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興
以國家領導人的名字來命名其在一個時期內的具有鮮明個人特色的經濟政策,在世界上一直頗為流行,就說現在吧,中國有“克強經濟學”的說法,日本有“安倍經濟學”的說法。普京總統主政時期,俄羅斯的經濟得到了恢復,普京總統在經濟治國方面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完全可以將普京總統的經濟治國策稱之為“普京經濟學”。
特工出身的世界觀
黑龍江大學東北亞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從事中俄經貿關系研究的著名學者趙傳君認為:“普京經濟學是比較成功的總統經濟學,尤其可以將其看作是轉型國家總統經濟學的典范。迄今為止,雖然普京所制定的一些政策目標和戰略藍圖還沒有完全實現(如經濟轉型、生產效率、國家競爭力等),但已取得的經濟成就是舉世公認的。普京就任總統后,徹底扭轉了政治、經濟混亂無序的狀態,經濟從多年負增長轉為正增長,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年均增長速度在6%左右;到2012年俄羅斯GDP為20148億美元,進入世界五大經濟體行列;人均GDP達到14037美元,在金磚國家中是最高的;失業率為6.6%,比美國還低;外貿總額達3403億美元,外匯儲備4866億美元,2012年俄羅斯正式加入了WTO。除金融危機期間外,俄羅斯財政預算一直保持平衡,葉利欽時期的外債全部還清,新借外債結構比較合理。社會福利水平和工資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人們的居住條件、生活環境和基礎設施狀況獲得明顯改善,軍隊現代化進程已拉開序幕。2012年俄羅斯成功舉辦了APEC會議,2013年成功舉辦了G20峰會,2014年還在索契舉辦奧運會。上述數據足以說明俄羅斯今天的國際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國家實力。”
普京總統出身特工,時常向世界展露他的“硬漢”形象,雷厲風行歷來是他的風格。但是普京的執政理念還有另外一個鮮明特色,那就是穩健和持續的治國方略。雷厲風行和穩健持續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俄羅斯的復興。要實現俄羅斯的復興,經濟是基礎,也是普京執政的重中之重。趙傳君教授概括的普京的“經濟學”的施政方針主要分為九個方面。
第一,是“普京經濟學”的目的。普京經濟學的目的是實現俄羅斯的大國復興,“高速經濟發展”是普京經濟學的“絕對優先目標”,創造內部穩定與外部和平的兩個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
第二,是“普京經濟學”的指針。普京設想的具有俄羅斯特色的市場經濟是政府主導、國企支撐、自由競爭三位一體的市場經濟體制,強大的中央政府是俄羅斯經濟復興的支撐。
第三,是“普京經濟學”的方略。普京要將俄羅斯傳統的資源依賴型經濟,轉變為創新性經濟,突出發展新技術領域(制藥業、化工、復合材料、航天航空、信息通信技術、納米技術和核工業)。俄羅斯加大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鼓勵私人企業和小微企業投身高新科技領域。
第四,是“普京經濟學”的特色。普京經濟學的重要特點是改革,普京執政期間對行政管理體系、財政、稅務、金融、社會保障、科技創新等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并且在改革中秉持一個原則,那就是謹慎地推進私有化,對于關系俄羅斯國家經濟安全和命脈的戰略企業仍實施保護政策,如俄石油、俄天然氣、俄航空、俄鐵路、儲蓄銀行和外貿銀行等,都不在私有化之列。
第五至九,是“普京經濟學”的手段。包括:以俄羅斯利益為中心開放市場和利用外資;以民為本,始終把提高國民生活質量和社會福利放在優先地位;高度重視人口增長與人口質量,實行寬嚴并濟的移民政策;實行歐亞并重的“雙頭鷹”戰略,構建以獨聯體國家為核心的歐亞聯盟;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發展搭建戰略平臺。
普京經濟學較好地處理了穩定、改革和發展之間的關系;是從國情出發制定經濟發展的政策、戰略、規劃和措施;具有動態和發展的基本特點;不是應急經濟學,也不是政績經濟學,而是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總統經濟學;強調要建立具有權威性、執行力和高效率的中央政府;主張把國民經濟命脈和戰略產業掌握在國家手里、掌握在民族企業手里,同時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和市場自由化;以俄羅斯利益為核心開展國際經濟合作和融入世界經濟;體現出強烈的法律精神和法律意識;大力支持農業和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受“三種因素”干擾,形成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以國家利益為優先考慮的總統經濟學。
普京總統的經濟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務實,他的一切發展經濟的設想都是從俄羅斯具體的國情出發,具有鮮明的俄羅斯特色。俄羅斯經濟中最舉足輕重的是能源和軍工產業。這兩個產業是支撐俄羅斯整個工業體系的基礎和發動機,也是帶動俄羅斯經濟快速增長的龍頭和支柱型產業。這兩個產業無疑得到了普京總統的優先支持,在普京經濟學中占據重要地位。
因時而變的能源戰略
5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上海共同見證中俄兩國政府《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的簽署。雙方商定,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30年,總價值可能超過4000億美元。
普京總統在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強調,他與習近平主席在上海的會晤標志著中俄關系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雙方達成的共識和天然氣協議的簽署表明,兩國關系水平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普京總統說,俄中兩國達成的天然氣協議是歷史性的,對于雙方意義重大。
對俄羅斯來說,這一合作提供了進入亞太最大消費市場的重要機遇;對中國來說,提高天然氣使用率有助于改善中國的能源結構和大城市生態環境。
石油和天然氣歷來都是俄羅斯出口創匯的大宗,也是俄羅斯對國際社會施加影響力的有力武器。在普京統治下,石油一天然氣占俄羅斯貨物出口總額之比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不到50%上升至70%,政府歲入的50%和GDP的17%來自能源產業,石油-天然氣開采、出口在俄羅斯經濟中可謂一枝獨秀。僅俄羅斯天然氣公司一家就供應著歐洲市場1/4的液化天然氣,若莫斯科放開私營企業的液化天然氣出口,俄在全球天然氣市場有望占據10%的份額。英國石油公司在2035年前世界能源發展預測報告中指出,未來20年俄羅斯仍將是世界最大純能源出口國,可以滿足全球能源需求的4%。endprint
英國石油公司認為,俄羅斯年均石油出口量2035年前預計為7.36億噸;在天然氣方面,將主要開采傳統天然氣資源,預計每日開采量將達到790億立方米。俄羅斯能源部2014年1月發布了俄羅斯2035年前能源戰略草案,這個修改的草案最能夠體現普京總統對于俄羅斯能源工業的設想——俄羅斯能源產業將從“資源-原料”模式改變為“資源-創新”模式。
軍工重新成為俄羅斯的驕傲
軍工產業歷來是俄羅斯的驕傲,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享譽世界的AK-47。俄羅斯目前的軍事實力穩居世界第二,軍工老底子厚實,上至先進戰機、航母潛艇,下至普通槍械彈藥,都是他們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近年來俄武器出口收入一直呈上升趨勢,2010年首次超過百億美元,達到106億美元,2011年上升為132億美元,2012年達到151億美元。事實上在俄羅斯更加常用的稱呼不是“軍工企業”,而是“軍工綜合體”,軍工綜合體就是軍事工業的代名詞。普京出身特工,對俄羅斯輝煌的軍事工業情有獨鐘,他在第三次擔任總統后,把振興俄羅斯軍工作為提升俄羅斯軍威和國威作為首要目標,要求大力改革和扶持軍工綜合體。
普京在2012年總統大選時,曾經發表過一篇《強大是俄羅斯國家安全的保證》的文章,其中一節專門論述了他對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的新要求。普京強調了軍工綜合體復興的重要性——“國防工業的復興能帶動冶金、機器制造、化學、無線電、信息技術以及電信等部門的發展,成為火車頭,并為這些部門的企業提供更新的技術和資金,為眾多科研和設計單位提供保障,確保其在民用部門研發市場上的存在。”他指出俄羅斯要復興軍事工業要通過以下手段:保證國防部門與民用部門之間創新和技術的雙向交流;吸收民用企業和私營公司參與軍事設備的生產和國防研發;要對軍工綜合體進行現代化改造;要提高國防工業工作的職業聲望;要讓專業性大學和技術學校在復興軍工方面起到關鍵作用。
普京復興軍工綜合體的舉措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加大軍事訂貨。俄羅斯政府決定在2020前向軍隊撥款20萬億盧布(約合6500億美元),用于改造俄軍裝備,提升現代化程度。普京強調,其中至少有2.8萬億盧布要用于軍工綜合體的生產設備改造,讓軍工綜合體設計生產或購買新機床和生產線,以生產出最先進的武器系統。
第二,加快大型軍工集團重組步伐。在普京的推動下,俄國出現了幾個超大型軍工產業集團,其中包括普京在2001年下令成立的俄羅斯國家全資的“蘇霍伊”航空工業集團,位于阿穆爾共青城的蘇霍伊飛機制造廠、新西伯利亞飛機制造廠等一批相關企業被并入該集團。2002年,普京又撮合成立了“金剛石-安泰”聯合公司。2007年俄羅斯最大的軍工企業俄羅斯技術集團公司成立,轄663家企業,其高科技和工業產品生產份額一度占全俄的23%。
第三是,加大對軍工綜合體的設備改造。2012年8月31日,普京提出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俄軍工企業的現代化改造。2012年10月,主管軍工的俄政府副總理羅戈津宣布,在2020年前國家將為軍工企業投入1000億美元,鼓勵軍工企業進行設備和技術改造,加大人員培訓。
普京當選俄羅斯總統以來,把俄軍工綜合體的振興當作重振大國雄風的一張“王牌”。這為軍工綜合體的復興帶來了根本性的轉機。以上種種不能不讓人看到,一個橫跨歐亞、霸踞東西的巨人正在蘇醒。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