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野
華語片的海報一度跟“山寨”、“抄襲”為伴:滿大街的海報都如出一轍,不論電影有什么特質,不論文藝還是商業,統統都是"明星大頭+大場面"。但現在這個局面正在發生改變。很少有人知道很多寫著英文字母的海外版海報,其實都是國內小黑屋里的宅男影迷們琢磨出來的。他們逐漸從幕后走向臺前,從隱形人走向“獨立”,也是國產海報原創力量從無到有的過程。
極簡的姜文"概念"海報,“高大上”的海外版海報,你可知這些其實是文藝宅男從北京“小黑屋”起家的原創作品。國產電影海報背負山寨惡名的同時,民間原創力也在悄然崛起,從無到有,也只是經歷了短短幾年時間。也就是在3年前,國內還并無專門的電影海報設計公司,影視公司無法完成海報的整體設計,只能交給一些從事廣告、平面設計業務的公司來做。短短幾年內,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的各環節被進一步細分,目前已經有了幾家在業內響當當的專業電影物料設計公司。極簡、潑辣的姜文“概念”海報,霸氣、有范兒的《一代宗師》海外發行海報,文藝、有味的《黃金時代》湯唯“潑墨”海報,這些令人過目難忘的海報,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原創”。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迅猛增長,被冠以“山寨”、“抄襲”惡名的國產海報,在被長期詬病的同時,這些發乎民間的原創設計力量也正在悄然崛起。
從2007年起,《太陽照常升起》等一系列姜文電影海報是國產海報原創動力的起點。作為一個有獨特個性風格的導演,姜文的電影海報也同樣張力十足,具有簡潔大膽的美學風格。其幾款極簡風格的“概念海報”在影迷中均引發熱烈討論,2010年的《讓子彈飛》“羽毛和子彈”海報、2013年威尼斯紀念版《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氣球”(主人公馬小軍小時候的玩具)海報和新片《一步之遙》的“槍支與美腿”海報。寥寥幾筆,卻能勾起無限聯想,噱頭十足。
姜文電影能有如此獨具個性的海報,自有其“秘密武器”。從2007年的《太陽照常升起》開始,姜文電影的海報都交由遠山公司設計,這本來是一家由奧美廣告前員工創辦的廣告公司,姜文的電影是他們接觸“電影海報”的起點。這群經歷了長期的國際化廣告與創意訓練的“影迷”設計師,和姜文的電影一起“投石問路”,使得另類的“概念海報”在國內被逐漸認可。而這也標志著海報作為電影“嫁衣”的藝術和商業價值被真正開始挖掘和重視。
所謂“概念海報”,即公布于電影開拍之初甚至之前,有別于傳統的“明星大頭+大場面”,并不傳達具體的情節或人物,只是用來傳達電影氣質和調性的海報。因為不拘泥于電影本身,發揮空間大,“概念海報”一般是海報設計師的“最愛”,也最容易被“夾帶私貨”。但這種海報以往并不為國內電影所樂于采用。“請了那么多明星來,不放明星的大頭像豈不是很虧?而且這樣的海報受眾能懂嗎”是片方的共同顧慮。
這類概念海報,其實要求更高。比如子彈和羽毛這個創意,其實就是需要一眼就能夠傳達姜文特立獨行的電影美學,能夠有姜文作品的一貫特性:細膩的情感和雄性張揚的想象力,與巨大對立的力量感巧妙融合在一起,呈現特有的荒誕、幽默。
要打動姜文并不容易。據了解,遠山制作姜文的海報頗費周折。都是從電影初期開始,基本就開始介入,跟導演溝通非常頻繁。這些創意都不是靈光一閃的結果,而是基于對導演、新作品的足夠認知上完成的。且每一輪提供創意方案多達20~30種,而反復還要經過三四輪的篩選,最終一款海報被選中,背后被PK掉的創意版本多達上百個。“《一步之遙》女體+槍支的海報,就是在很多很多創意之后突然冒出來的。姜文對各種有新意的點子很‘open,有時候還會問公司里年輕人的看法。” 姜文宣傳方“不亦樂乎”宣傳總監閻云飛透露,”其他被淘汰的上百款海報比正式上市的并不差,但不能公布,很可惜。”事實證明,姜文電影這幾款“特立獨行”的海報不僅沒被“拍磚”,反而獲得了影迷的極大肯定,且為姜文的電影增添了新的話題。遠山和姜文之間亦漸漸取得默契。
國產電影海報的“黃金時代”
2011年,陳可辛的《武俠》在黃浦江邊買下一幢摩天大樓的墻面廣告,打出了《武俠》的巨幅海報,這幅“海報”的尺寸足以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出品方還專門為這幅預告海報舉行了亮燈儀式,可謂是“國產電影海報”史上最高待遇了。更為奇妙的是,巨幅海報上并沒有突出主演甄子丹、金城武或是湯唯的大頭,主角是兩個毛筆書法大字——“武俠”。《武俠》的出品方“我們制作”的宣傳人員陸垚曾對記者大倒苦水:這幅海報是陳可辛改了100多次,用了內地6支團隊、香港4支團隊,改到一個設計師胃炎發作的結果。
放著大明星不用,陳可辛獨看上這兩個字寫得形神兼備,仿佛就是兩個伸臂彈腿的拳師拉開架勢在對打,準確地傳達出了這部電影最主要的精神。而整幅海報圍繞這兩個大字,營造出中國畫般飄逸悠遠的意境。甄子丹和金城武這兩個明星主演,位置則只是在“俠”字的一撇一捺上,根本沒有突出他們的意思。兩人低著頭,把臉藏在陰影里的設計,又傳達出“懸疑”、“神秘色彩”,令人印象深刻。
盡管中國電影工業體系尚不完善、內地海報設計體系總體仍然比較“山寨”,但越來越多冒出的讓人眼前一亮的“好海報”,都是好導演和好設計師、甚至是好的“觀眾審美”一起“熬”出來的,他們共同推動著海報及電影行業的良性發展。曾為《黃金時代》《一代宗師》《寒戰》《中國合伙人》《狄仁杰之神都龍王》《太極》等設計電影海報的竹也文化設計師黃海就透露,和徐克、王家衛、許鞍華等對美學要求比較高的導演合作,雖然付出了很多努力甚至受到“折磨”,但最終卻很有成就感,因為推出了自己比較滿意、導演也認可的好作品。
好萊塢:一款海報成本達十萬美元
美國電影海報制作極其注重品質,有時一款海報的設計成本高達十余萬美元。出色的電影海報設計師極受尊重,生于1947年的德魯·斯特贊(Drew Struzan)曾為150多部電影創作過海報,其中包括《奪寶奇兵》《星球大戰》《銀翼殺手》《外星人E.T.》《回到未來》《肖申克的救贖》《鐵鉤船長》《第一滴血》《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等多部著名影片,大導演喬治·盧卡斯則稱他為“‘二戰后唯一作品值得收藏的畫師”。
常關注海報的影迷一定聽聞過Mondo的大名,他們的手繪海報有的簡潔復古、有的繁復怪誕,是海報收藏的個性之選。Mondo其實是美國Alamo Drafthouse電影院旗下的藝術收藏精品店,他們召集了一批海報設計牛人,將經典電影重新設計制作成手繪限量版海報銷售,售價從幾十美元到一百多美元,每個發行量幾百張不等。因為不是“賣片”用,所以海報本身就是設計師的藝術作品。這也是國內一些電影海報設計師的“夢想”。
日版海報:獨特的日本美學體系
好萊塢大片全球發行一般不允許他國更改他們的原始海報,但卻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只有日本可以制作自己版本的海報,而日版海報也常被用來在中國等亞洲其他國家宣傳用。日本的原創實力與強大的美學體系使他們享有“特權”,而這也是中國設計師奮斗的目標——設計出有獨特民族美學的海報,奪回“話語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