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梅
摘 要:信息時代呼喚著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可以利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創新思維,創設合理、生動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在政治科各環節教學中適當加入現代教育技術,將使學生樂于上政治課,更加愛上政治課。
關鍵詞:信息技術;政治課堂;現代教育技術
現今社會是個科技高度發達的社會,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
思想政治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可以說是思想政治教學史上的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革命,它不僅能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而
且能有聲有色地講述教學環節;既增加了課堂的教學容量,又提高了教學效率。根據近幾年的教學經驗,現淺談一下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一、思維信息化
有了現代教育技術是不是就可以改變傳統教學一張嘴一支粉筆“獨攬天下”的局面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光有現代化的形式,沒有現代化的思想也是行不通的。現在部分教師對現代技術的駕馭水平還偏低,有的只是為了應付公開課才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有些老師雖然會使用現代技術,但只是照本宣科,把課件從頭翻到尾講一遍,教與學出現脫節現象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同時,必須努力改革教育思想理念。
在政治課上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知識串成線、連成網、使之系統化、網絡化,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性把握。同時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運用網絡教學手段,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啟迪思維—引導讀書、討論交流—質疑釋疑、基礎知識—理論升華等,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和發展,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增加課堂教學的密度和容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增強教學效果。
二、教學情境化
生活與知識是緊密相連的,學生學習的知識來源于生活,學
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將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融通起來,幫助學生感受書本知識的價值,
將枯燥無味的學習變成樂在其中的有趣活動。例如,在講述《磨礪堅強意志》這一課時,我采用動畫Flash《臥薪嘗膽》導入新課,同時在視頻下面布置了4道思考題:(1)看完視頻后感觸最深的是什么?(2)越王勾踐為什么能忍辱在吳王夫差身邊呆三年?(3)他呆了三年為什么沒有被吳王發現他的野心?(4)他從覆國到最后的復國花了十幾年的時間,他是怎么做到的?4道思考題圍繞Flash視頻展開,同時涵蓋本框題所有的知識點,讓學生在圖、形、聲、情的感動中理解知識,自然而然地接受知識。正如列寧所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學生也從中感受到思想政治課原來也是如此引人入勝的,無形中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使學生喜歡上政治課。
三、學習參與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要求我們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有目的地設置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自主合作能力。例如,在教學初三政治《學會與人合作》一框時,設計了《孤島求生》的情境請學生討論參與:一架私人飛機墜落到孤島上,6人存活:(1)孕婦,懷胎八月;(2)發明家,研究新能源汽車;(3)醫學家,研究艾滋病的治療方案,已取得突破進展;(4)宇航員,即將遠赴太空,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新星球;(5)生態學家,負責帶領熱帶雨林搶修工作組;(6)流浪漢。逃生工具是一個僅能容納一人的橡皮氣球吊籃,沒有水和食物,要求一人乘坐橡皮氣球吊籃離開,找到救援隊伍并且返回孤島,爭取把所有人都救出來。同時設置了5個討論題:(1)由誰離開為什么?(2)剩下的人里面誰可以做領導。(3)6個人各自的責任是什么,剩下的4個人如何配合?(4)幾天過去了,死亡的恐懼開始蔓延,隊伍中出現了爭吵、抱怨,怎么解決?(5)十天后所有人被成功救出,那個離開孤島尋找救援的人成了英雄,你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5個問題結合前面的情境展示,環環相扣,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參與中感悟合作的方法。
實踐證明,學生在活動中自己找到的原理,比死記硬背的記憶更為持久,再加上計算機多媒體播放的內容,其直觀性使學生印象更加深刻,甚至可以受益終身。可見,一臺小小的電腦,能夠促使活動變得并不渺小,一個非常簡單的教學活動,也可以起到不平凡的作用。
四、測試在線化
與傳統課堂考核方式相比,網絡考試最重要的特點在于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考試界面上生動的畫面,極具鼓勵性的表揚語,以及生動的故事情節等都能深深吸引學生。考試采用題庫方式進行,如果有學生對自己的考試成績不滿意,可以申請重考,采用多次考試取最高分的方式進行,既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
力,又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不斷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當然這種測試方式對老師的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提高教育質量來看,教師付出的這種勞動,是有價值、高效的。
除測試之外,作業的布置也可借助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創新。
隨著網絡逐漸走進千家萬戶,我們可以打破傳統作業布置的形
式,在保持其優點的基礎上,敢于創新。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實現即時批改、小組互動完成作業等。通過網絡設置合作探究的學習小組,適當變換師生位置,同時增加組內生生互動、小組互動、組際互動等網絡化交往學習方式,既可以進行知識探究,又可以節約紙張,使本來枯燥的政治作業變得生動起來。
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這是一個新的要求,同時也是時代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謝樹平.思想政治教學評價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09.
[2]趙國忠.非常教師[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12.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