如何使傳統武術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已經成為了一個關鍵問題。
根據有關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一共有近一萬六千所體育院校和武術院校,但是學校并不注重傳統套路的教授,僅僅注重學校辦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學校并沒有有效發揮傳統民族文化里的教育功能,沒有將民族傳統文化有效傳承與保護下去。
傳統武術的形式復雜多樣,內容也十分豐富,不但具備健身的功效,同時還能夠娛樂。然而如今僅有太極拳被很好地傳承下來,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其它地傳統武術并沒有在社會上被廣泛傳播。健身時武術的一個特性,然而目前許多健身會所并沒有傳統武術的類型,它們均是其他國家的一些舞蹈,例如說瑜伽等。因此,傳統武術在社會上的普及度并不是很理想。
傳統武術的發展并不均衡體現于如下若干方面:
第一,城市地區的武術發展和農村地區的發展并不均衡。因為與農村地區加以比較,城市更加容易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因此農村地區要比城市更加優越。第二,國外和國內的武術發展不平衡。伴隨我國的傳統武術逐漸走向世界,許多外國人均開始學習中國傳統武術,他們希望借助于肢體鍛煉來感悟我國傳統文化的內在真諦。但是我們舍棄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開始學習其他國家的競技體育。第三,中老年人和青少年練習傳統武術的人數出現不平衡。因為外來文化更容易對青少年產生影響,再由于傳統武術的無趣性,使得很多青少年不喜好學習我國的傳統武術,僅有一些中老年人喜好練習中國的傳統武術,此種現象一定會使得傳統武術流失。
傳統武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占據了很大的地位,因此我們一定將其保護與傳承下去,基于此,筆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處于冷兵器時期,武術技術是在技擊實戰里經過反復加工和提升而得來的,這也是我國武術基本的發展線索。但是,如今的傳統武術練習主要都是套路演練,攻防意識只是演練里的一部分而已,并沒有實現技擊實戰的功效,因此它的初始化意義也沒有被體現。所以,在未來傳播傳統武術的過程里,傳承人員一定要對技擊價值的探索加以重視。
傳統武術是源,而競技武術則是流,二者代表了武術的不同方面,它們不但存在區別,同時又彼此融合。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才形成了傳統武術,競技武術是以傳統武術為基石才發展形成的,它們是在國內外不同的文化熏陶下形成的不同產物。但是,兩種武術形式在后來的發展過程里,二者之間存在的差距也逐漸變大,逐漸形成了不相融洽的現狀。在發展過程里,競技武術是以其他國家的文化模式作為參照來發展的,而將我國自身的傳統文化拋至一旁,進而導致那些代表著我國優秀文化特色的傳統武術沒有被很好地保護和傳承下來;由于傳統武術比較守舊,傳承的范圍也比較狹窄,難以跟隨時代地發展步伐,進而使得它的發展過程較為緩慢,更有甚者出現衰退現狀。所以,傳統武術的發展要結合現代武術,利用競技武術的發展來開拓傳統武術的發展陣地;而現代武術同時也要回歸傳統,基于傳統武術吸取有益之處,使得二者協調發展,共同發展中華武術。
將傳統武術有效地保護與傳承下來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因此,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采取一些有效策略來保護傳統武術,因為個人力量遠遠不能夠使得傳統武術有效的傳承下來。傳統武術在發展過程里,政府的引導可以加快傳統武術的發展步伐,為傳統武術的發展起著向導作用。政府能夠從人力,財力以及物力方面為傳統武術的保護與傳承提供幫助。
在中國所有的傳統文化里,傳統武術文化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它作為我國武術的發展靈魂,一旦喪失了,將會使得我國的競技武術失去發展源頭。但是保護與傳承傳統武術并不是一個短期地過程,它需要一個長期地發展時間,在這個過程里,我們要立足于國家民族的立場,保護與傳承傳統武術,為其尋找一個愈加寬闊的發展空間。不僅如此,在發展過程里,我們要結合時代發展背景,綜合傳統武術在不同階段的發展狀況,在保護與傳承的同時,對傳統武術的發展加以創新,讓它順應當前社會的發展潮流,利用當前的一些傳播手段來宣傳傳統武術,尋求更加有效地發展策略,加快我國傳統武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