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貴
(云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大興鎮林業工作站,云南 麗江 674300)
寧蒗縣公益林建設現狀及對策
張平貴
(云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大興鎮林業工作站,云南 麗江 674300)
摘要:介紹了寧蒗縣的基本地理情況、氣候情況和公益林的建設現狀,指出了寧蒗縣在公益林建設中存在著公益林補償資金來源過于單一、結構不合理,林分質量較差、公益林養護與監管難度大、公益林的利用與保護之間存在矛盾這4個問題,并根據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寧蒗縣;公益林;建設
收稿日期:2015-01-08
作者簡介:張平貴(1970—),男,云南寧蒗人,工程師,主要從事公益林規劃研究。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5)02-0164-02
1引言
隨著我國總體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也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隨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的建立,我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已經有了實質性的確定,這在我國林業發展史上,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雖然國家對公益林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是在寧蒗縣公益林的建設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根據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對公益林的建設提供理論性的幫助。
2寧蒗縣基本狀況
寧蒗彝族自治縣位于東經100°22′~101°16′,北緯22°35′~27°56′之間,與四川相鄰,處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川滇交界處。寧蒗縣東西之間大約有90km的距離,南北之間大約有150km的距離,全縣面積為6025km2。全縣共有1個鎮、14個鄉以及91個村(居)委會。
寧蒗縣有著典型的山原地貌特征,在縣境內,東部和東南部的地勢相對較低,而西部和北部的地勢相對較高。其中東部的金沙江河河谷的海拔僅有1350m,為海拔最低點,而西北部的石佛山白巖子的海拔高4510.4m,為海拔最高點。寧蒗縣內南北之間,群山連綿起伏,河流交匯穿插,地勢由南向北逐漸升高。由于南北海拔相差懸殊,境內氣候也隨著海拔的變化,呈現出多樣性,形成了“云南十八怪”之一的“同山不同季,隔里不同天”的氣候特點。
3寧蒗縣公益林建設現狀
寧蒗縣占地總面積為602500.00hm2,其中林業用地和非林業用地的面積分別為491160.3hm2和111339.7hm2,分別占總土地面積的81.5%和18.5%。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的面積最大,為397168.5hm2,占林業用地的80.9%,其次為灌木林地,面積為48045.9hm2,占林業用地的9.8%。隨后為宜林地38069.2 hm2、無林地4495.5hm2、未成林造林地2275.0hm2、疏林地1095.3hm2,分別占林業用地的7.8%、0.9%、0.5%和0.2%。占地面積最小的為苗圃地,面積為10.9hm2。
寧蒗縣林木1年的凈生長量為1389250cm3,平均生長率為4.56%;據統計,在2008年,全縣消耗的森林資源總量為600436.4 cm3,其中,作為燒材消耗的林木占整個林木資源消耗的66.7%,為森林資源消耗的最大途徑。
寧蒗縣林業用地面積為736.7405萬畝,有368.62萬畝是公益林,占林業用地面積的50.1%。其中國家級公益林面積335.52萬畝,占公益林面積的91%。其余的33.10萬畝公益林全部為省級公益林;商品林面積368.1205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49.9%。
寧蒗縣國家重點公益林涉及到89個村委會,1109個林班,11683個小班,35160戶,141205個人。
4存在的問題
公益林能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現有物種的存活以保證生態多樣性,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公益林的補償資金卻存在著來源過于單一的問題。公益林的補償資金全部來源于和公益林同級的財政部門,國家級公益林的補償資金全部由中央財政撥款而來,省級公益林的補償資金全部由省財政撥款而來。而制造環境污染物的企業卻不承擔任何環境破壞的責任,導致公益林補償資金來源過于單一的現象發生。
在寧蒗縣的生態公益林中,雖然林木覆蓋率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有林地占了林業用地總面積的80.9%,灌木林地占了林業用地的9.8%,這樣一來,寧蒗縣公益林中大部分都為林木,單層林過多,混交林面積過少,結構過于單一,大大降低了林地的利用率。同時,生態林的規劃過程中,林權所有者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多數林權所有者因為利益的原因,會把質量較差的林木拿出來做公益林,導致了林分質量不高,生態效果達不到最理想。
作為生態公益林的監管主體單位,林業部門承擔著公益林監督與管理工作的重任。然而由于一些公益林的地理位置較為偏僻,時常會因管護人員的保護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導致公益林中的林木被偷盜的現象發生,造成生態公益林資源的浪費與生態經濟的損失。另外,對于公益林樹體的養護與改善,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個別養護人員的專業基礎知識不牢固、實踐能力不強,導致樹體的養護不到位,林分質量得不到提高,易發生病蟲害。同時,目前我國對公益林林木多樣性的監管、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等工作的科技水平相對較低,造成了養護管理難度大的現象發生。
和商品林的經濟價值相比起來,公益林的補償標準顯得過低,一棵商品林木的經濟價值是公益林林木的幾倍到幾十倍不等。同時,出于保護公益林的目的,國家禁止對公益林的林木進行砍伐,這就導致了公益林中林木不能對林戶起到經濟補償的作用,使得林農受到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導致林農對配合管護人員管理公益林積極性不高,公益林的后期養護管理效果不好。
5對策與建議
可采取以政府起主導作用,進行多渠道的籌集融資方法來拓寬公益林的補償資金來源。除了政府的補償外,還應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者進行生態補償費用的征收。根據企業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情況,制定修復環境所需的費用,對企業進行合理的補償費用征收,在增加了公益林補償金來源的同時,對企業污染物的排放也是一種監管。同時還應增加林農的自我補償能力,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引導林農間種貴重藥材、景觀樹木等方法,來增加林農的收入。
應有專業人員對山體坡度、朝向、土壤質地、降水量、光照、溫度、濕度等條件進行實地調查,根據寧蒗縣山體上立地條件與氣候條件的具體情況,選出最適宜的樹種,做出合理的規劃。規劃中,應進行多層異齡林栽培,以防生態系統過于單一。同時應合理進行樹種搭配,實現喬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立體空間搭配,形成完整的森林群落結構,建造多層林、混交林。有效利用林地氣候中的光照、水分等條件,使公益林的生態效果達到最大化。對于質量較差的林木,管護人員應對其加強管理,實施引種造林,改善其生長勢,還應根據林木質量的實際情況,實行封山育林等措施,以提高公益林的林木質量。
嚴格遵循《國家級公益林管護人員巡護制度》和《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辦法》。由林業主管部門統一劃分責任管護片區,制定合理的巡護路線,并要求管護人員嚴格按照制定的巡護路線進行巡護工作。巡護過程中對林木砍伐情況做好記錄,并根據記錄內容及時向主管部門匯報。相關執法部門也應加大執法力度,對違法者實行嚴懲制度,杜絕亂砍亂伐現象的發生。同時林業主管部門應加強對管護人員的培訓,增強其專業基礎知識,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以對公益林中的林木進行合理的養護,提高公益林質量。還應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建立公益林體系檔案、病蟲害預測系統與生物多樣性定位系統,形成管理網絡,實現管理的科技化、科學化。對于公益林的病蟲害的防治,可采用生物防治技術,在減少管護花銷的同時,還能達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根據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辦法》規定,可對地方公益林,以逐步更新生態公益林的原則,在不影響林木正常生長,不破壞林木質量,不擾亂生態平衡的前提下,通過林權單位的批準后,進行擇伐,以增加對林農的經濟補償。同時還應對公益林的生態保護意義進行大力宣傳,以加強林農的生態防護意識,使林農意識到生態林的重要性。還應依托地方公益林的生態環境,開展生態旅游,以增加旅游經濟給林戶帶來收入。政府還可通過給林農進行課程培訓,組織林農以套種的方式種植例如菌類等不影響林木生長,又有較高經濟價值的作物,給林農帶來額外的經濟收入,使林農在公益林保護中積極性得到提高,從而化解林農的經濟利益與環境的生態利益之間的矛盾。
參考文獻:
[1]趙書學.云南省生態公益林建設現狀及對策[J].林業調查規劃,2013(2):46~49.
[2]馬書林.師宗縣公益林建設現狀及管理對策[J].林業科學,2013(9):200~201.
[3]薛峰.淺析烏蘭縣生態公益林建設現狀及對策[J].防護林科技,2013(3):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