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冬冬(山西省產權交易市場,太原030006)
實物資產交易業務是產權交易行業的重要業務領域。隨著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實物資產交易規則(試行)》(中產協發〔2013〕19號)和國務院國資委《關于中央企業資產轉讓進場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資廳發產權〔2013〕78 號)文件的下發,實物資產交易項目數量有了大幅度攀升,為企業盤活資產、優化配置,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實體經濟下滑壓力依然很大,實現企穩任務十分艱巨,產權交易機構應該做好實物資產交易過程中的各種風險防范工作,提出對應的防范措施,保障項目順利成交,為企業持續發展發揮作用。

1.1.1 轉讓項目相關資料中存在的風險。由于每個項目轉讓方對項目交易流程熟悉程度不同,在提交轉讓相關資料時可能存在提交資料不全、存在瑕疵等問題,如果不加注意,當項目出現異常情況時,會對后續交易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1.1.2 審核環節中存在的風險。在審核轉讓方提交的相關要件時,從業人員由于工作疏忽和對相關行業知識掌握的欠缺,漏掉重要信息,不能對項目進行直觀準確的了解,從而進行精準定位。如果因此造成設計的交易方案不合理會對項目的后續成交造成影響,不利于項目價值最大化。
1.2.1 現場調查過程中的風險。如果只是按照轉讓方提供的資料進行項目掛牌,而對交易項目做現場調查這項工作不重視,不能對要交易的每一項資產與資產明細表進行對照核實并封存,將為項目留下極大的隱患,會對產權交易機構的公信力造成很大破壞,甚至引發不可挽回的法律風險。
1.2.2 轉讓項目的安全環境風險。在盡職調查過程中,特別應該注意的是,轉讓項目是否有可能存在火災、爆炸、中毒、觸電、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高處墜落、坍塌、灼燙、其他傷害等危險隱患,是否有噪聲、粉塵、建筑垃圾環境危害因素。
1.3.1 交易過程中的技術風險。采用網絡競價的項目,一旦中途出現事故,沒有補救措施和應急預案,會導致參加競買各方及產權交易機構工作人員手忙腳亂,交易秩序遭到破壞。
1.3.2 惡意串標、惡意報價風險。在交易過程中,有意向受讓方惡意串標、惡意報價的,導致交易成本增加。
實物資產交易過程中有可能存在人員道德風險,比如,有多少個意向受讓方參加競買、密封報價出價的情況等都會由于人為的責任或道德素質問題,使項目產生問題,影響項目成交甚至導致失敗,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項目移交過程中因漏報、偷盜等造成資產遺失,與明細表不一致,致使轉受雙方產生爭議糾紛;項目移交過程中因轉讓方發生不在移交范圍內的資產丟失。
產權交易機構受理實物資產轉讓委托時,應認真執行逐級審核制度,對轉讓行為主體提交的能證明其主體資格的證件資料、財務報表、固定資產明細表以及對轉讓行為批準方提供的文件資料等相關要件進行認真核查,對存在瑕疵的情況及時與轉讓方聯系,盡快解決,保證項目資料的真實性、齊全性、有效性,使工作有個好的開端。
產權交易機構要搞清楚轉讓標的是什么,這是所有資產轉讓工作的基礎。負責轉讓方的工作人員應在盡職調查時對轉讓資產摸清底細,了解轉讓資產的所處環境和資產拆除范圍、拆除方式等,單個設備的性能、成新率、損壞程度,并將資產明細表與現場實物一一對照,做好標識,留下影像資料,就地封存。
應當將長久以來在產權市場進行資產轉讓交易活動的轉、受讓雙方進行分類,建立企業資源信息庫,在這個工作基礎上對企業進行信用評級,并制定對應的獎懲制度。信用評級高的,可以為其開辟綠色通道,當進行資信審核時,在了解到其相關資料信息沒有發生變更的前提下,可以優先快速辦理或者一個年度內免檢免驗;信用評級低的,可以對其參加資產轉讓交易活動進行限制,甚至禁止其參加資產轉讓交易活動。
產權交易機構應當仔細耐心做好交易各方的溝通工作,深化服務意識,防止“只顧頭不顧尾”的不良工作作風,尤其在資產移交過程中,應及時為轉、受讓雙方排憂解難,化解糾紛,實現交易標的順利交割。
要想使每個產權交易業務都實現公開公平公正,就必須嚴把從業人員思想道德關,在提高員工業務水平的同時,把提高員工的思想素質和道德修養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堅持“兩手都要硬”。產權交易機構應深入開展對從業人員的思想教育,樹立廉政意識,從思想上建立起預防“內部蛀蟲”產生的警戒線;從業人員應以良好的形象和文明服務的態度做好產權交易工作,杜絕違法違紀行為。
在做現場調查時,工作人員應當根據行業特點,掌握安全方面的知識,做到有備無患,對項目拆除時現場存在的危險情況及時與轉讓方溝通;與轉讓方協商劃定受讓方資格條件,并對資產清點移交、缺項處理方式、《安全環保協議書》,安全風險保證金設置,拆除安全風險提示等相關事項進行明確,以便做好記錄,作為信息披露重要內容。
對于意向受讓方,要確認是否完全具備轉讓方要求的條件,資信狀況如何,尤其是否具備轉讓方要求的特殊證件和相關經驗(比如煤化工企業實物資產轉讓項目進行拆除時,受讓方需具備建設部門頒發的爆破與拆除工程資質以及安全生產許可證,且具有煤化工企業拆除施工經驗),這樣在設備拆除時,才能保證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進行安全作業,這是項目能否順利交易的最重要保障。
產權交易機構應落實好國務院國資委《關于中央企業資產轉讓進場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對接“國務院國資委統一交易信息監測系統”和“國務院國資委實物資產交易監測系統”。將企業實物資產項目操作全部納入操作系統,利用電子化管理手段與預警機制,實現全程留痕不可逆,做到每個交易項目操作過程都接受監管部門的實時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