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趙希林,2,劉繼寧,2,鄭雪峰(.四川錦美環??萍加邢薰荆拇ǔ啥肌?004; 2.四川京誠錦美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004)
?
聚環氧琥珀酸水處理劑的合成及其改性研究進展*
劉麗娟1,趙希林1,2,劉繼寧1,2,鄭雪峰1
(1.四川錦美環??萍加邢薰?,四川成都610041; 2.四川京誠錦美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綜述了聚環氧琥珀酸(PESA)水處理劑的合成及改性方法。PESA的合成方法包括一步法和多步法;改性方法包括物理改性和化學改性。對PESA水處理劑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建議。參考文獻30篇。
關鍵詞:聚環氧琥珀酸;水處理劑;合成;改性;綜述
技計劃項目
在石化、電力、鋼鐵和冶金等行業中,循環冷卻水占用水總量的50%~90%。受含鹽量限制,冷卻水必須按時循環補充并投放適量水處理劑(如阻垢劑、緩蝕劑等),以達到水質標準[1]。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增強,水處理劑開始向無毒、無磷、可生物降解和單劑多效的方向發展。
聚環氧琥珀酸(PESA)是新型水處理劑的代表,其分子結構中含有羧基和醚基兩種官能團,阻垢性能優于羥基亞乙基二膦酸(HEDP)、水解聚馬來酸酐(HPMA)等傳統水處理劑。PESA可與無機磷酸鹽、有機磷酸鹽、聚丙烯酸類和聚馬來酸類等阻垢劑復配,或通過接枝共聚,引入特定官能團,得到低磷或無磷的新型高效水處理劑。
PESA最早見于美國專利,隨后日本及其他國家相繼開展了PESA及其衍生物的研究。J M Brown等[2]采用模擬工業循環水,研究了PESA在靜態條件下阻碳酸鈣與硫酸鋇垢的性能。結果表明:PESA用量在10 mg·L-1時,阻碳酸鈣垢率97.7%;用量在2.5 mg·L-1時,阻硫酸鋇垢率100%。Kesser等[3]發現PESA和無機磷酸鹽、有機膦酸鹽、苯并三氮唑(BTA)等均有良好的協同作用,復配后緩蝕效果明顯增強。我國對PESA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后期,熊蓉春等[4]最先從事PESA的研究工作,引發了國內對PESA的研究熱潮。目前,國內學者在PESA合成方法與應用,如催化劑、聚合時間、聚合溫度、粘度控制和微生物降解等方面取得了諸多成果[5-7]。
PESA主要以環氧琥珀酸或馬來酸酐(MA)為原料,經一步法或多步法合成。為提高PESA性能,常需對其進行改性,如物理改性(直接復配)或化學改性(引入基團)。本文主要綜述了PESA水處理劑的合成及改性方法。并對PESA水處理劑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1.1一步法
一步法合成PESA由于操作簡單,適用于工業化生產而發展迅速。1987年,R D Bush等[8]報道了以MA為原料,鎢酸鈉為催化劑,氫氧化鈉為堿,于80℃~100℃合成聚環氧琥珀酸鈉。但由于后處理中用到氫氧化鈣,導致阻垢效果較差。熊蓉春等[4]改用過氧化物和釩系金屬為催化劑進行環氧化反應,生成環氧琥珀酸,再以稀土作催化劑使之聚合為PESA。白華萍等[5]將過氧化氫與馬來酸鹽在鎢酸鈉催化下反應生成環氧琥珀酸鈉,隨后以氫氧化鈣催化聚合生成PESANa。楊瑩琴等[6]以釩酸銨為催化劑合成了PESA。孫詠紅等[9]以氫氧化鈉作引發劑合成了PESA,最佳合成條件為:聚合溫度90℃,引發劑0.68%,聚合時間3 h。
1.2多步法
多步法合成PESA具有反應溫和,純度較高等優點,同樣受到研究人員的密切關注。J J Benedict等[10]以環氧琥珀酸鹽為原料,經多步合成了聚環氧琥珀酸鹽。H P Tillmon[11]首先合成環氧琥珀酸,再與三乙基原甲酸酯反應生成環氧琥珀酸二乙酯,最后以BF3為催化劑,甲苯為溶劑,聚合生成PESA。
2.1物理改性
由于磷系和鋅系水處理劑仍在大量使用,循環冷卻水中易形成磷酸鈣垢和鋅垢,直接使用PESA處理,效果并不理想。物理改性(直接復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簡便方法。通過多劑協同效應,可顯著增強PESA的阻垢和緩釋性能。
(1)與無機水處理劑復配
王靜等[12]考察了PESA和鉬酸鈉在模擬2倍濃縮海水中對304鋼的緩蝕作用。結果表明:100 mg·L-1PESA和10 mg·L-1Na2MoO4復配,可抑制304鋼點蝕,點蝕擊穿電位比只用PESA提高了約120 mV。張建[13]研究了PESA與鎢酸鈉、Zn2+的復配效果。結果表明:PESA與Na2WO4復配后,緩蝕效果不佳;與Zn2+復配,緩蝕率可達90%以上。張冰如等[14]將PESA與Zn2+進行復配,緩蝕效果也較好(緩蝕率92.37%)。
(2)與有機水處理劑復配
Gu等[15]研究了PESA與咪唑啉的協同效果,當m(PESA)∶m(咪唑啉)=6∶4時,對Ca-CO3和CaSO4的阻垢率分別為93.43%和96.74%。李素云等[16]篩選了A20鋼在模擬循環水中所需水處理劑為:HEDP 2.5 mg·L-1,PESA 1.5 mg·L-1和咪唑啉1.5 mg·L-1。復配藥劑屬于抑制陽極的混合型緩蝕劑,通過配位作用和晶格畸變作用的協同效應實現緩蝕和阻垢效果,緩蝕率和阻垢率均>90%。陳穎敏等[17]通過復配PESA,2-膦?;?1,2,4-三羧基丁烷(PBTCA)和馬來酸-丙烯酸共聚物(MA-AA),阻垢率超過92.3%,該復配藥品耐溫耐堿性較好,適用于高HCO-3循環水系統。余嶸等[18]將PESA和AA/AM/MA三元共聚物復配,當共聚物分子量4 500~6 000時,阻垢率92%。孟祖超等[19]發現,PESA與氨基三甲叉膦酸(ATMP)的復配物在酸性介質中阻垢和緩蝕效果較好。
(3)與有機、無機水處理劑復配
陳穎敏等[20]通過正交實驗,確定了PESA,BTA,鎢酸鈉和氧化淀粉的復配比例,緩蝕率97.44%。王毅等[21]復配PESA,有機膦酸,鋅鹽和剝離劑所得四元體系,對碳酸鈣阻垢率和碳鋼緩釋率分別為96.2%和94%。周曉蔚等[22]采用失重法研究了PESA,BTA,鋅鹽和硅酸鈉復配物在自來水中對銅的緩蝕效果,緩蝕率88%~99%。方正輝等[23]將PESA,HPMA,ZnCl2,AMPS和PBTCA進行復配,在高堿、高硬和高濃縮倍數的循環水系統中具有良好的緩蝕和阻垢性(>94%)和熱穩定性。
2.2化學改性
物理改性由于存在實驗工作量較大,試劑浪費嚴重和普適性不佳等缺點,無法妥善解決所有問題。此時,需通過化學改性的方法提高處理劑效果。
(1)引入磺酸基團
磷系和鋅系水處理劑導致的磷酸鈣垢和鋅垢,是長期困擾循環水系統阻垢的難題?;撬猁}共聚物對磷酸鈣垢和鋅垢有獨特的抑制能力和金屬離子穩定性[24],可有效彌補PESA阻磷酸鈣垢和鋅垢性能不佳的缺點。張建枚等[25]以MA為原料,經磺化、環氧化和開環聚合合成了改性PESA,由于其分子結構中含有羧基、醚基和磺酸基,阻碳酸鈣垢性能超過HEDP,阻磷酸鈣垢率95%,并兼有分散氧化鐵和穩定鋅鹽的性能。張素芳等[26]以AMPS為原料,合成了含磺酸基的MPESA,加量5 mg·L-1時,阻磷酸鈣率>90%。胡曉斌等[27]根據分子結構理論,將環氧琥珀酸與2,3-環氧丙磺酸共聚制得聚環氧磺羧酸(PECS),在其用量20 mg·L-1時,阻磷酸鈣垢率大于50%。
(2)引入其他基團
沙亞東等[28]將PESA接枝于聚丙烯酸,制得PESA-g-PAA,并研究了其對CaCO3,CaSO4和Ca3(PO4)2的靜態阻垢和穩定鋅鹽性能。結果表明:PESA-g-PAA在用量為10 mg·L-1時,阻CaCO3垢率和阻CaSO4垢率接近100%,但對Ca3(PO4)2的阻垢效果和鋅鹽的穩定性能并不理想。喻良斌等[29]合成了一種改性PESA,通過螯合效應有效抑制結垢,對硫酸鋇的阻垢率為82.63%~91.90%,對硫酸鍶的阻垢率為84.07%~97.65%,對硫酸鈣的阻垢率為82.07~96.00%,優于隴東油田常用阻垢劑。曹燕等[30]研究發現,經PAA改性的PAA-PESA阻垢率超過70.25%。
PESA作為一種綠色的新型水處理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如價格昂貴,應用對象單一(主要集中于單劑的阻垢性能)等。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展開PESA的研發工作:(1)加大對PESA與低磷、無磷阻垢緩蝕劑的復配研究,降低成本;(2)擴大應用研究范圍,如重金屬離子萃取、日用化學品助劑和金屬防氧化保護膜等;(3)繼續進行PESA的改性研究,增強其金屬離子穩定和生物降解性能。
參考文獻
[1]石麗麗,張光華,劉龍,等.含熒光基團的AA-MA共聚物阻垢劑的合成及其阻垢性能[J].合成化學,2013,21(3):267-271.
[2]Brown J M,McDowell J F,Chang K T.Methods of controlling scale formation in aqueous systems[P].US 5 062 962,1991.
[3]Kessler,Stephen M.Method of inhibiting corrosion in aqueous systems[P].US 5 256 332,1933.
[4]熊蓉春,魏剛,周娣,等.綠色阻垢劑聚環氧琥珀酸的合成[J].工業水處理,1999,3:13-15,47.
[5]白華萍,趙志仁,雷武,等.聚環氧琥珀酸的合成及性能評定[J].工業水處理,2002,22(12):24-26.
[6]楊瑩琴,段香芝,平坤.生物降解性阻垢劑聚環氧琥珀酸的合成及其阻垢性能研究[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17(2):222-223.
[7]魏剛,許亞男,熊蓉春.阻垢劑的可生物降解性研究[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2001,28(1):59-62.
[8]Bush R D,Heinzman S W.Ether hydroxypolycarboxylate detergency builders[P].US 4 654 159,1987.
[9]孫詠紅,周曉慧,馬磊,等.綠色阻垢劑聚環氧琥珀酸鈉的合成[J].大連鐵道學院學報,2004,1:93-95.
[10]Benedict J J,Bush R D,Sunberg R J.Ora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dental calculus[P].US 4 846 650,1989.
[11]Tillmon H P.Detergent formulations[P].US 3 776 850,1973
[12]王靜,高麗麗,張正,等.模擬2倍濃縮海水中聚環氧琥珀酸和Na2MoO4對304不銹鋼的緩蝕作用[J].材料保護,2012,45(1):61-65.
[13]張建.聚環氧琥珀酸的合成及其復配物的性能研究[D].蘭州:蘭州交通大學,2007.
[14]張冰如,李輝,李風亭,等.聚環氧琥珀酸對碳鋼的緩蝕協同效應的研究[J].工業水處理,2006,2:53-56.
[15]Gu T,Su P C,Liu X Y,et al.A composite inhibitor used in oilfield:MA-AMPS and imidazoline[J].J Petro Sci Eng,2013,102:41-46.
[16]李素云,王鋼,邵波,等.綠色水處理劑對A20鋼的緩蝕阻垢性能研究[J].清洗世界,2011,27(1):9-15,26.
[17]陳穎敏,于楓,李東亮.聚環氧琥珀酸及其復配物在城市中水中的阻垢性能[J].中國電力,2012,1:29-32.
[18]余嶸,吳金文,張建民,等.三元共聚物與PESA復配及其對循環冷卻水阻垢性能的影響[J].西安工程科技學院學報,2006,3:363-365.
[19]孟祖超,劉祥,李謙定,等.聚環氧琥珀酸與氨基三甲叉膦酸復配阻垢緩蝕性能研究[J].清洗世界,2012,4:8-11.
[20]陳穎敏,要亞坤,史亞微,等.聚環氧琥珀酸及其復配物的緩蝕性能的研究[J].汽輪機技術,2010,5:395-397.
[21]王毅,馮輝霞,張婷,等.聚環氧琥珀酸(鈉)的合成及阻垢性能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9,3:18-21.
[22]周曉蔚,趙鑫.聚環氧琥珀酸對銅緩蝕性能的研究[J].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2004,3:172-174.
[23]方正輝,易雪靜.無磷復配緩蝕阻垢劑在循環冷卻水處理中的應用[J].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26-29.
[24]閆巖,楊樣領.含磺酸鹽共聚物作為阻垢分散劑的技術現狀[J].工業水處理,1993,4:7-11.
[25]張建枚,金棟.改性聚環氧琥珀酸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工業水處理,2006,8:36-38.
[26]張素芳,舒遠杰,唐紹明.改性聚環氧琥珀酸對冷卻水中鈣鹽的阻垢性能[J].中國給水排水,2008,21:42-44.
[27]胡曉斌,朱紅軍.水處理劑聚環氧磺羧酸的合成[J].工業水處理,2006,12:28-30.
[28]沙亞東,陳東升,魏無際,等.聚環氧琥珀酸接枝聚丙烯酸的阻垢性能研究[J].工業水處理,2013,1:65-68.
[29]喻良斌.聚環氧琥珀酸鹽阻垢性能的綜合評價與應用工藝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學,2009.
[30]曹燕,曾建平.PAA-PESA對阻Ca3(PO4)2垢性能的評定[J].化工時刊,2008,7:
Research Progress on Synthesis and Modification of Polyepoxysuccinic Acid Water Treatment Agent
LIU Li-juan1,ZHAO Xi-lin1,2,LIU Ji-ning1,2,ZHENG Xue-feng1
(1.Sichuan Jinm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CO.,Ltd,Chengdu 610041,China; 2.Sichuan Jingcheng Jinmei Testing Technology Co.,Ltd,Chengdu 610041,China)
Abstract:The methods of synthesis and modification of polyepoxysuccinic acid(PESA)water treatment agent were reviewed with 30 references.The synthesis methods including one-step method and multiple-step method.The modification method contained physical modification and chemical modification.The suggestions on future development of PESA were proposed.
Keywords:polyepoxysuccinic acid; water treatment agent; synthesis; modification; review
作者簡介:劉麗娟(1986-),女,漢族,碩士,主要從事水處理劑的應用研究。Tel.028-85325801,E-mail:597822731@ qq.com
基金項目: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資助項目(14CX00103083);四川省科技計劃項目(2014GZ001402);成都市科
收稿日期:2014-12-18;
修訂日期:2015-04-23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015.06.0564 *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O6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