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 博 侯金亮 孫海濤
(華北理工大學 河北·唐山)
(一)含義。低碳經濟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低碳從字面上狹義的理解就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較低,廣義是指溫室氣體排放較低。低碳經濟是在全球氣溫變暖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目的,其經濟發展模式提倡三低,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以最少的要素投入獲取最大的發展,最終實現社會經濟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二)特點。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能夠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夠為人類創造出更高生活水平,與傳統經濟相比它具有以下五個特點:
1、先進性。傳統經濟三高特征,即高排放、高污染和高消耗,這種特征使能源、資源日益枯竭,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而低碳經濟提倡三低,即低排放、低污染和低消耗,社會福利、生活質量不會因為低排放而降低,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具有明顯的先進性。
2、全面性。低碳經濟涉及了技術、環境、能源或產業等多個方面。它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參與進來,既包括科學技術的應用、環境的保護、能源安全的調整及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當然更需要健全的相關法律制度和完善的市場機制,才可以實現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3、經濟性。低碳經濟的發展要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人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不應以減速經濟的增長和降低人類的幸福指數為代價。
4、技術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將對低碳經濟的發展產生強大的推動力,這要求我們不斷創新大力推廣新能源技術、節能減排技術,積極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不斷改進國內落后狀況,高度重視全球氣候的變化。
5、目的性。發展低碳經濟要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生存環境改善為目的,不應該以犧牲環境、氣候惡化為代價,必須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視,最終才能實現雙贏。
一方面發展縣域低碳經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而以人為本的要求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要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而發展低碳經濟,是立足于當前經濟發展形勢下提出的,要想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改變以前“高碳型”的經濟發展模式,采用“低碳型”經濟發展模式,把低碳經濟的理念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另一方面河北省具備豐富的低碳化的可再生能源,發展低碳經濟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合理利用開發這些可再生能源將有效地改善河北省的能源和產業結構。但是,目前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是“高碳經濟”特征明顯,即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低產出,不符合“低碳經濟”發展的理念,也不利于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因此,要想推動縣域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走低碳經濟的發展之路。所以,目前形勢要求縣域發展低碳經濟,發展低碳經濟已是大勢所趨,這也為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奠定了基礎。
(一)能源結構不合理。河北省是我國煤炭生產和消費的大省之一,并且近十年其產量和消費量一直呈穩步增長的態勢,其煤炭消耗占一次能源消耗的比重基本上也呈遞增態勢,由2003年的85.7%,增長到2012年的89.6%,而我國能源消費中,煤炭所占比重高達69.5%,河北省高出全國平均水平將近20%,更是遠遠高于國外,這也算是我省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見,河北省在經濟發展中呈現的“高碳”特征,跟煤炭消費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高是分不開的。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河北省在治理環境污染及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將面臨嚴峻的挑戰。(表1)

表1 河北省不同能源占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
(二)產業結構不合理。不同的產業產生的碳排放不同,能源消耗也不同。在三次產業中,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產生的碳排放量很少,有些還是無碳的行業,只有第二產業產生的碳排放量及能源消耗最大,而河北省三大產業中,第二產業在經濟增長中貢獻最大,占據主要地位。數據顯示,1990年到2010年20年間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占地區總值的比重由43.2%增加到52.5%。其中,鋼鐵、化工行業均為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所以產生的碳排放量相應就較高。由此可見,河北省這種過分依賴第二產業發展的模式從眼前利益看是迅速拉動經濟的增長,但是從長遠利益看,是以犧牲環境及資源破壞為代價的,是不科學的,也是不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
(三)經濟增長速度過快。河北省經濟增長過快一方面是由于第二產業較快速度的增長;另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這兩方面導致河北省經濟呈“高碳經濟”態勢。
在第二產業中,工業排放中的碳排放占90%以上,所以說第二產業的快速增長勢必以較多碳排放為代價。且河北省能源消費以2000年為界限,2000年之前呈緩慢增長態勢,2000年以后,由于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能源消費總量增長速度有所提高。由此可見,河北省的經濟增長是帶動河北碳排放總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在城市化進程中,由城市引起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75%,主要源于城市房屋建設、道路建設會直接產生許多碳排放等。數據顯示,2010年河北省城鎮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只有45%,河北省十二五規劃要求2015年城鎮化率達54%,2020年實現64%左右,其中人口將有1,655 萬人增加到3,760 萬人,這無疑將對河北省碳排放總量降低帶來巨大壓力。
(四)低碳經濟體系不完善。目前,河北省還沒有完善的低碳經濟體系負責低碳經濟的宣傳、推廣。廣大民眾對低碳的概念還不十分了解,更沒有認識到低碳經濟的重要性。一些地方政府和地方企業為了自己的私利,引入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破壞耕地為代價發展地方經濟,從短期看,可能會增加一部分人的收入,但是從長遠看,將會為此付出很大的代價,不利于可持續發展。因此,要建立一個功能完備、覆蓋面廣的體系已是大勢所趨。
(一)能源結構低碳化。對于河北省而言,煤炭占其全部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90%以上,其燃燒將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及含碳氣體,因此要減少這種污染,一方面就要優化合理利用煤炭,逐步降低煤炭在河北省能源供給中的比重。可以通過提高煤炭洗選的比例和技術水平或開發推廣高效燃煤發電機組;另一方面大力推廣合理開發可再生能源,比如開發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河北省在這方面具備優勢,其張家口和承德等地具有豐富的風能、太陽能,這些可再生能源污染小、碳氣排放少,有些甚至可以實現零排放。
(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河北省三大產業中,第二產業占主導地位,一方面拉動了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也產生了大量的碳氣排放。要改變這種局面,單靠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政府、市場、企業共同努力。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在引導研發高新技術、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基礎設施等方面,要發揮好宏觀調控的作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在政府做不到的地方要發揮好自發調節的作用,這兩只手缺一不可,只有結合起來才能推動市場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引導低碳消費生活方式。河北省經濟增長過快導致河北省經濟呈“高碳經濟”態勢,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我們要積極的引導公眾改變高碳消費的生活方式,大力宣傳、鼓勵低碳消費。所謂低碳消費方式,就是指不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倡導綠色消費、減少碳氣排放為目的的消費方式,使污染降到最低程度或實現零污染,最終實現資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四)完善低碳經濟政策體系。河北省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制定明確的發展低碳經濟的相關政策目標以及完善的政策體系,政策目標要能夠引導企業積極融入到低碳經濟發展中來,要能夠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保持一致;政策體系主要從低能源政策、低碳技術政策、低碳產業政策和低碳消費政策這四個方面考慮,分別包括能源技術、能源節約及能源可再生政策、減排及碳封存技術政策、限制高碳產品的進口和生產、積極生產低碳產品的產業政策以及綠色采購、物流、包裝等政策,最終實現低碳發展這一共同目標。
[1]郭鋒,金起文.河北區域經濟如何實現向低碳經濟轉型[J].經濟導刊,2011.1.
[2]安紅霞.科學發展觀視角下的低碳經濟發展路徑研究——以河南省為例[D].北京交通大學,2011.7.
[3]楊洪艷.河北省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及對策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2.5.
[4]李琛.河北省低碳經濟發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5.
[5]劉遵峰,宋博.河北省縣域低碳經濟發展的SWOT分析[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