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薇
摘 要:科技全球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重要的發展潮流,科技的的價值已經滲透進社會生活的各個部分,其核心在于科學技術知識跨國界的、相互融合和交互的流動趨勢,這也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全球化使得中國機遇和挑戰并存,同時也使得中國的知識分子能夠在更深層次上思索自身的價值以及應當承擔的歷史使命。當代知識分子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注重科學與人文的學科交融,努力建立有利于創新的科技生態系統,傳播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
關鍵詞:科技全球化 知識分子 使命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b)-0214-01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于2014年11月中旬在北京召開,本次APEC會議達成的共識將會直接影響到中國乃至亞洲、全球的經濟發展趨勢及經濟格局和政治格局。這是全球化的典型案例,除了APEC以外,各式各樣的區域合作組織都在一定范圍內根據一定的需要而存在,如世界貿易組織(WTO)、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等等。全球化趨勢逐漸由最初的經濟形態慢慢向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以及科技全球化發展、深入及滲透。隨著以微電子技術為主的新技術革命和科技的不斷發展,科技全球化無疑已成為人類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帶動著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1 科技全球化的內涵
科技全球化的內涵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知識呈現出跨國界的、相互融合和交互的流動趨勢。其實質是指科技活動的主題、領域和目的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認同,科技活動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與合理配置,科技活動成果實現全球共享,以及科技活動規則與制度環境在全球范圍內漸趨一致的發展過程[1]。在全球化的潮流引領下,各國(地區)科技共同協調、融合、交互的發展過程,內容涉及科技活動、科技政策、科技范式、科技影響、科技人才等。在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浪潮中,高科技無疑是加深世界相互依存以及影響人類生活的重要因素。而這種科技活動已遠不僅僅局限于一國之內,科技政策、科技人才、科技項目、研究資源、研究對象、研究成果、甚至科技影響和作用都帶上了國際性的色彩,具備了全球的影響力。
2 科技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影響
科技全球化給中國所帶來的,不僅是機遇,也是一種挑戰。其表現和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加快調整了對外科技合作的布局,制訂了一系列對外科技合作的方針政策和基本制度體系,逐漸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廣領域、高層次的國際間、區域間科技合作新格局。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視中國為平等合作伙伴,建立了較豐富的科技合作與交互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科技的飛速發展,從而為綜合國力的提升積淀了強勁的基礎。
二是科學研究的全球化趨勢在不斷加強,成效顯著。政府、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國企乃至大型私企都在積極推進和組織科學研究領域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科學研究國際合作項目、經費和交流人數逐年增長,形式和渠道也慢慢豐富和拓展。這對中國的科學研究的成效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成果也較為突出。
三是科技人才的全球性流動速度不斷增加,人才流動的數量也逐漸加大??萍既瞬旁诋敶洕l展和綜合國力的競爭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2]。發達國家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科研實力以及優渥的人才政策,吸引了大批各類世界頂級人才。對中國而言,一直在努力改善人才的流失這一尷尬局面,并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改進和調整科技人才的引進機制和政策,加之經濟的穩步提升、發展的機遇,科研環境的改善,科技人才逐漸回歸。
3 當代知識分子的使命
面對科技全球化洪流的挑戰與沖擊,知識分子應該注重科學與人文的學科交融與精神聚合,在更多元、更廣闊、更開拓的視野和角度上,思考整個中華民族的前途,擔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
一是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科技全球化將不同民族、不同社會制度的人以科技水平與經濟實力為紐帶連接在一起,共同發展經濟,提升綜合國力,同時也要防止脫離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正確軌道。因此,要使科技與民族文化相融合,需要我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堅定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在多種科技和文化的互動過程中,既要有民族獨立意識,也要有文化自覺和道路自信。
二是自覺主動的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和專業知識,注重科學與人文的學科交融,自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智慧,在批判中繼承和發展科學技術文化,同時要與時俱進,自覺吸收科技全球化的精髓,積極參與國際科學技術交流與合作,主動開發和研發國際科技項目,充分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科技能力和科技水平,推動建構在新技術發展基礎上的先進文化社會,推動傳統科技文化、民族文化走向現代化。
三是要努力建立有利于創新的科技生態系統。科技對國家創新體系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萍嫉膭撔?、演化與變革,是借助一個有生命力的構架模式來取代傳統構架模式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看,當科技創新成為當今社會發展主要動力的時代背景下,社會的發展應當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調整和改進,才能更好地維持和促進創新實踐的發展,并最終體現出較傳統模式發展方式下更為明顯的社會進步。
四是要以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為己任,傳播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皼]有現代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沒有科學技術的高速度發展,也就不可能有國民經濟的高速度發展”[3]。一個民族如果不具備先進的科學文化素質,就難以在世界競爭中立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發展目標更無從談起。必須用科學的方法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加深入地發掘科學技術的理論價值與實踐價值,為創造與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4 結語
我們應以更加積極和開放的心態,統籌科技全球化的整體布局,建構科技價值觀,實施科技的可持續發展,充分調動科技的潛力,利用好科技成果,為真正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00)》課題組.科技全球化及中國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0(9):4-8.
[2] 張延茜.當代科技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及動因研究[D].四川:成都理工大學,2009.
[3]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