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銳
學校要發展,離不開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也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團隊。學校的中層干部是校長的左右手,是學校的主要管理層,是校長決策的參謀。這個群體需要思想端正,業務過硬,能吃苦,組織協調能力好,有獨立見解,能獨當一面,能成為校長和教師之間聯系的紐帶。反之,如果學校的中層干部能力平平或者工作消極,將會給學校的各項工作帶來很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對學校決策執行和政策落實形成阻礙。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個好校長等于一所好學校。可筆者認為,一個好的管理團隊能造就一所好的學校。那么,校長應該如何選拔好中層干部,應該如何培養好中層干部,使他們能夠做,愿意做,做得好呢?
一、慧眼識才——選對人
校長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慧眼,善于發現下屬身上蘊藏的潛能,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亮點、閃光點和弱點,并能揚長避短,實現最優化的管理。善于識人、用人的校長才是合格的校長。一所中職學校,少則百余名教師,多則數百名教師,這些人當中不乏優秀人才。校長在選擇中層干部時,要讓那些業績突出、工作能力強、有事業心、有良好群眾基礎的教師充實到中層隊伍中來,通過他們的示范作用,引領和帶動其他教師。
二、知人善任——用對人
學校中層領導干部也要競爭上崗,注重其心理素質的鍛煉和提高。當今的社會充滿競爭,在學校選拔中層領導干部的工作中,要注意引進競爭機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讓更多優秀中青年教師積極參與競聘上崗工作。校長要知人善任,絕對不能搞任人唯親。另外還要注意,既然是競爭,就會有成功和失敗,校長要注意正確引導參與者,教育他們在追求競爭結果的同時,更加注重參與過程,因為鍛煉自己才是目的。這里要明確以下幾點:在競爭中毛遂自薦是對自己的肯定;推銷自己是一種自我評價;制訂工作計劃是為自己確立奮斗目標;評委的評議是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和方法;無論成功與否,都不要忘記為自己加油。這樣,可以使參與競爭的教師既能分享成功的喜悅,又能接受失敗的考驗、吸取教訓、總結經驗。
案例:某年暑假,某學校由于人事變動以及學校實際工作的需要,組織開展了中層干部競聘活動。教務主任這個崗位有兩個青年教師同時參加競聘。A教師個人素質好,教學能力強,受到老師們的歡迎。但心直口快,容易得罪領導。B教師工作能力一般,為人“機靈”,與老師們關系一般,但受到領導喜愛。最終,在校長“精心安排”下, B教師如愿以償擔任了教務主任,而A教師則擔任了“比較輕松”的教科室主任。在后來的工作當中,A教師主動帶頭寫教學隨筆、教學論文,并影響著一批青年教師加入到教科研的行列中。而B教師,由于能力一般,人緣也一般,工作難以開展。最后,校長不得不在眾人的“建議”下,對學校中層干部進行了調整。
由此可見,校長在用人上要堅持任人唯賢,善于發揮個人的長處,合理安排工作,做到知人善任。反之,如果中層隊伍“錯誤配置”,將會嚴重影響學校整個領導班子的工作效能,甚至會產生內耗,阻礙學校正常工作的開展。
三、傾力培養——教會人
(一)角色培養
1.奉獻意識
中層干部作為學校管理層的一員,其角色與普通教師相比,有很多不同之處。中層干部要有崇高的理想,能為教育事業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中層干部需要比一般教師有更高的自我定位,有更強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甚至當學校工作需要時為了集體能“犧牲”小我。中層干部切不可覺得自己是學校的管理層成員,就產生享受多一些、付出少一些的錯誤心理。
2.責任意識
“在其位,謀其政?!睂W校中層干部是學校的核心力量,對自己分管的工作具有領導作用。工作中,不能校長推一推,才動一動,而應該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每一位中層干部,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態、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在本職范圍內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如若不然,不僅會影響學校工作的進程與質量,還會降低教職員工對學校領導班子的信任度。
3.自律意識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層干部作為學校領導班子的一員,其一言一行時時刻刻都處于教師的監督之中。所以必須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則。中層干部處理事務時,要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對親近者、擁護者不偏袒、不護短;對疏遠者不排斥、不冷落,對待與自己意見不一致的人也要寬厚大度,不能隨意指責,更不能以勢壓人。
4.服務意識
中層干部要明確自身的服務者角色,在管理工作中盡量不以單純發號施令的方式安排工作。在履行職責時,絕不能以領導者自居而凌駕于教師之上。在工作中應該盡可能地為教師考慮,為教師排憂解難,一切從方便教師的工作和學生的學習出發。只有認清自己的地位與作用,樂于奉獻,關心他人,才能在教職工中樹立起威信,更好地開展工作。
(二)能力培養
1.執行能力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保羅·托馬斯在《執行力》一書中有這樣的論述:“作為經理人,作為領導,我們缺乏的就是執行力。”同樣,我們的學校不缺少思想,不缺少制度,不缺少計劃,缺的就是執行力。
在學校日常工作中,每當校長在督導工作的進展情況時,一些中層干部往往會說:“這事我安排了,我跟誰誰交代過了……”中層干部是學校方針政策的執行者,而不是決策者,在遇到一些需要他人協助才能完成的工作時,除了分配任務,還應做好督促、檢查和落實工作,從始至終對這項工作負責。還有一些中層干部由于本身對學校一些決策的不認可,所以在接受任務后,以各種理由推諉,或者打折扣完成任務。這些都是中層干部執行力不夠的表現。作為中層干部,對學校的決策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與校長及時溝通,但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執行。只有這樣,學校的工作才能有效運行。
當然,對于中層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阻力,校長應該為其排憂解難,使他們在工作中能夠執行,敢于執行。
2.組織能力
中層干部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校決策的執行者,又是分管工作的“當家人”。中層干部對本部門的工作負責具體組織貫徹落實,這是中層干部最重要的能力,需要依靠自己的工作團隊或者全體教師,是把可能變成現實、把藍圖變成業績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指揮得當、調控有力、激勵有方。
例如,教務主任在安排期末考試時,需要制訂好考試安排,要考慮到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等,考慮得越周到、越細致,出錯的可能就會越少。
中層干部只有通過展示自己的組織才能,讓領導放心,讓教師心服,才能建立自己的領導地位。
3.領悟能力
筆者曾見過這樣的一個教務主任,校長一個暗示,他就能明白需要自己干什么。這其實是當好中層干部的一種境界,不僅需要領導與中層的長期共事形成的默契,更需要中層干部的良好領悟能力。
學校的中層干部是學校決策的執行者,在具體的工作中要多看、多想、多問,要做到正確領會校長的決策意圖,才能準確把握做事的方向,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
作為一名中層干部,要具備的能力還有許多,需要在工作中多學習、多思考、多積累、多總結,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一定會成為管理隊伍中的中堅力量。
(三)培養策略
1.建立愿景
“愿景”是指大家愿望的景象,能在人們心中產生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學校的共同愿景對其組織成員將發揮導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勵作用和規范作用。
校長要做共同愿景的倡導者、管理者和實踐者。校長要有教育理想、教育目標、教育實踐,要站在理想與現實的結合點上,設計適合自己學校校情的共同愿景。學校發展愿景的建立,能使學校中層干部有工作的方向與目標,能形成向心力和前進的動力,使他們在以校長為核心的管理團隊中發揮自己的積極作用,促進學??沙掷m發展。
2.榜樣示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校長是中層干部模仿的對象,其一言一行對中層干部影響非常大。作為校長,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校長在辦學治校中要平等待人、民主施教、博愛育人;校長必須虛心、真誠地向同事們學習;校長要有胸懷,要有氣度,要有雅量,能夠包容青年中層干部在工作中的失誤,做到大事“清楚”些,小事“糊涂”些。
只有品行高尚的校長,才能凝聚人心,成為引領方向的靈魂。校長在工作中必須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只有這樣,才能以己正人,號召他人。
3.加強交流
由于有些中層干部剛剛走上中層崗位,對自己的崗位不可能一下子就了如指掌,所以非常需要校長的及時啟發和指點,從而減少中層干部工作的盲目性、隨意性。
案例:一次某校周一中午召開工作例會。輪到新上任的教務主任王某安排工作時,他首先傳達市局教務主任會議的精神。在傳達會議精神時,他把所有領導的發言重復了一遍,傳達完時,時間已經花去了近半個小時。接著他又用5分鐘安排了周工作。會議結束后,許多老師表達了不滿。后來,校長與王主任就傳達會議的技巧進行了交流。在校長的指點下,王主任以后開會時,學會了長話短說,重要的事情著重說,無關緊要的事情盡量不說,同事們逐漸改變了對他的看法。
對于新上任的中層干部,校長在布置工作時一定要任務明確,要求明確。要讓老中層干部與青年中層干部結對交流,要定期召開中層干部例會交流,讓他們在交流中學習到更多的工作經驗與方法。
4.搭建平臺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夢》一書中寫到:理想的校長應是一個能夠給教師創造輝煌的舞臺,善于讓每位教師走向成功的校長。作為校長,要善于給中層干部的成長創設時機,搭建平臺。讓中層干部通過自主學習、師徒結對、加壓培訓、外出學習等形式,使青年中層干部得到更快的成長,讓他們在工作中磨煉自己,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案例:某學校非常注重對青年中層干部的培養,已經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培養模式。例如,新老中層干部結對、每學期進行中層干部述職、舉行中層干部論壇、中層干部月考核、派往結對學校掛職鍛煉、定期上交工作隨筆等形式。幾年來,該校先后培養了2名學校校長、3名學校副校長,可謂成果豐碩。
5.放權加壓
許多教師擔任中層干部就是希望被認可,他們渴望展現自己的才華,能夠在工作中獨當一面。校長應在適當的范圍內給予中層干部決策權,這樣有利于他們提升獨立工作的能力,讓他們產生工作的滿足感。校長在制訂政策時,甚至要“有意”讓中層干部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在工作中放心、放手讓他們去做。只有相信他們,支持他們,引導他們,才有利于他們的成長。
校長要主動關心中層干部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做他們的貼心人。對表現突出的中層干部,要適時予以表揚,才能產生“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士為知己者死”的積極效應。作為校長,掌握表揚的藝術,學會合理、適度的表揚,能夠充分調動中層干部工作的主動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青年中層干部的培養過程中,校長要允許中層干部工作過程中出現失誤,校長可以就事論事、嚴而不怒地指出,而不是急風驟雨、毫無顧忌地批評。而對于那些確實不勝任崗位,不想干事、不能干事、不干實事的中層干部,學校應該完善中層干部“能下”的機制,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同時,要切實做好思想工作,并能利用好其專長,安排好適合的工作崗位,并在平時工作中多留心、多鼓勵,盡可能減少負面影響。
總之,校長不僅要選好中層干部,還要培養好中層干部,使他們有能力干好工作,使他們愿意干好工作,使他們能把工作干好。當一所學校有一個優秀的管理團隊時,這所學校必定教師樂教、學生樂學。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學校的辦學質量才會不斷得到提升。
(責編 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