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博
8月21日是星期一,盧浮宮閉館的日子,只有畫家、雕塑家、攝影師等由于工作需要使用展品的職業(yè)藝術(shù)家才獲準進入。一位畫家準備臨摹傳世名畫《蒙娜麗莎》,原本來期待著達·芬奇筆下的這位神秘女郎笑靨如花地迎接自己,可是映入眼簾的卻是墻上掛畫的兩顆大釘子。畫家急忙呼喚展廳另一邊的館員,館員不慌不忙地回答:“哦……年輕的女士們?nèi)绻麤]有和愛人在一起,那就一定陪伴在攝影師身邊。”于是他們找到了盧浮宮的攝影師,可是攝影師居然瞪大眼睛,連連搖頭,他對蒙娜麗莎的去向一無所知……霎時館員眼發(fā)直、心發(fā)冷,四肢僵硬,五雷轟頂,一口老血噴薄欲出:蒙娜麗莎去哪兒了?
片刻之后,巴黎警察局局長雷皮諾雙腿生風(fēng),氣喘吁吁趕到現(xiàn)場,尾隨而來的還有60名探員、100多名警察!官方對外宣稱由于管道安全問題盧浮宮暫時關(guān)閉,警方全面封鎖了整個博物館,花了整整7天時間實施拉網(wǎng)式搜查。經(jīng)過無數(shù)次檢視,有人在樓梯上發(fā)現(xiàn)了《蒙娜麗莎》的木制畫框和保護畫作的玻璃,上邊僅留有一個拇指指印。經(jīng)過與257名盧浮宮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指紋對比后,與任何一個人的指紋都不相符,嫌犯是誰毫無頭緒。接下來的工作可謂大海撈針,任何人都有可能是竊賊!
紙終究包不住火,《蒙娜麗莎》失竊的消息不脛而走。“是德國人干的!”“是比利時人干的!”一時間謠言四起,人心惶惶。一位名叫紀堯姆·阿波利奈爾的倒霉蛋兒詩人曾經(jīng)揚言要燒掉盧浮宮,于是警察破門而入,逮捕并拘留了這位仁兄。在他的家中翻箱倒柜,掘地三尺,沒有《蒙娜麗莎》的蛛絲馬跡,可是卻意外地在詩人家中及其友人巴勃羅·畢加索的寓所里發(fā)現(xiàn)了一些可能屬于盧浮宮的小雕像。詩人表示自己的秘書杰里·皮爾艾輾轉(zhuǎn)得到這些小雕像,然后轉(zhuǎn)送給自己和畢加索的。而這位秘書最終也沒有交代清楚這些雕像的來源,警方不得不釋放了紀堯姆·阿波利奈爾,此事不了了之。后來畢加索在這些雕像中尋找到了靈感,創(chuàng)作出了著名畫作《亞維農(nóng)的少女》。事后詩人紀堯姆·阿波利奈爾承認這些小雕像的確是從盧浮宮竊取的。這段插曲雖然告一段落,可是《蒙娜麗莎》究竟去哪兒了呢?
警方繼續(xù)全力調(diào)查,不放過任何可能的目擊證人,這些人提供的線索中不乏荒誕不經(jīng)的證詞:有證人說在塞納河的“藝術(shù)橋”下發(fā)現(xiàn)了一個玻璃瓶子,瓶子里有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不要再找《蒙娜麗莎》了,這幅畫在我佩里岡街的家里。本人生前一貧如洗,走投無路,想出售這幅畫,可是《蒙娜麗莎》名氣太大,沒有買家。一怒之下我毀掉了這幅經(jīng)典名作,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自殺身亡。”有些證人的作證動機更是讓人哭笑不得:一名男孩找到記者,稱在畫作失竊當天看到一群可疑人物在盧浮宮前竊竊私語……警方經(jīng)過多方調(diào)查,最終發(fā)現(xiàn)這個男孩的證詞完全是一派胡言,他撒謊的目的居然是逃避學(xué)校的地理考試!《蒙娜麗莎》失竊一案鬧得滿城風(fēng)雨,當時的盧浮宮博物館館長引咎辭職。中國古語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竊案不但沒有影響盧浮宮的人氣,反而讓更多的參觀者蜂擁而至,原來存放《蒙娜麗莎》的展廳里摩肩接踵,萬頭攢動,人們爭相而來,伸長脖子、瞪大眼睛居然僅僅為了瞻仰名畫丟失后留下的空墻和掛畫的釘子!一位女士在《蒙娜麗莎》畫框前的地上敬獻了鮮花,為名畫默哀。更有甚者,一名女士歇斯底里地在人群中推擠,聲嘶力竭地呼喊:“我就是蒙娜麗莎,我要回家,我要回到畫框里!”
日出日落,花謝花開,時光荏苒,大半年過去了,警方的調(diào)查毫無進展,媒體對這宗無頭謎案漸漸喪失了興趣,這位“走失”的“美女”逐漸淡出公眾的視野。到了1912年,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處女航即香消玉殞,街談巷議、報刊廣播都是這條消息,人們似乎再也記不起蒙娜麗莎的微笑了。
一年時間又倏忽而過,1913年,意大利弗洛倫薩市,一位名叫阿爾弗雷多·格力的古董商收到了一封署名“李奧納多”[ 《蒙娜麗莎》的作者是李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信件,信中請他到某旅館的指定房間中會面,寄信人稱自己手中有一件驚天動地的藝術(shù)品急欲出售。掂量著手中這封神秘信件,古董商好奇心起,約上了當時弗洛倫薩博物館的館長一同赴約。兩人按時走進了約定好的房間,迎接他們的是一個其貌不揚,唇上兩撇髭須的中年男子。髭須男從床下拿出了一個旅行箱,打開箱子,取出了衣服、襪子等尋常物品后,輕輕一推,打開了箱子下的暗格,呈現(xiàn)在三人面前的是一幅微笑的《蒙娜麗莎》!古董商和館長忙走進細細觀察,不禁雙雙瞠目結(jié)舌,半晌無語。
“先生,我還得請一位專家來再驗證一下,如果是真品我們要定了!我們馬上回來,千萬別走!千萬別走!”古董商再三叮囑,拉著館長匆匆離去。髭須男看到買家一副驚艷的反應(yīng),心中熱切激動而又略感忐忑,盼著他們能夠快點回來。片刻之間,“咚咚咚……”一陣輕輕的叩門聲。“棒極了!”髭須男搓著雙手欣然應(yīng)門,想著即將到手的鈔票,心里樂開了花,兩撇胡子情不自禁地一抖一抖。髭須男打開門,“別動!警察!”突然劈面一聲暴喝,髭須男眼前一黑,接下來躍入雙眼的就是腳下的地板,自己來不及反應(yīng),已經(jīng)被莫名其妙地按倒在地。
在警察局,髭須男交代了一切。原來此君名叫文森佐·拜忽吉雅,意大利人,若干年前從意大利的無名小鎮(zhèn)跑到世界時尚之都——巴黎做油漆工、玻璃工,盧浮宮博物館雇用他為一些畫作修復(fù)畫框,加裝保護玻璃。當他的目光觸到意大利藝術(shù)大師達·芬奇的經(jīng)典名作《蒙娜麗莎》之時,一股民族榮譽感在心底油然而生,在愛國之心的激勵下,在階級仇民族恨的鼓舞下,文森佐決定報復(fù)曾經(jīng)殘酷壓迫意大利勞苦大眾的法蘭西,讓反動派頭子拿破侖奪走的藝術(shù)品物歸原主[文森佐·拜忽吉雅(Vincenzo Peruggia)表示自己在強烈的愛國主義情緒鼓舞下實施了這次盜竊,這種說法很可能是律師事先精心策劃的辯護策略。實際上自從1519年達·芬奇去世后,這幅作品就一直留在法國,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ois 1er)花費了4000金埃居買下了《蒙娜麗莎》。]。所以他和兩名同伙相約,隱身在盧浮宮的壁櫥之中,夜深人靜之時,他們躡手躡腳地出來,一人放哨,一人提燈,文森佐把畫從墻上摘下,取下玻璃和畫框,然后一直等到了第二天,即1911年8月21日星期一早晨。九點鐘,維修工人們穿著白大褂進入盧浮宮工作,文森佐本人就在此工作,所以早就換好了工作服,而且他并沒有把蒙娜麗莎小姐卷成筒狀塞進衣袖里,為什么?原因很簡單:因為達·芬奇并沒有把這幅畫畫在油畫布上,而是直接畫在了柳樹材質(zhì)的木板上。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文森佐就是把這幅長77厘米,寬53厘米的世界名畫夾在胳膊底下若無其事地走向了門口。文森佐選擇了通往庭院的門,旋轉(zhuǎn)門把手,推門……“咔嚓”,不知是由于心情緊張還因為盧浮宮買到了黑心的假冒偽劣產(chǎn)品,門把手居然折斷了!文森佐心里一顫:難道是警察來了?自己掉進了陷阱?正當他心神不寧,不知所措之際,門開了。原來一個在院子里的工人看到了他,好心地從外邊幫他打開了門。文森佐大模大樣地走出了盧浮宮,扔掉了手里的門把手,徑直回到了圣路易醫(yī)院街五號的家中。他把《蒙娜麗莎》塞進箱子,放在床下。法國警方調(diào)查的時候曾經(jīng)來到文森佐的住處問話,警察甚至就坐在床上,文森佐顯得如此真誠樸實,警察對他沒有產(chǎn)生過半點懷疑,可他們不知道,全巴黎警察絞盡腦汁,苦苦追尋的《蒙娜麗莎》近在咫尺。文森佐曾經(jīng)有過前科,他的指紋在警察局存在備案,可是陰差陽錯,在對比指紋的時候漏掉了文森佐。《蒙娜麗莎》在這件小屋里蝸居了兩年,而后隨著文森佐來到了意大利的弗洛倫薩。
這場震動法國的驚天竊案終于告破,這位大盜面臨法律的制裁。文森佐最終在意大利受審,對他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文森佐的辯護詞打動了意大利民眾,輿論認為他是一位偉大而勇敢的愛國者。文森佐最終獲罪十二月監(jiān)禁,這是判罪的最低限,而且由于其積極協(xié)助警方協(xié)助抓捕了兩名同案犯-和他住在同一棟樓的朗斯羅迪兄弟,文森佐僅僅經(jīng)歷了七個月的牢獄之災(zāi)后即重獲自由,出獄后還抱得美人歸,完成了終身大事。名畫《蒙娜麗莎》重見天日,在弗洛倫薩展出,然后由被送往羅馬,經(jīng)過一系列巡回展覽之后回到了巴黎的盧浮宮。這次傳奇事件讓本就聲名在外的《蒙娜麗莎》舉世皆知,成為現(xiàn)代繪畫藝術(shù)的杰出代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