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意
當喬治走出車庫的門,看到小兒子拿著生物作業表跑過來的時候,他知道自己的周末釣魚計劃又泡湯了。“爸爸,我要養樟蠶寶寶,明天我們去給它摘樹葉吧。”“好吧,兒子,讓我看看,呃,它們只吃香樟樹葉”,好吧,聽起來這次的作業好像沒那么難,雖然喬治對什么是香樟樹和在哪能找到還一頭霧水,但至少喬治“爬樹還是很擅長的”。尤其是和他的同事羅斯相比,簡直是幸運的,羅斯兒子的課下作業是尋找某種罕見野生青蛙的卵。
生物學、科學和手工作業大概難倒過許多的爸爸媽媽,其他的學校活動也并不那么容易做到,比如保持一周幾次和老師的會面。但是大多數的父母仍然盡可能的積極的參加到孩子的教育事務中來,這似乎成為了社會的一項共識,人們普遍認為這樣對于提高孩子的成績和成就孩子美好的未來有很大幫助。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督促寫作業喪失獨立性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羅賓遜和杜克大學的哈里斯兩位社會學教授開展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研究,希望能發現父母的參與對孩子學業成績的影響,研究人員全程跟蹤了近30年美國父母的63種參與孩子學業的活動,2014年1月他們公布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他們發現家長無論是督促、檢查或者是幫助孩子完成他們的作業,都對孩子們成績的提高沒有任何作用。甚至孩子上中學以后,父母的幫助還會讓成績下滑。羅賓遜說這可能是因為許多父母早就忘記了,也可能根本就看不懂孩子的教材。
對這一結論,很多父母都會有不同的意見,一些父母同意家長不能幫寫作業,但認為督促并輔導孩子的作業能夠幫助孩子合理管理時間,制定學習計劃、發現并改正作業中的錯誤。
上中學三年級的杰克可能感受不到這些好處。他喜歡青蛙,并想要進行一項與此有關的自然科學實驗,并為此感到很興奮。他想觀察蝌蚪的成長,并做出一個圖表以記錄成長數據。可他父親覺得這樣太簡單枯燥。為什么不把實驗做得更有趣一些呢?他建議可以將蝌蚪養在不同的環境中,觀察哪種條件下蝌蚪長得更快。找三四個容器,一個裝冷水,一個裝熱水,一個裝自來水,最后一個放入屋后小溪里的水,并放入一些水草。并督促杰克每天記錄這4種情況下蝌蚪的成長情況。
父親對實驗表現出的熱心讓杰克感覺壓力和緊張。他逐漸對自己的努力失去了興趣。每當他提出一些建議,父親總是駁斥他,即使很溫和。杰克覺得這個實驗不再是自己做的了,它屬于父親。于是他不再做任何提議,只是聽從父親的指令,每天晚上在表上填上數據。當完成了整個實驗,交上自己的作業后,杰克對青蛙失去了興趣,并且為自己取得的好成績感到不安。而他的父親覺得整個實驗非常成功。實驗的初衷是想培養孩子拓展視野、獨立創造的精神,結果卻恰恰相反。
英國教師協會秘書長羅素·霍比說,給孩子布置作業的目的,除了增加孩子對課堂傳授概念的了解、提高孩子相關學科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打開視野,鍛煉自我探索和拓寬知識的能力,在作業上家長應該對孩子放手,允許孩子犯錯誤,而不是企圖幫助孩子把作業“修理”完美,因為只有孩子從小學會了怎么面對和解決困難,養成接受并戰勝挫折的能力,才可慢慢錘煉出自己的學習技能,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最后能形成對事物獨立的看法。
家長會白開
除了參與完成孩子的作業外,父母的其他活動是否會帶來有益的影響呢?羅賓遜和哈里斯的實驗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他們發現父母經常見老師和校長,孩子也不見得比其他人成績好。還有其他活動也根本就幫助不了孩子:旁聽課;幫孩子選課程;孩子考試成績不好的時候懲罰他。羅賓遜推測,這樣做使孩子對學校失去熱情,感覺沒有自由,只會更緊張。
那些感覺受到束縛或者緊張的孩子多會出現焦慮和自閉等心理問題,而且很多人在面臨壓力時會停滯不前。孩子會自覺不自覺地認為,如果達不到父母的期望,那父母對他們的愛就會減少。
問題還不只這些,有證據表明,處在逼迫中,只重視結果的孩子往往缺乏創造力,不自信,更不愿做各種嘗試。布雷得斯大學的心理學者特茜莎·艾伯利曾做過一項研究,她讓22個女孩做一些滑稽拼圖。女孩被分成兩組,一組做拼圖是為競賽,而另一組則只是游戲。7位藝術家對女孩們的作品進行了評估,那些為比賽而做的作品遠不及只為了得到快樂而做的拼圖復雜,變化萬千。為了培養孩子們堅強自立的性格,首先應該給他們更大的自由,允許他們失敗。這是取得成績的關鍵因素。
作為研究的一部分,羅賓遜教授還在德克薩斯大學對自己的本科學生進行了非正式調查,詢問他們父母對自己的學業幫助有多大。他發現,大多數學生都對父母督促自己,或者正式參加學校事務沒有什么印象。
那么是不是說我們應該對孩子的學業完全置身事外,一切交給老師或者順其自然呢?
潛移默化好教養
羅賓遜認為,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并不一定要采用家長“深入參與”的方式。哈里斯建議家長應該多與孩子溝通:“你想讓我多參加學校的志愿活動嗎?想讓我參加學校的社會活動嗎?我幫你寫作業真的有幫助嗎?”
或者說潛移默化的影響似乎效果更好,中產階級的孩子不是只“聽說”好成績會帶來好前程,他們身邊圍繞著醫生、律師,工程師和金融從業人員。他們自己可以感悟到良好的教育對生活的影響。
還有好多讓教育煥發生機的課外活動,比如藝術,音樂,劇院,還有社團。這一類的參與可能不會直接影響考試成績,但是可以把學校變成更有利于孩子的地方。從這方面說,也許我們的積極性還不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