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代表人訴訟制度設計之初是來解決群體訴訟,但在實踐中卻極少運用,這個制度本身的設計不合理有關,也有不適應司法實踐的原因,因而通過改善代表人訴訟制度,使它能夠真正發揮提高效率、統一解決矛盾的作用。
關鍵字:代表人訴訟制度;缺陷;完善;美國集團訴訟
中圖分類號:D925.1 文獻標識碼:A
作為共同訴訟的延伸,我國代表人訴訟制度的立法目的是為保證高效解決當事人人數眾多參與的案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54條和55條,我國的代表人訴訟制度可以分為人數確定的代表人訴訟和人數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特別是人數不確定的案件,它主要是用來解決當事人人數眾多,使得案件的全部當事人無法全部參與庭審,而由代表人來參與案件訴訟的。當下我國群體訴訟案件頻發,諸如環境污染案件、食品安全案件、反壟斷侵權案件等等,往往面臨同一行為導致的受害人人數眾多、分布廣泛,單獨受害主體可能遭受的損失不大,但如果提起訴訟,卻要面對高昂的訴訟費用和實力強大的對方當事人。群體訴訟的設計使這些小額損害的當事人能夠抱團參加訴訟,克服了以上缺點,但是我國的代表人訴訟制度在設計上還是有一些缺陷,使該項制度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代表人訴訟制度的缺陷
1、訴訟請求要求同一,降低了該程序的吸納能力。我國的代表人訴訟制度要求具有同一法律關系的才能進行權利登記,甚至是訴訟請求也必須統一。例如,在產品質量瑕疵中,消費者與生產商之間的關系是買賣關系,但消費者一旦遭受人身損害,有的消費者要求按照侵權起訴,有的消費者要求按照合同關系起訴,這就造成了訴訟請求不統一,這樣的起訴就不能進行合并審理。因而法院就不能對案件進行統一處理。
2、權利登記程序設置復雜。我國的代表人訴訟制度要求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在起訴后進行公告,與案件相關的當事人可以到法院申請權利登記,但是我國的公告一般發布在人民法院報,這些公告的發布范圍有限,使得很多當事人無法參與到案件當中來,降低了代表人訴訟的參與度。
3、對代表人的授權有限。我國的代表人訴訟制度要求代表人在做出確認、變更、放棄訴訟,達成和解、調解協議時,必須要有被代表人的特別授權。代表人本身作為當事人參與到訴訟當中,并由被代表人推選而出,如果代表人再要做出影響被代表人實際權益的時候還要進行再次授權,會繼續耗費代表人的精力財力。特別是在和解或調解的過程中,一定會涉及權益的部分放棄或妥協,如果需要讓所有被代表人達成協議,難度可想而知。這也決定了代表人在做這部分工作的難度,結果可想而知,代表人會因為工作的難度程序選擇放棄,導致代表人訴訟的整體瓦解。
二、代表人訴訟制度的完善
1、對于代表人訴訟制度的適用前提應當進行適當修正。美國集團訴訟的起訴標準是面臨同樣的事實或法律問題,這樣的起訴標準也是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后修改的,之前也是要求必須有同一法律關系。同一法律關系這樣的限制使得參與在群體訴訟的當事人盡管是同樣的事實,也不能參與到訴訟中,難以發揮這種制度廣泛解決問題的作用。因而,放開訴訟請求的限制,將起訴標準定位為面臨同樣的事實或法律問題可以做到一次性的解決群體問題。
2、拓寬權利登記的程序要件。一方面人民法院應當拓寬公示的途徑,使得大量的當事人能夠通過主流的門戶網站、微博、微信等方式,得到權利公示的內容。第二方面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加強自身的網絡平臺建設,在網絡上直接進行權利登記,通過后臺的操作,審查甄別權利當事人的信息是否符合此次訴訟的登記要求。這樣做不僅能降低當事人權利登記的成本,還從更廣泛的途徑維護了權利人的權益,同時使得法院在更廣的方面維護了判決的統一。
3、對代表人授予更多的權利。之所以要被代表人的特殊授權還是為了保護被代表人的權益,卻增加了代表人的成本。美國的集團訴訟制度是通過加強法院對代表人的管理,對代表人與對方當事人所簽和解協議、分配方案進行審查,來實現對案件的管理,對被代表人的保護。
我國的代表人訴訟制度在實踐當中,應用很少,一方面是有制度的缺陷,另一方面就是因為在實踐中,法院對此故意回避使用。確實在當下穩定壓倒一切的態勢下,防止鬧訪、上訪成為法院工作不得不考慮的大局。對此,美國的集團訴訟是這樣做的,即代表人參加訴訟,其他被代表人并不參加案件的審理。這樣也防止了大規模當事人的參與和可能出現的群體事件。在這樣的案件當事人可以選擇單獨起訴,但如果要選擇代表人訴訟制度,就必須放棄參加案件庭審的權利。被代表人的利益保護一方面交由推選當事人這個程序來保障,另一方面就是要求法院加強案件管理,加強司法能動性,發揮職權主義的功能,主動去保護被代表人的利益。
參考文獻:
[1]章武生,楊嚴炎.我國群體訴訟的立法與司法實踐.法學研究,2007(2):112-120.
[2]詹昊.中國反壟斷民事訴訟熱點詳解[M] .第1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3]陳銳.反壟斷民事訴訟中代表人訴訟制度的適用與完善[J].法律適用,2010(Z1):103-107.
[4]范愉.集團訴訟問題研究[M] .第1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李響,陸文婷.美國集團訴訟制度與文化[M] .第1版.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
作者簡介:李智慧,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財經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專業,2012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