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潔麗 廣西藤縣金雞鎮水產畜牧獸醫站 543306
所謂“豬多病因呼吸性疾病”也稱“豬呼吸道綜合癥”,其特點在于誘病因素復雜,多是2 種以上混合感染,在臨床上以呼吸困難和呼吸雜音為基本特點,臨床可見噴嚏、喘咳、打鼾、流淚、流涕、肺啰音等,病初重點危害肺、氣管和鼻黏膜等,最終因機體免疫屏障受損、抵抗力不足而繼發其他感染。
該病的發病表現為多因子豬呼吸道疾病、復合性肺炎和呼吸道復合感染,呈高度接觸性傳染病,還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主要傳播途徑是經呼吸道黏膜感染,也可通過孕畜胎盤垂直傳染。寒冷季節發病較多,加之飼養衛生條件差、圈舍陰冷潮濕、擁擠和通風不良、寄生蟲等中間傳播媒介繁衍等最易引發疾病。
(1)病原微生物。首先是病毒性,如豬瘟、豬藍耳病、豬流感病毒等,其次是細菌性,如肺炎支原體、豬肺疫、豬鏈球菌等。此外,一些寄生蟲,如弓形體、附紅細胞體、蛔蟲等也能引起豬呼吸道癥狀。
(2)物理性刺激。主要是日常管理、操作或消毒防護不當,如使用強刺激性消毒劑,或舍內粉塵或有害氣體超標等,對豬呼吸道黏膜造成損傷,繼而產生其他繼發性感染。
(3)環境不良應激。各地四季溫差變化較大,一般以秋冬季晝夜溫度的變化幅度最大,若豬舍保暖措施不完善,以及久雨降溫,舍內陰冷潮濕,加之對外通風排濕不良,極易刺激豬的呼吸道黏膜,從而誘發呼吸性疾病。衛生治理及消毒不嚴,飼養密度過大,豬群流動頻繁等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人為傳播。
防治原則上應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最好采取綜合防制辦法加以控制。針對發病豬場,可采取緊急免疫接種、抗生素治療并結合科學的飼養管理,對癥控制繼發和原發性疾病。
(1)改善飼養管理。實行封閉式生產,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防止引入隱性感染豬。各生產環節采用“全進全出”的生產方式,每個單元、每批豬都要求相差不太大,來源相同,做好每批豬之間的間隔工作。加強消毒、隔離,防止外源性病原侵入。改善本場內部小氣候環境,適當降低飼養密度,加強通風透氣,保持空氣新鮮。做好人員的管理,規范操作程序。做好豬舍的夏天防暑降溫、冬天防寒保暖工作,提供合理的營養及控制豬場規模和存欄量等。根據自場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生物安全計劃,并嚴格執行。
(2)加強疫苗程序免疫。應嚴格遵照國家規定實施強制免疫,其他重大呼吸性疾病,已經研發疫苗的,應結合本場實際,以及本場發病史、當地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等,認真做好常見疾病疫苗免疫,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控制好地方主要呼吸性疾病的感染率。
(3)重癥治療。該病重癥治療普遍適用的優勢組方為“黃芪多糖或雙黃連注射液0.2mL/kg+頭孢噻呋鈉或氟苯尼考(0.05~0.1g/kg)”,混合肌注,1~2 劑/天,連注2~3 天;同時另側頸部肌注復合維生素B 注射液,1 劑/天,連注2 天,可幫助患豬迅速恢復食欲。若極度虛弱、脫水、輕微神經癥狀者,可靜滴或靜注5%~10%糖鹽水200~500mL+碳酸氫鈉液100~200mL+對癥劑(抗驚厥、解痙、抗心衰、緩解酸中毒等),一般1劑/天,連注2~3 天,對提高重癥治愈率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