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哲 遼寧省興城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125100
我國重大動物疫病種類繁多,呈逐年上升趨勢,且疫情復雜。養殖模式、公共衛生問題、生態環境變化均影響著動物疫病的流行。目前我國的防疫任務重,防疫手段和防疫技術相對落后,國家投入遠不能滿足防控工作的需要。對重大動物疫病的有效防控,是現階段動物衛生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要不斷探索重大動物疫病的科學防控策略。
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首先要求強化對飼養環節的管理,加強對飼養小區及養殖密集區的動物防疫監管,切實提高飼養環節防疫水平。要定期檢查動物健康狀況、飼養場衛生狀況、飼料及藥物使用情況等,做好免疫接種、疫病診治、消毒和無害化處理等工作。增強抵御重大動物疫病風險的能力,提高防控水平。
以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戶建設為重點,提高畜牧業生產的產業化和標準化程度,徹底實現人畜分離、場村分離,實行統一防疫、封閉管理、嚴格檢疫。加大免疫密度,強化免疫工作,確保將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疫病的強制免疫落到實處。對動物的飼養、屠宰和銷售等各個環節實行全程監控,對畜禽交易市場等也要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消除隱患,不留死角。
積極開展病原生態學、分子流行病學、免疫與發病分子機理、病原體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等方面的研究,摸清我國重大動物疫病的基本資料,建立完整的疫病流行病學數據庫和流行趨勢計算機模擬預測模型。重點進行重大動物疫病新型疫苗與鑒別診斷和快速診斷試劑、疫病預警預報、疫病凈化集成與示范等技術的研究,建立相應的技術平臺,形成集重大動物疫病科學研究、技術集成、產品開發、防控措施于一體的系統工程。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中重視人畜共患傳染病和進出口重大動物傳染病的防控研究,尤其注重重大外來動物疫病發生機理與監控的基礎與應用研究等。同時,盡快完善新技術并迅速加以推廣應用[1]。
(1)建立和完善重大動物疫病的預防機制。對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要遵照以預防為主的方針,對動物實行按計劃免疫,加強動物的常規性消毒、檢疫,阻斷傳播途徑。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安排好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的技術儲備和資金儲備,準備足量的消毒藥品、疫苗、消毒設備、防護用品和無害化處理設施等防疫物資,以備應對突發疫情。加強對養殖戶的培訓,包括動物防疫知識的宣傳普及、消毒和檢疫等常規措施的實施等,增強養殖戶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防疫能力,強化飼養管理。
(2)建立和完善重大動物疫病監測機制。及時制定疫情監測計劃,加強動物疫病巡查工作,對禽流感等常見的重大動物疫病,摸清其流行規律和發病特點,確保早發現、早匯報,為重大動物疾病的防控贏得時間。認真落實疫情舉報核查制度,凡接到疑似動物疫情的報告或舉報,馬上組織專業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認真調查核查,并采取相應措施,確保及時消除疫情隱患。
(3)建立和完善重大動物疫病應急處理機制。堅持“統一領導、反應及時、果斷處置”的方針,對疫情做到早發現、早處理。地方政府應及時建立重大動物疫病應急處理預案,建立應急指揮系統,組建應急隊伍,加強人員培訓,經常組織應急性演練,對疫情的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根據疫情傳播速度、流行范圍和趨勢將疫情劃分等級,進行分級處置。一旦出現重大疫情,立即啟動相應等級的應急預案,迅速撲滅疫情[2]。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建立防控重大動物疫病工作責任追究制度,做好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一旦出現疫情,應適時公開,這樣有利于得到多方支持,越多人參與疫情的防控工作,就越有可能在更短的時間內使疫病得到控制[3]。配套的法律法規體系是動物疫情防控的基礎保障,目前主要有《動物防疫法》《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大體適應了我國動物疫病的防控現狀,但相比發達國家嚴密、完善的法律制度還存在不盡如人意之處。為了更好地實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必須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
[1]李國燦.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策略探討[J].中國動物檢疫,2012年第29 卷第3 期第18 頁.
[2]劉瑞瑛.中國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策略的分析與思考[J].農業技術裝備,2010年10月第10 期第06 頁.
[3]周玉蓮.重大動物疫病的流行特點及防控策略[J].中國動物保健,2014年第10 期第2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