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軍 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畜牧技術推廣中心 117100
遼寧絨山羊以其產絨量高、絨質好、絨肉兼用而著稱于世,發展絨山羊養殖是遼寧省東部山區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型產業,許多農民依靠養羊脫貧致富。但是自遼寧省2010年封山禁牧后,全省絨山羊的飼養量和存欄量大幅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是全省(尤其是遼寧東部山區)絨山羊養殖戶大部分是一家一戶的小群放牧飼養,飼養技術落后,管理傳統而粗放。封山禁牧后,絨山羊春夏飼草較難解決,養羊勞動強度增大,飼養成本增高,利潤空間減少,因此許多農民放棄養羊,或減少養殖數量。面對當前絨山羊的生產現狀,如何做到絨山羊養殖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本人認為應采取以下對策予以解決。
封山禁牧以后放牧養羊已經不可能,廣大養羊戶要轉變養羊觀念,改善舍飼條件,羊舍與運動場合理布局,建設內圈與外圈相結合的全舍飼羊舍。(內圈是指夏季能避風雨,冬季能避嚴寒的封閉羊舍;外圈是指運動場)內圈和外圈比例以1∶1.5~2 為宜,按不同年齡、不同類型的羊只確定占舍面積,按羊只數量合理設置飼槽、水槽,強化人工喂養,加強管理,為舍飼養羊創造良好條件。
進一步提高絨山羊的產絨數量和質量,實施舍飼精養。實施舍飼精養就是加大飼養產絨量高、絨質好的種羊占羊群的比例,以達到在飼養成本不變的前提下,提高舍飼養羊的利潤空間。要大力推廣冷凍精液和鮮精人工授精技術,迅速提高羊只的生產性能,充分發揮優秀種公羊在提高羊群質量方面的特殊作用。及時淘汰生產性能、繁殖力低下的母羊,保持羊群的正常年齡結構,對沒有種用價值的公羔及早去勢、快速育肥及早出欄,加速羊群周轉。
枯草季節絨山羊的主要粗飼料應以玉米秸、豆秸、稻草、花生秧、地瓜秧和苜蓿干草為主,羊的日糧粗飼料應達3 種以上,其中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比例以7︰3 或6︰4 為宜。精料用玉米、豆粕、棉籽粕、麥麩、骨粉、食鹽、礦物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 等多種營養配合,以滿足羊的生長發育、繁殖需要,粗精飼料應視羊只的不同生理狀態和膘情確定其粗精比例,一般以7︰3 或6︰4 為宜。
做到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即在遠山和坡陡的荒山荒地栽植林木,在近山和平坦的荒山、荒地和荒灘種植牧草,或在耕地種植牧草,割草喂羊或制作干草備用。在野生牧草生長旺盛的季節,刈割天然牧草和灌木嫩綠枝條來解決夏季養羊的飼草問題。
遼寧省農作物秸稈資源十分豐富,為草食家畜提供大量的飼草資源,對農作物秸稈可通過切短、揉搓、青貯、青黃貯和壓制顆粒等多種方法來提高秸稈消化率和利用率,政府可通過養羊戶購買農機給予補貼的方式讓養羊戶更新飼料加工機械設備,大力開發秸稈飼料資源,鼓勵廣大養羊戶更好地發展絨山羊生產。
舍飼養羊運動不足,極易造成羊只虛胖,抗病力、繁殖力下降,因此在絨山羊產羔和配種前1 個月,對羊群進行強制性放牧,可到田間空地、河灘荒地等處放牧,每天2~3km,促進母羊發情,避免母羊難產,保證種羊有健康的繁殖體況。
遼寧絨山羊實施舍飼圈養后對疫病的抵抗力有所降低,因此要按照遼寧絨山羊的疫病免疫規程,做好各種疫苗的免疫接種,定期進行圈舍消毒和驅蟲、藥浴,經常保持圈舍清潔和干燥,保證羊只有一個良好、健康的生活環境,以減少各種疫病的傳染和寄生蟲的傳播。
綜上所述,在封山禁牧后采取以上對策,完全可以實現絨山羊的放牧飼養向舍飼飼養的平穩過渡,使絨山羊飼養業保持平穩、健康、快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