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瑋,霍瑜姝
(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天津 300350))
基于職業能力導向的高職“環境影響評價”課程開發研究
侯 瑋,霍瑜姝
(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天津 300350))
摘要:指出了高職“環境影響評價”是高職環境專業的核心課程,是環境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開發是以構建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多元整合的課程觀,從社會需求、職業和教學三個方面進行課程目標設計;以多元化課程選擇取向為原則確定課程的內容;按環評崗位的工作構成和常見問題進行課程組織;以符合崗位標準為課程實施的最終目標;最后要建立多元化評價模式對課程的實施進行綜合評價。 指出了高職“環境影響評價”是高職環境專業的核心課程,是環境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開發是以構建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多元整合的課程觀,從社會需求、職業和教學三個方面進行課程目標設計;以多元化課程選擇取向為原則確定課程的內容;按環評崗位的工作構成和常見問題進行課程組織;以符合崗位標準為課程實施的最終目標;最后要建立多元化評價模式對課程的實施進行綜合評價。
關鍵詞:高職;課程;課程開發;職業能力
收稿日期:2015-01-09
作者簡介:侯瑋(1982—),女,山東成武人,工程師,碩士,講師,主要從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5)02-0302-03
1引言
基于職業能力導向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開發思路為: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觀,以行動導向為教學觀。在崗位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由職業相關的典型工作任務按照教學論的要求進行歸納總結,歸納出相關的學習性工作任務,再通過學習情景設計使之具體化。
2職業資格研究
到目前為止,環境影響評價的職業資格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崗位證書和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證書兩種。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崗位證書是參加環境保護部門組織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崗位基礎知識考試,考試合格后取得的由環境保護部門統一頒發的證書。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必須通過有國家環保總局與人事部共同組織的考試,合格后頒發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書。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崗位證書持有人員需具備從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基本技能,可作為環評專職技術人員從事環評和技術評估、環評教學、環評科研和咨詢、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和調查以及環境檢測等工作。
高職院校希望學生通過 “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學習實踐,能夠在畢業工作后盡快取得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崗位證書,并為將來取得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書奠定下良好的基礎。
相關教師對環境影響評價專業的職業工作和職業教育狀況進行分析。通過對環境影響評價崗位要求的分析結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崗位證書考試的大綱要求,分析得到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專業人員需要具備的職業能力。再通過環境影響評價項目負責人確定的環境影響評價崗位比較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務篩選出典型工作任務,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描述。對照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完成任務所需具備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表1為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

表1 主要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
3建設學習領域課程
選取的典型工作任務應反映環境影響評價這一職業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應是一個結構完整的綜合性任務。這種行動領域任務必須轉化成學習領域課程并按照職業成長的認知規律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的順序進行排列,以便于教學實施。表2為“環境影響評價”的結構簡表。

表2 學習領域課程:環境影響評價
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素質是職業導向課程的學習領域課程目標。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完成具有整體性的工作過程,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自主吸收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同時增長了經驗,不但滿足了企業崗位的要求,并且獲得了職業生涯的發展潛力。
4建立職業能力導向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學習情境
基于職業能力導向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課程核心是給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工作環境,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會如何去工作,使學生對完整的工作過程有了深刻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根據項目對環境影響的大小將“環境影響評價”這一學習領域課程分為3個項目,而每個項目由3~4個任務組成。3個項目由淺入深,逐步增強學生解決專業問題的綜合能力。每個任務步驟相同深化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活化知識。教師只需引導學生完成一個任務,學生就可以自主完成后續任務。
5研究成果
本課程以職業崗位要求為標準,要求學生能靈活運用相關知識,掌握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用技術,勝任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管理與監督崗位的高素質綜合職業技能型人才。
通過“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以下的能力和素質。
(1)熟悉法規、標準和產業政策;
(2)掌握環評工作程序;
(3)掌握環評的基本內容和技術方法;
(4)掌握建設項目環評報告表的編寫要點和編制方法。
(1)根據法規、標準和產業政策對典型建設項目進行分析,提出建議;
(2)能夠根據技術導則確定水、大氣、聲環境要素環評工作等級,制定環境調查監測方案;
(3)能夠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和有關文件,編寫評價大綱、環評報告表。
(1)能夠應用文獻工具獲取專業信息;
(2)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適應崗位需要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3)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職業意識。
項目一 編制環境影響登記表
任務1 餐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任務2 社區服務設施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項目二 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
任務1 房地產項目(建筑面積<10萬m2)環境影響評價
任務2 食品加工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項目三 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
任務1 房地產項目(建筑面積>10萬m2)環境影響評價
任務2 化工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任務3 交通運輸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根據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大小,內容由簡入繁。根據工作化過程進行教學實施,各項目步驟相同,難度逐步遞增。
下面以項目二中的任務1“房地產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為例進行說明。
第一步:資訊。教師布置任務明確目標、學生收集資料儲備知識。在資訊環節中,教師發放任務單表對任務進行描述。教師提供規范的環境影響登記表,擬建項目的基本信息,要求同學通過模擬現場勘查、查閱資料、利用網絡資源等方式結合引導文,小組合作完成任務要求。
第二步:計劃。學生匯總資料、分組討論、制定方案,教師評審指導。在計劃環節中,學生匯總咨詢階段的資料信息,進行分組討論,制定實施方案,并對任務進行分工,合作完成計劃單,教師進行評審指導。
第三步:決策。學生推選組長、制訂計劃,教師監督評審。在決策環節中,每個小組要推選出一名組長作為這一項目的負責人。通過小組討論法細化和完善方案,制訂計劃,由組長負責組織安排,教師進行監督評審。
第四步:實施。學生獨立完成,教師、企業指導評價。在實施環節中每一小組要根據決策方案,由組長組織帶領小組成員實施工作計劃,教師可適當進行技能和方法的指導,告知注意事項,并對實施過程給予評價。學生填寫實施記錄單。
第五步:檢查。教師、企業提供檢測報告。在檢查環節中,學生對操作過程隨時進行自查、互查,并檢查結果與任務要求的一致性;教師巡查學生操作過程是否符合規范等。
第六步:評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定、企業評定相結合。在評價環節中,教師就綜合能力、認知能力、操作能力、社會能力是否滿足環評師、環評員、環評資訊員等工作崗位技能要求進行評定,教師評定占評定的60%;學生就資訊報告、工作記錄表和工作總結進行自評,學生自評占評定的10%;小組間就計劃書和實施報告進行互評,小組互評占評價的10%;企業就報告表的規范性和描述、結構的專業性進行評定,企業評定占評定的20%,結合四方評定得到房地產環境影響評價的最終評定結果。評價表見表3。

表3 《房地產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學生綜合考核評價
6結語
讓企業的專家走進學校,讓學校的學生走向企業是基于職業能力導向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開發研究的一個思路,也是在實施中比較難以做到的部分,沒有經濟利益的驅使,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另外,我們雖然在企業設立了第二課堂,但是學生在企業中并不能真正接觸到工作的核心內容,只是在外圍進行一些基礎性的工作。這是我們目前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國家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同時,也應注重制定相應的政策,并應考慮在一定層面上對與學校合作的企業有相對的政策傾斜和經濟支持,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真正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只有企業參與進來共同進行課程的開發研究,我們才能開發出真正符合崗位需求的職業能力導向課程,所培育出來的人才才能被社會企業所認可,這也是課程開發研究所最求的最高目標。
參考文獻:
[1]北京華研中商信息研究院.2013—2017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現狀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北京:北京華研中商信息研究院,2013.
[2]王策三.教學論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22.
[3]吳也顯.教學論新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269~270.
[4]劉要悟.試析課程論與教學論的關系[J].教育研究,1996,(4).
[5]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
[6]周鳳勝.課程設計在《機床電氣控制技術》中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7).
[7]劉幸.現代遠程教育個性化取向的課程設計[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12).
[8]蔣賞.實習廣告策劃類課程使訓體系的過程管理[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5).
[9]教育部教職成.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R].北京:教育部教職成,2011.
[10]張濤.高職院校“物聯網工程師”認證課程的實訓設計[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2(12).
[11]邱梅,付正祥,段瓊.基于工作過程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開發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