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為++李波
摘 要:傳統牽引供電遠動系統調度指揮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目前高鐵運營管理需求,相對于高鐵的發展速度已經滯后,牽引供電遠動系統的系統能力及日常管理功能的升級,將直接提升沿線牽引供電及電力設施的調度維護管理水平,增強牽引變電所值守的無人化、信息化程度。該文針對沈陽鐵路局既有牽引供電遠動系統的情況,結合路內已建成的成熟調度所運營經驗,提出沈陽鐵路局新牽引供電調度系統的建設思路,以便更好地適應鐵路局管內路網的快速發展和完善。
關鍵詞:遠動系統 調度指揮 系統組網 信息安全
中圖分類號:U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b)-0011-02
目前已開通的調度所級牽引供電遠動系統采用“深度集成+系統互聯”的體系架構,在供電專業內部深度集成了供電監控與數據采集系統(PSCADA)及供電維修管理信息系統(PMMIS),完成與牽引供電和電力配電專業相關的電力調度和固定設備的維修任務。在專業外部進行廣泛的互聯互通(運營調度系統、綜合視頻監控系統、綜合維修管理信息系統以及既有線電調系統實現雙向的互連互通;與火災報警系統(FAS)、時鐘系統、國家電網調度系統實現單向的互連互通)。
沈陽鐵路局目前路網規模已經形成,但是2030年前將有6000公里路網進行電氣化改造。隨著鐵路電氣化率逐步提高,牽引供電及電力調度系統重要性也相應提升,因此急需加快沈陽局牽引供電遠動系統的建設腳步以滿足將來的調度指揮。
1 既有高普速遠動系統分析
目前沈陽局調度所高速鐵路PSCADA系統利用哈大客專建設由交大光芒公司提供的GM6000系統為系統框架,目前已經初步具備了高速PSCADA系統的模式,需要在后期項目建設中進一步補充完善系統設備,加強與運調、通信、CTC等系統的接口管理,并通過新建調度所的功能實現對總公司調度系統的信息上傳,并與相鄰路局互聯互通,實現對局界處被控站的管控。
既有普速系統為2005年改造哈大線調度系統作為基礎架構建設完成,系統設備為北京南凱提供的NK6000系統。
2 路局牽引供電遠動系統組織結構及功能
系統應與鐵路總公司調度指揮中心銜接,將數據信息上傳備份。部部中心-局調度中心-被控站三級調度組織管理關系,見圖1。
根據運營經驗及調度管理相關規定,路局級調度所牽引供電系統應具備以下功能,用來滿足運營部門日常管理調度功能及事故搶修要求。
系統還應該具有良好的擴展功能,以實現鐵路大規模建設對調度系統擴容的需求。
3 調度所建設架構
牽引供電遠動系統采用分層、分布式的結構,系統分為調度管理層、通信傳輸網絡層和現場設備層。調度管理層設在調度所內。網絡通信層包括連接部調度中心與調度所之間、調度所與現場設備層之間、調度所與供電段之間的通信傳輸承載網絡。現場設備層包括設置在沿線的變配電所綜合自動化系統、RTU等。見圖2。
系統結構采用客戶機/服務器模式。主網設備采用三層交換機,網絡協議采用TCP/IP協議,局域網速率為100/1000Mbps。網絡采用雙網冗余配置,并行工作方式。在正常運行時,網絡采用網絡負荷均衡技術,實現雙網同時工作并合理分擔負荷量。
3.1 數據處理網
遠動系統數據處理網絡設置數據庫服務器組、應用及通信服務器組、接口服務器組。數據庫服務器組中包括歷史數據服務器、配置服務器、備份服務器。接口服務器組包括接口服務器、WEB服務器。
3.2 存儲系統
采用SAN存儲局域網結構,共配置2臺冗余備用的SAN全光纖交換機,1臺光纖磁盤陣列,1臺光纖磁帶庫,為牽引供電遠動系統中歷史數據及靜態數據的本地存儲及備份提供服務。
3.3 數據采集網絡
由前置通信服務器組和數據采集交換機組成,將現場信息數據錄入分析后傳輸至數據處理網。
3.4 復示系統
由數據處理網上的復示服務器出口引出,經由兩路專用復示通道將計劃管理、現場數據、視頻信息等內容傳至供電段的復示終端,來指揮檢修人員進行日常維修任務及事故搶險。
綜上所述,并結合鐵路總公司頒布的相關信息化安全要求文件,在系統內部接口、系統與其它系統(運調、CTC、國網電調等)之間應該設置信息網絡安全邊界等保障措施,建立一套成熟、安全、可靠并具有高擴展性的遠動系統。
4 結論
該文在分析路局既有系統基礎上,借鑒已開通調度所遠動系統架構的建設方案,針對沈陽鐵路局既有牽引供電調度特點,提出了新系統的建設思路,有利于加強沈陽鐵路局管內牽引供電設施日常維護管理。
參考文獻
[1] 張明光.電力系統遠動及調度自動化[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
[2] 吳文傳,張伯明,孫宏斌.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3] 姚群.鐵路電力遠動系統[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