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林
摘 要:對于煤炭企業具有人員流動性大、工作時間不固定及臨時合同工多等特點,因此勞動合同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難度。本文詳細分析了我國企業勞動合同管理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最后提出了幾點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期為相關管理人員提供可以借鑒的參考。
關鍵詞:企業;勞動合同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59.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法律觀念和意識的不斷提高,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問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新勞動合同法的出臺和實施為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同時也給社會各個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國有企業,對于改變人事資源管理中的舊體制,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以更好地推進國有企業的現代化進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勞動合同的內涵解讀
所謂勞動合同,就是職工與企業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是企業和職工之間確立勞動關系的法律憑證。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勞動合同這一概念。
1.1企業和職工之間如果形成了勞動關系,就必須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一經簽訂,就是一種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就成為規范雙方當事人勞動權利和義務的依據,合同規定的各項條款雙方當事人都必須認真履行,否則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1.2勞動合同的主體是職工和企業雙方。作為勞動合同關系當事人一方的勞動者,必須具備法律規定的條件,即必須達到法定的最低勞動年齡,同時還必須具備企業根據工作需要規定的資格條件,才有可能成為勞動合同的一方。作為勞動合同另一方當事人的企業,必須是依法設立的企業。
1.3勞動合同作為確立勞動關系的協議,其主要內容是職工與企業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職工為企業承擔一定的工作,按企業的要求完成勞動任務,并遵守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企業為職工提供一定的工作條件和符合國家法定標準的安全衛生環境,付給職工相應的報酬,保障職工享有法定的勞動合同規定的各項政治、經濟待遇。
2、當前企業勞動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2.1企業勞動合同管理主體存在著缺位或離位
企業作為用人單位是勞動合同要約方和勞動力使用者,是勞動合同管理的主體。但在實際工作中,許多企業只是將勞動合同管理當作一項事務性工作,而沒有當作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一方面,有些企業沒有落實專人負責勞動合同管理工作,使得勞動合同管理主體處于缺位狀態;另一方面,有些企業雖然安排了專人負責,但在實施過程中并未認真管理,使得勞動合同管理處于離位狀態。
2.2勞動合同管理的嚴肅性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一是有的單位不能按照我國《勞動合同法》的要求,及時與新參加工作的職工簽訂勞動合同;二是勞動合同到期后不及時辦理終止或續訂手續;三是有些用人單位應該變更的勞動合同沒有變更,符合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的沒有辦理相關手續;四是部分企業和職工不認真履行勞動合同,有的企業不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甚至有意無意侵害職工的合法權益;少數職工無視勞動合同的約定,我行我素,擅自離職,損害企業利益等。
2.3完善的勞動合同管理體系尚未形成
勞動合同管理不僅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應該是一個嚴密而規范的系統,應該形成一套包括組織體系、制度體系、業務流程體系等在內的完整的勞動合同管理體系。但就目前情況而言,建立這樣一個完備的勞動合同管理體系,還需一個較長的過程。
3、完善企業勞動合同管理的切實策略
3.1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建立健全與之相配套的規章制度
企業一定要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支撐勞動合同制度運行的配套規章制度。這些規章制度應該包括企業的工資分配制度、企業的勞動紀律、休息休假、勞動保護、保險福利制度以及員工的獎懲辦法,還包括勞動合同實施的方案等。根據《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應制定公司勞動合同管理辦法,重點清查、處理在冊不在崗、掛名、掛靠、擅自離崗、變相停薪留職等人員。為避免在勞動合同關系處理中出現勞動糾紛,還應制定適合本公司實際并便于操作的終止勞動合同管理辦法及必須遵循的原則。
3.2不斷完善和規范勞動合同內容
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權利義務的體現,《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必備條款必須在合同中明確并盡量細化、具體化,同時要有一定的靈活性,比如在工種約定上,如果公司招收的是水暖工人,在崗位設置上注明水暖工的同時,應增加“用人單位可根據企業經營情況的變化,適時調整同檔次崗位”的約定。對于雙方可協商約定的條款,在簽訂時也應注意不能違反法律法規。
3.3建立相應的勞動合同臺賬,全面提升日常管理水平
公司應當不斷完善勞動合同臺賬,對勞動者的基本情況、實際工作年限、勞動合同期限、勞動合同中的約定條款等進行動態管理。要加強對勞動合同簽訂、續訂、變更、終止和解除各個環節的管理,對勞動者履行勞動合同情況要有詳細的記錄,并利用現代先進的信息應用技術,建立公司電子檔案查詢室,進一步增加公司人事管理的透明度。
3.4完善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有關手續
在辦理勞動用工的操作上,應注意程序上的法律規定。比如《勞動合同法》對適時解除勞動合同和提前30日通知解除勞動合同規定了不同的情形,在具體操作上應注意條件的約定,對法律規定該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就應支付。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同時,應注意法律條款的運用。
4、結束語
勞動合同法的出臺和實施,是我國新時期依法治國的需要,在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迫切需要改變舊的用人體制,以實現國有企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曉超.勞動合同法對國企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3(24)
[2]朱亦紅,錢毓峰.國有企業的用工風險及其應對[J].管理觀察,2012(8)
[3]杜靜.構建國有企業和諧勞動關系的思考[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