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勇(伊犁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新疆伊寧 835000)
武術長拳的動作技術體系復雜,研究和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是武術研究者的首要任務。競技長拳屬于表現難美性項群項目,該項目注重動作技術本身,長拳的演練水平決定競技比賽的結果。對難美項群項目進行評判時,必須要解決競技比賽的內容;錯誤類型;評價因素;評分方法4個方面的問題。
表1 長拳動作技術運動學評價常用參數
表2 競技武術長拳競技性錯誤分類
表3 長拳非競技性錯誤類別、內容、扣分標準與編碼[3]
表4 長拳動作評價指標確定依據
表5 長拳編排扣分的類別、內容及扣分標準與編碼
錯誤類型是制定評價指標和裁判員評分職責的基礎,根據訓練學理論和長拳動作技術的要求,得出7種長拳動作技術的錯誤,在競技武術套路演練過程中,不僅競技內容影響最后的結果,另外與競技內容無關的錯誤也會影響演練的結果,因此,還要對它們全面、細致的劃分。武術長拳競技性錯誤的定義是:在演練過程中,由于演練者沒有按照長拳動作技術的要求完成動作或是沒有達到動作技術的要求被視為錯誤,這種錯誤統稱為競技性錯誤。[1]競技性錯誤和動作技術的7個要素是緊密相連的,即:歸納出來的7種錯誤類型。運動訓練學按照時空的特性,把7種動作要素分成3類。(見表1)
由于身體姿勢、動作軌跡和動作時間錯誤內容較直觀,都能夠較容易地識別出來,且較易掌握評判尺度,因此這類錯誤叫做競技性A類錯誤;時間錯誤和時空錯誤由于相對空間錯誤客觀性較差且較難識別,且較難掌握評判尺度,因此這類錯誤叫做競技性B類錯誤。[2](如表2)
競技長拳非競技性錯誤具有很高的客觀性和識別度。非競技性錯誤就是演練長拳中,演練者由于主觀或客觀的原因造成了與動作技術評判無關的另類錯誤,統稱為非競技性錯誤(見表3)。
競技長拳動作技術一級評價指標為“動作質量”“動作演練水平”和“難度動作”。其中動作完成質量和動作演練水平屬一般評價指標;“難度”屬難度加分指標。另外相對于動作技術的評價,還制定了非動作技術的特殊評價指標(見表4)。
競技武術長拳動作出現錯誤內容,扣0.10分;一個動作出現多種錯誤內容,均一次性扣0.10分。平衡動作靜止時間不得少于2秒鐘;“腿明顯彎曲”,是指大小腿夾角小于135度(含135度);馬步“軀干明顯前傾”是指馬步靜止時軀干前傾超過45度(含45度);馬步“兩腳間距過小”是指馬步兩腳內側橫向距離小于本人肩寬。
表6 長拳項目的勁力、節奏、音樂評分標準
演練水平指標的確定依據是競技武術長拳的動作技術要求中的時間、時空指標和錯誤類型中的競技性B類錯誤。編排扣分的類別、內容及扣分標準與編碼(見表5)。
對于競技性B類錯誤應采取定性的分級評分,即把每個二級指標按照優良劃分為3個檔次,即好、一般不好,然后給每個檔次3個級別配以相應的分值(見表6)。
研究武術長拳動作技術的評價體系,首先要深入了解競技武術長拳的動作技術體系,以競技長拳動作技術體系為基本內容,結合運動訓練學原理和動作技術學習與控制理論找出動作的錯誤類型。
競技長拳的評價因素既是長拳競技比賽評價模式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也是長拳動作技術連接錯誤類型和評分方法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今后研究武術長拳技術動作評價體系過程中,根據競技長拳動作技術的錯誤類型和評價因素確定評分方法。建立多維度協同評價指標,科學地確定各指標在評價體系中的權重,使武術長拳的評價體系從技術層面做到精微細致,從宏觀層面做到武術長拳戰略高度的蓬勃發展。
[1]郝志勇.武術長拳技術動作特征及評價模式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2:18.
[2]王景坤.武術套路“勁力、節奏”指標評價模型及實證[D].北京體育大學,2008:34.
[3]中國武術協會審定.武術套路競賽規則與裁判法[M].人民體育出版社,20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