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運
【摘 要】從1929年10月至1930年10月,贛西南地區數十萬群眾,配合江西地方紅軍武裝以及毛澤東、朱德等率領的工農紅軍,九次攻打吉安城,毛澤東詩詞稱之為“十萬工農下吉安”,毛澤東是“十萬工農下吉安”歷史壯舉的總導演。
【關鍵詞】毛澤東;朱德;“十萬工農下吉安”
從1929年10月至1930年10月,曾山等指揮贛西南地區數十萬群眾,配合黃公略、曾炳春等率領的江西地方紅軍武裝,以及毛澤東、朱德等率領的紅四軍、紅一軍團、紅一方面軍,九次攻打吉安城,史稱“九打吉安”,毛澤東詩詞稱之為“十萬工農下吉安”。毛澤東是“十萬工農下吉安”歷史壯舉的總導演。
一、毛澤東與吉安的不解之緣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與毛澤東的名字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是毛澤東創建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和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地方。1927年10月,在袁文才、王佐的接應下,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抵達井岡山中心區域茨坪、大小五井一帶,將革命的紅旗插上了井岡山。各方革命力量匯聚在井岡山,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和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余部及湘南農軍在井岡山會師,成立了紅四軍,后來,萬安農軍、彭德懷率領的紅五軍相繼上井岡山,壯大了井岡山革命武裝力量,打破了湘贛敵軍的“進剿”、“會剿”,鞏固和發展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紅四軍主力下山后,在贛南閩西得到發展,組建了紅一軍團,不久,與紅三軍團合編為紅一方面軍,被稱譽為“天下第一軍”。井岡山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的光輝起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篇,是毛澤東思想開始形成的基地,毛澤東撰寫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對本本主義》五篇著作均在這一時期發表。
東固會師是中共黨史上具重要意義的事件,為毛澤東提出建立全國蘇維埃政權奠定了思想基礎,“東固會師成為毛澤東創建中央蘇區的起點”。①1929年2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主力到達東固革命根據地,與李文林等率領的江西紅軍獨立第二、四團勝利會師,史稱東固會師。東固會師使紅四軍得以在東固休整一個星期,安置了傷病員,補充了給養。東固會師直接促進了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東固革命根據地是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奠基石,成為連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與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橋梁和紐帶。毛澤東在長汀致中共福建省委并轉中央的報告中說:“一般工作的重心,我們意見:宜在江蘇、直隸,紅軍小區域蘇維埃個數加多。這不僅在湘贛粵閩等地,江蘇北、皖鄂北、豫南、直隸都應有紅軍及小區域蘇維埃之創立?!雹贃|固會師促進了紅六軍、紅二十軍的誕生,東固成為紅六軍、紅二十軍的發祥地。1930年7月,奉中共中央指示,紅六軍(已改稱為紅三軍)和紅二十軍一起編入紅軍第一軍團,成為紅軍主力部隊之一。1936年毛澤東同斯諾談話中說:“一九二八春天,由李文林和李韶九領導的游擊隊,開始在江西的興國和東固活躍起來。這個運動以吉安一帶為根據地,這些游擊隊后來成為第三軍的核心,而這個地區本身則成為中央蘇維埃政府的根據地”。②東固革命根據地是紅軍三次反“圍剿”的主戰場,是紅軍戰略戰術原則形成的基地,是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的接力站,東固革命經驗影響到湘贛等革命根據地。毛澤東明確指出:“單純的流動游擊政策,不能完成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任務,而朱德毛澤東式、賀龍式、李文林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據地的,有計劃地建設政權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是經由鄉赤衛隊、區赤衛大隊、縣赤衛總隊、地方紅軍直至正規紅軍這樣一套辦法的,政權發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擴大的,等等的政策,無疑義地是正確的。必須這樣,才能樹立全國革命群眾的信仰,如蘇聯之于全世界然。必須這樣,才能給反動統治階級以甚大的困難,動搖其基礎而促進其內部的分解。也必須這樣,才能真正地創造紅軍,成為將來大革命的主要工具??偠灾仨氝@樣,才能促進革命的高潮?!雹?/p>
二七會議是中共黨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會議。1930年2月6日至9日,毛澤東和贛西蘇維埃政府主席曾山在吉安陂頭主持召開了中共紅四軍前委、贛西特委和紅五軍、紅六軍軍委聯席會議,史稱陂頭會議,也稱二七會議。會上,毛澤東作關于政治形勢和今后任務的報告。會議分析了以江西為中心的閩、粵、浙、贛、湘五省武裝斗爭形勢,討論了有關政治、土地、紅軍、黨的組織、蘇維埃等重要問題。會議確定贛西南黨的主要任務是:擴大蘇維埃區域、深入土地革命和擴大工農武裝。會議批評了贛西南地區遲遲不分配土地、按勞動力和耕作能力分配土地的不利于貧農而利于富農的右傾錯誤,肯定了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辦法。會議根據《井岡山土地法》、《興國土地法》制定了一個更為完備的四章三十三條的《贛西南土地法》,又稱《二七土地法》,對沒收、分配土地的原則、標準以及廢除債務、繳納土地稅等方面作了新的規定。會議決定:集中紅軍第四、五、六軍,奪取江西全省政權,第一步先打吉安,肅清吉安外圍之敵。為了統一領導紅軍和地方黨組織,將紅四軍前委擴大成為領導紅四軍、紅五軍、紅六軍和贛西南、閩西、粵東江革命根據地的中國共產黨共同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前委書記。會議將贛西特委、贛南特委合并為贛西南特委,劉士奇任書記。會議還決定成立紅軍第六分校,朱德任校長,毛澤東任政治委員。關于這次會議的重大意義,毛澤東在延安時期曾回憶說:“1930年2月7日,在贛南召開了一個重要的地方黨會議,討論今后蘇維埃的綱領。當地黨、政、軍代表都出席了會議。會上詳細討論了土地政策的問題,由那些反對分配土地的人所發動的反對‘機會主義的斗爭被打敗了。會議決定分配土地,加速建立蘇維埃,在這以前,紅軍只是組織地方的和鄉的蘇維埃,在這次會議上,決定了建立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對于這個新的綱領,農民報以熱烈的擁護,這有助于在后來的幾個月中打敗國民黨軍隊的‘圍剿?!雹?/p>
毛澤東在吉安陂頭創作了“十萬工農下吉安”光輝詞篇。毛澤東詩詞《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生動描述了“十萬工農下吉安”的歷史壯舉:“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睋|固革命根據地史研究專家丁仁祥考證,毛澤東《減字花木蘭·廣昌路上》一詞,作于1930年2月9日,地點是陂頭村,即今江西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鄉渼陂古村,詞中“命令昨頒”是指1930年2月8日二七會議作出的圍吉安城的命令。①endprint
二、朱毛紅軍攻占吉安,成立江西省蘇維埃政府
紅軍和贛西南革命武裝連續九次攻打吉安縣城,前八次失利,第九次取得了成功。1930年8月23日,紅一、三軍團會師于瀏陽永和市,成立紅一方面軍,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政委。9月12日,毛澤東同朱德簽發撤圍長沙、進占萍鄉、株洲等處待機的命令。9月13日,毛澤東隨紅一方面軍總部到達株洲,主持召開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會議,初步總結紅一方面軍圍攻長沙的經驗教訓,研究下一步行動計劃。毛澤東在會上兩次提出“占領吉安、爭取江西”的計劃。會議接受了毛澤東的意見,作出了由株、萍兵分兩路回師襲擊贛敵,奪取吉安的戰略決策,并頒布命令:紅一軍團攻取吉安,紅三軍團攻取峽江、新干。9月26日,中共贛西南特委接到紅一方面軍總前委來信,立即在陂頭召開常委會議,對配合主力紅軍攻打吉安的行動作出部署。曾山回憶說:“1930年10月攻打吉安,也就是第九次攻吉,這次攻吉紅軍主力部隊還未來之前,毛主席就派了一個姓朱的參謀長和我們接頭,同我們一起研究地方武裝和群眾如何配合紅軍主力部隊打下吉安?!雹?月28日,紅一方面軍全部到達袁州地區,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會議,討論紅一方面軍的軍事行動問題。9月29日,毛澤東在袁州同朱德一起簽發命令,令紅一軍團于9月30日向吉安前進。9月30日,毛澤東在袁州再次主持召開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會議,就中共中央長江局代表周以栗的報告和紅軍行動問題進行討論。毛澤東說服了周以栗,經周以栗同意,會議決定不再攻打長沙,先打敵軍力量比較弱的吉安。10月2日,毛澤東同朱德率紅一軍團從分宜到吉水阜田,簽發紅一軍團進攻吉安的命令:“決定于四日拂曉總攻吉安城?!?0月3日,紅軍大部隊由吉水阜田分五路進發,到達吉安城外山前村(今吉安市郊長塘鄉),紅軍總部立即在吉安城北的山前村下達攻城命令:紅四軍為左翼,向螺子山、真君山之敵出擊;二十軍為正面,向真君山、天華山一線之敵佯攻;三軍與十二軍為右翼,向神崗山、天華山一線之敵攻擊。這個命令,史稱《山前命令》。當晚,紅四軍提前發起攻擊,因地形不熟悉而沒有奏效。10月4日,贛西南蘇維埃政府主席曾山率領10萬余贛西南地方武裝和人民群眾配合紅一方面軍總攻吉安并占領吉安城,“九打吉安”取得了勝利。10月7日,吉安13萬群眾和紅軍一起在吉安城中山場舉行攻克吉安慶祝大會,毛澤東、朱德等出席大會并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大會宣布成立江西省蘇維埃政府。
江西省蘇維埃政府,是繼湖南蘇維埃政府之后,在全國公開宣布成立的第二個省級蘇維埃紅色政權。江西省蘇維埃政府的成立,使江西紅色區域的革命斗爭有了統一的領導機關,并為中央蘇維埃區域的形成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毛澤東在1929年4月提出的“一年爭取江西”的計劃,至此基本上得到實現。
三、“十萬工農下吉安”的偉大意義
在土地革命戰爭中,吉安是紅軍攻打時間最長、攻打次數最多的一座中心城市,也是紅軍占領時間較久的一座中心城市,毛澤東、朱德等紅軍領導人在吉安縣城居住了40多天,直至第一次反“圍剿”前夕,才撤離吉安城。毛澤東在《紅星報》上撰文記載了紅軍占領吉安的情形:“第二天紅旗子的大隊伍進城,共產黨機關與地方蘇維埃機關也進城了。城內的工人及無數的貧苦群眾都跑到街上熱烈的來歡迎紅軍……接著就是以后許多日子不斷的群眾大會呀!擴大紅軍呀!各縣群眾來看紅色的吉安呀!轟轟烈烈,把個吉安城成了新世界”,“這次的占領吉安,是有極大的政治意義”,而且“在全國有很大的影響”。①
(一)紅一方面軍占領吉安后擴軍八千人,紅一軍團工兵連在吉安成立,被譽為我軍“工兵始祖”。
(二)在吉安聚集了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眾多中國革命的優秀人才,為中國蘇維埃運動提供了實踐基地,為我黨我軍學會治國安邦的藝術作了成功的嘗試。
(三)毛澤東在吉安開展了著名的“吉安調查”。1930年10月4日至11月21日,毛澤東為了深入了解贛西南蘇區土地革命斗爭情況,貫徹執行“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在曾山、古柏、陳正人等的幫助下,在隨紅軍進駐吉安城中,以及從峽江回到吉安,又從吉安赴永豐途中的一個半月時間里,進行了一系列調查研究活動,撰寫了一組調查報告,包括《贛西土地分配情形》、《江西土地斗爭中的錯誤》、《分青和出租問題》以及《東塘調查》、《大橋調查》、《李家坊調查》、《西逸亭調查》等農村調查文章。毛澤東的“吉安調查”豐富了黨的土地革命路線的內涵,為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戰略方針的實施提供了決策依據,以確鑿的史實雄辯地說明了贛西南革命根據地是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勝利的重要基地,成為“中國蘇維埃臨時政府的胎盤?!雹?/p>
(四)毛澤東和朱德在吉安指揮紅軍取得了中央蘇區第一、二、三次反“圍剿”戰爭的勝利,吉安因此成為紅軍戰略戰術原則和毛澤東軍事思想形成的重要基地。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戰爭的前三次主要在吉安境內進行,吉安蘇區是紅軍第一、二、三次反“圍剿”戰爭的主戰場,第一次反“圍剿”之龍岡戰斗,第二次反“圍剿”之白云山戰斗、白沙戰斗、中村戰斗,第三次反“圍剿”之方石嶺戰斗、老營盤戰斗,均發生在這里。這些戰役戰斗的勝利,不僅打破了國民黨軍的“圍剿”,而且促進了紅軍戰略戰術的初步形成。
毛澤東在吉安的革命活動豐富多彩,“十萬工農下吉安”是一個亮點?!笆f工農下吉安”不是孤立的“九打吉安”的戰斗,而是中國革命史上波瀾壯闊的偉大事件,是井岡山、東固革命斗爭的延續,是創建贛西南革命根據地的壯舉,是建立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奠基石,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作者系井岡山大學人文學院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