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會杰 河北省邢臺縣農業局 054001
布魯氏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稱波狀熱,是布魯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傳染病。該病屬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病情輕重不一的發熱、多汗和關節痛等癥狀,俗稱懶漢病和羊兒病。主要傳播因子是流產物、乳、肉、內臟和皮毛等。該病是由布魯氏桿菌引起的一種以全身系統損害為特征的人畜共患傳染病,人感染布病是來自于染疫的家畜,尤其是羊、牛等。人群對布魯菌普遍易感,青壯年男性由于職業關系,發病率高于女性。該病多發生于春未夏初或夏秋之間,與羊的產羔季節相關?;疾『笥幸欢ǖ拿庖吡?,但是再感染的病例也不少見。
(1)經皮膚黏膜直接接觸感染,如接產員、獸醫、飼養、放牧、皮毛加工、屠宰、擠奶直接接觸被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場和工具等,以及從事布病防治的醫生和檢驗人員等。
(2)經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經口腔和食道黏膜進入體內。如吃生拌或未經煮熟的肉類,進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的病畜肉類時,病菌自消化道進入體內;接觸污染物后,不洗手直接拿食物吃等。
(3)經呼吸道感染。人吸入了被布魯氏菌污染的飛沫和塵埃,如皮毛加工、飼養放牧和打掃畜圈衛生等。
(4)布病在人和人之間的傳染是罕見的,夫妻之間在潛伏期和發病期具有傳染性,但比例不到1%。布病患者和其他人之間不具有傳染性,可以在一起吃飯、擁抱和握手等。
(1)消滅傳染源。在未感染畜群中,控制布病傳入的最好辦法就是自繁自養,必須引進種畜和補充畜群時要進行嚴格檢疫,堅持“檢疫凈化、陽性撲殺”的原則,檢出的牲畜已沒有治療和利用價值,應一律屠宰做無害化處理,不得外賣。
(2)切斷傳播途徑。加強個人防護,防止經消化道傳染。各種乳和乳制品要加熱消毒后食用,切忌生食拌肉或未熟透的肉。與生肉接觸的物品要消毒,尤其是進入冬季人們喜歡吃涮羊肉時特別要注意,夾羊肉片要用專用筷子。防止體表接觸感染和呼吸道感染,接羔助產人員除備有工作服、橡膠圍裙、帽子、口罩和膠靴以外,還應內戴膠皮手套,不赤手接觸流產物。
(3)強化流通環節管理。外購畜必須具有當地動物檢疫部門開具的檢疫合格證明方可引進,并在引進后經隔離觀察2 個月后檢疫合格方可混群。清凈畜群每年至少1 次檢疫,發病畜群應每月檢疫1 次,撲殺陽性畜,直至全群連續2 次以上血檢全部陰性為止。
(4)認真做好環境消毒。各養殖場(戶)要切實做好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牲畜圈舍及街道的清圈消毒工作,牛羊的排泄物、流產物和死羔(犢)等污物要集中進行消毒和深埋等無害化處理。要定期對牛羊群集中飼養環境進行清理和消毒,在清理和消毒疫區時要注意個人防護,避免自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