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
摘 要:人才儲備,是企業發展的生力軍和預備隊,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是黨管人才的基本要求。人才工作要緊緊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組工隊伍建設來開展,這是組工干部肩負著組織工作和干部工作的重要職責,組工干部要知人善用,以慧眼識才、以氣魄用才、以雅量容才,以慈母之心愛護人才。
關鍵字:人才高地;人才隊伍;組工隊伍
中圖分類號:D262.3 文獻標識碼:A
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初級階段,只有統籌推進人才資源整體發展略,才能更好的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同時努力打造“人才高地”和“過硬隊伍”,對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組工干部隊伍具有重要和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這不僅關系到組工干部形象,更關系到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
一、如何提升人才高地建設
人才高地系借用高地這一形象的比喻,泛指有才識學問和德才兼備的人高度集聚的地區。一般來說,企業的規模越大,經濟發展越快,人口集中度越高,人才高地就能在這些城市中率先出現,并以人才數量多、技術門類全、總體素質高為基本特征。人才高地是一個綜合性、多層次、高、中、初級人才結合在一起的群體,呈饅頭形。在現實社會中,人才高地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一方面,它是經濟、科技、社會發展長期領先于周圍地區其他城鎮所導致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人才高地一旦形成,又使該高地賴以依托和生存的城市賦予新的發展活力和內涵,使城市不斷擴大,社會生產力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向前發展,并達到新的發展高度。才高地的建設旨在以超常規的氣魄,采取重點突破、帶動全面的方式,實施重點發展、重點投入,在不同的所有制、區域、行業和學科,搭建一流舞臺,創造一流條件,營造一流環境,形成人才開發相對優勢和人才聚集格局,集聚和培養一批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高級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集群,充分發揮人才高地的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筆者認為 要抓人高地建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要堅持“一把手抓”、“大家一起抓”。 近年來,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地紛紛采取優惠政策措施,引進、培養與使用高層次人才,積極發揮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因此各級組織部門要把人才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拿在手上,定期研究部署人才工作,主要負責同志要帶頭謀劃、親自協調解決人才隊伍建設中的重要事項。要形成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成員單位履職抓細、用人主體具體抓實的齊抓共管工作格局,統籌實施人才發展戰略,切實把人才工作抓到部門、抓到產業合作組織。
二是要推進人才工作項目化、特色化。在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上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繼續深化五大重點人才工程,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創新舉措,務求實效,把各項工作做深做細、做出特色。另一方面,要積極與省、市人才集聚“百、千、萬”計劃、每一個計劃、行動里面又分若干個子項目,這些項目已分解到各個省直部門來牽頭落實。各成員單位要積極與自己的上級對口部門匯報溝通,確保更多的項目進入計劃的籠子,以爭取到上級部門實實在在的人才、資金、政策支持。組織部更要加強在人才引進、培養過程中的跟蹤督辦,可以通過定期召開會議通報項目進展情況,各單位加強協調解等辦法決具體問題。同時各牽頭單位和相關部門要及早謀劃,主動作為,在推進重大人才項目上才能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要打造人才成長小環境、大舞臺。積極探索的人才特區建設,制定特殊政策,構建特殊機制,有針對性的引進急需人才,為人才引進提供特殊服務,為人才搭建成長發展的小環境,成就事業的大舞臺。重點突出三“特”:一是政策要特。修改完善《關于引進和培養急需緊缺人才的方案》,擴大高層次人才獎勵扶持范圍,出臺更加特殊、更加優惠、更具吸引力的招才引智政策。嚴格按規定落實高層次人才獎勵政策,公開獎勵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鼓勵各地各部門和企業大力引進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培養更多的本地科技創新創業人才。二是機制要特。圍繞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要求,積極創新工作機制,著力打破各種條框束縛,大力簡化辦事程序,提高人才工作的效率。要將人才聚集與重大項目、技術、資本的引進結合起來,使人才與產業相融、與企業互動、與項目對接。三是服務要特。鞏固與高校的合作成果和合作關系,圍繞主導產業發展需要,加大與省內外高校的戰略合作力度,拓展政產學研合作平臺。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深入企事業單位開展大調研活動,全面了解我縣有哪些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了合作對接,有哪些技術創新在全國相關行業或領域處于領先水平,了解企業和人才的真實想法和需求,為企事業單位開展校企合作對接和引進的各類人才提供及時、便利、貼心的服務。要下決心解決好高層次人才難留的問題。要想實現跨越趕超,搶占發展制高點,必須引進留住一批高層次人才,真正做到用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二、如何組織部門和組工隊伍自身建設
提高組織工作科學化水平,首先要提高組織部門自身建設科學化水平。全縣組織系統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講政治、重公道、業務精、作風好”的要求,發揚 “安、專、迷”精神,以更嚴的標準、更高的要求,建設模范部門、打造過硬隊伍。
一是要識大體、敢擔當,始終把講政治作為第一信念。組織部門作為黨委的重要職能部門,最基本的要求就對黨忠誠,與縣委保持高度一致。全縣組織系統要帶頭深入學習貫徹三中全會和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中央精神刻在腦海,把發展大局裝在心中,把改革使命扛在肩上,在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上敢于擔當,在促進自我革命上敢于擔當。
二是要立公心、養正氣,始終把重公道作為第一操守。組工干部要把公道正派作為立身之本、為官之德、做事之基。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從企業人事需要出發,公道的對待干部,公平的評價干部,公正的使用干部。要真正做到實事求是,不能以個人恩怨辨是非,不要以個人好惡識良莠,客觀公正的對待每名黨員干部。必須要敢于堅持原則,敢于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風,甘為人梯,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
三是要勤學習、善思考,始終把業務精作為第一目標。良好的業務素質是組工干部保障發展、服務大局的根本保證。趙樂際同志在全國組織部長會議上指出,要把學習作為常態、作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安下心來,專注起來,迷戀至深”。組工干部要人才工作中,要立足于破解工作難題,注重提高綜合能力,既要成為職責業務上的“排頭兵”“多面手”,也要成為組織工作的“業務通”“活字典”這樣才能達到有效提升人才隊伍建設水平,提高人才儲備高端化的標準。
四是要守規矩、重小節,始終把作風好作為第一要求。帶頭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六條意見,把轉作風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履行好“雙重職責”,不僅要牽頭組織好全縣的教育實踐活動,更要扎實開展好自身的教育實踐活動,為其他單位部門作好表率。要從辦文、辦會和辦事的點滴做起,培養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注重細節、精益求精,一錘一錘地、一步一步地落實好各項工作任務。
總之,人才隊伍建設已上升到企業發展的戰略層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必須要進一步積極探索和研究人才隊伍建設的規律,結合企業自身實際,超前謀劃,統籌考慮,明確思路,扎實推進,只有這樣,才能建設一支專業素質過硬、充滿創造力和創新思維的人才隊伍,為企業科學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