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誘惑偵查作為一種特殊的偵查手段,在偵破毒品犯罪等具有高度隱蔽性、高度組織化犯罪中被許多國家所采用,但這種偵查方式卻存在可能會侵犯被偵查對象合法權益的潛在風險。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作為現代刑事訴訟的一項重要原則在新刑訴中得以確立,體現了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權利的保障。那么,誘惑偵查是否違反了這一原則?這就成為了如今迫切需要研究的一個理論命題。
關鍵字:誘惑偵查;沖突與平衡
中圖分類號:D925.2 文獻標識碼:A
一、相關概念及背景介紹
(一)誘惑偵查
誘惑偵查從其誕生就存在爭議,而且在我國立法中尚未被確立,但在司法實踐中卻被大量的采用。特別是在打擊所謂“無被害人“犯罪,如販賣毒品、偽造貨幣等案件中呈現出相比其他傳統偵查方式更為高效與便捷的特點。但由于其自身具有主動型、誘惑性、欺騙性的特征,加之我國立法與司法實務方面長期處于脫節狀態,使得誘惑偵查在司法實務中有可能被濫用,進而侵犯偵查對象的合法權益。
(二)不得強迫自證其罪
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含義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在刑事訴訟中,強調一種平等對抗的關系,對公權力進行有效制約,保障人權,反對非自愿供述,以彰顯刑事法治精神;第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的舉證責任由公安司法機關承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證人有權拒絕回答自陷于罪的提問,不受強迫供述且無供述義務;三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就案件事實做出陳述且陳述應出于其自愿,而非自愿的陳述應作為非法證據予以排除,不能作為定案根據。
新刑訴50條規定的內容表明,不能強迫自證其罪原則得以確立。雖然本次修改并未將其確立為我國刑訴法的基本原則,但較之以往已有了很大的進步,為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利提供了保障。
二、兩者的沖突
如上所述,誘惑偵查發揮其在偵破重大疑難案件中重要作用的同時,也存在侵犯偵查對象合法權益的風險。那么誘惑偵查與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是否存在沖突?
關于這一問題,學術界基本可以分為兩種態度。一是,誘惑偵查與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存在沖突。此種觀點認為,誘惑偵查是一種通過消極、欺騙的行為讓嫌疑人自我歸罪的嘗試。二是,誘惑偵查屬于主動型偵查。在此類型查中,偵查行為提前到“前嫌疑”階段,此時的偵查對象尚未取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身份,因而不在該原則的保護范圍之內,也就不存在沖突的
問題。
筆者認為,誘惑偵查與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存在兩方面沖突。一方面是,誘惑偵查可能侵犯公民的隱私權。由于偵查人員隱匿身份進行偵查行為,被偵查者并不清楚其真實身份。在這種情況下,偵查人員往往使用一些誘導性策略,讓被誘惑者對犯罪行為進行坦白,并設法加以錄音或錄像,以便作為法庭上指控偵查對象的證據。如果誘惑偵查被濫用,就會嚴重侵犯公民的隱私權。另一方面,誘惑偵查可能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權。使用誘惑偵查偵破案件,偵查對象的行為、意識或多或少的都被誘惑者所操控,在誘惑偵查的整個階段,被誘惑者犯罪過程的人身自由權有可能受到了侵犯。
三、如何平衡
雖然誘惑偵查與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存在沖突,但在當今法治先進國家的刑事偵查中仍被大量的使用。無論是在學理界還是司法實務中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認可。那么如何在沖突中尋找平衡,誘惑偵查是否具有一定的法律許容性?
首先,誘惑偵查的實施主要針對那些具有高度隱蔽性、高度組織性的犯罪中。因此類犯罪的發現與取證比較困難,故采用誘惑偵查這一可能侵犯偵查對象合法權益的偵查方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在整個偵查過程中,被誘惑者是在偵查機關的全程控制下實施犯罪行為,換言之被誘惑者是在通過自身的言行“自證其罪”。這也是我們在堅決打擊違法犯罪維護社會安定與尊重與保障人權中作出的平衡。
其次,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也存在例外情形。在美國就存在公共安全與搶救兩種例外。如在搶劫、傷人等暴力案件中,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可能受到受到侵害,為保護或及時找到被害人,警察可以直接詢問犯罪嫌疑人。在有關公共安全的案件中,考慮到公共安全大于一切,警方可不進行米蘭達忠告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詢問。有的學者認為,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不適用于公眾已經知曉的犯罪行為。另外,對于犯罪情形極端嚴重的案件中,警方可要求任何人回答任何問題。
最后,并非所有的誘惑偵查都可以作為例外而免于不能強迫自證其罪原則的約束。實踐中表明,對此種存在潛在風險特殊偵查手段,必須對其加以限制。以法律為準繩,以道德為底線。筆者認為,出于對證據真實性的考慮,在誘惑偵查中偵查對象“自證“之罪必須是真實的犯罪,杜絕一切對其誘發犯罪意圖的可能。出于對偵查對象權利的保護考慮,不得對偵查對象進行“精神性強制”,這樣有可能扭曲被誘惑者原本的意愿,侵犯偵查對象的人身自由權。
參考文獻:
[1]萬毅.偵查謀略之運用及底限[J].政法論壇,2011,(4).
[2]孫長永.沉默權制度研究[M].法制出版社,2002.
[3]龍宗智.欺騙與刑事司法行為的道德界限[J].法學研究,2002, (4).
[4]龍宗智.誘惑偵查與偵查圈套[M].中國檢察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李昂(1989—),男,山西長治人,太原科技大學2012級訴訟法學專業(刑事訴訟方向)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