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鵬
(黑龍江省寧安環境保護局監察大隊,黑龍江 寧安 157400)
環境社會學視角下經濟增長、環境保護與生態現代化的關系
張 鵬
(黑龍江省寧安環境保護局監察大隊,黑龍江 寧安 157400)
摘要:指出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于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因此對于經濟和環境之間的關系愈加重視。我國對于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識在增強,但是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在推廣生態現代化的過程中,由于我國經濟的特殊性,會存在著阻礙。基于環境社會學視角對經濟增長、環境保護和生態現代化進行研究,以促進我國生態現代化的發展。
關鍵詞:經濟增長;生態現代化;社會環境
收稿日期:2015-01-07 2014-12-25
作者簡介:張鵬(1975—),男,黑龍江寧安人,主要從事環境保護方向研究。 李常慧(1985—),女,碩士,主要從事污泥生物轉化方面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5)02-0235-02
基金項目:鄭州市重大科技專項(編號:141PZDZX045)資助
1引言
改革開放后,我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強了對環境的保護,這種技術逐漸趨于成熟,帶來了一定的積極影響,使得經濟和環保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環境社會學是一門對環境體系和社會體系的聯系進行研究的學科,而生態現代化是其主要的構成部分。如今,環境保護問題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生態現代化凸顯出了其重要作用,因此對其與經濟等方面的研究非常必要。
2我國生態現代化實施現狀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的經濟逐漸轉型,走上了以人為本的社會體制道路,政府及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的環境保護政策,如對于企業利用廢棄物品作為生產材料的予以減稅、將生態項目列為重點保護等,這些政策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環保事業的發展。
我國在2011年的環境保護產業總值逐漸升高(>10000億元),其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例也在增加(約為2.7%左右),較10年前增長了10倍之多[1]。雖然這種增長速度較高,但是在具體的發展和實施過程中仍舊存在很多問題。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因此環保技術不高,社會意識不強。政策制定后執行力較弱,沒有全面發揮出作用。我國一直遵循著科學發展觀,將生態文明作為重要的推廣工作,在發展經濟時考慮了人口、經濟結構、土地開發等,規定企業在經營和發展時需要注重環保和節能等問題。
3經濟增長過程中生態現代化和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目前的經濟有了生態化的趨勢,然而較先進國家仍舊有很大的差距。生態現代化最初被英國、法國等國家采用,而其國家具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其實是生態現代化后對于社會有了一定的改變,但是我國由于處于發展中,且與西方國家的制度、政治背景等方面不同,因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問題的制約使得相關理論不能更好地為我國發展生態經濟服務。
生態現代化對于技術的要求較高,因此其需要創新性和高水平實施。其對于我國的環保事業和節約資源方面帶來很大的影響,相關部門也開始了對這種實施的重視。然而目前我國的技術較低,并且受到了先進國家的生態現代化理論的影響,很多西方專家認為在建設、施工、石化、運輸等方面應實施低碳技術,其包含了很多技術(>60種,重點技術40多個),在使用這些技術時我國受到了很大的阻礙[2]。
我國的經濟不斷地在發展,目前處于世界的前3名中,然而由于人口較多,因此GDP仍舊非常低,在世界人均GDP的排名中為100多名。其對人們建立環保意識有著很消極的影響。雖然我國人均能源使用量在近10年來逐漸減少,但是總數依舊升高,由20世紀90年代的9.9億t增長到了2011年的32.5億t,這對于生態現代化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4協調經濟增長、生態現代化、環境保護關系的對策
由于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因此對于很多方面的分析不夠充分。生態現代化的理論是由西方國家提出的,比較適合其發展。我國應結合具體的中國國情,如社會制度、生活方式、生產經營特點、經濟類型、發展規模等等[3]。只有這樣才能使得生態現代化理論發揮其真正的效果和意義,并為政府和相關部門在實施的過程中提供可靠科學且有效的理論支持和參考依據。
生態現代化對于技術的要求嚴格,這就預示著政府及管理部門應提高相關技術。我國應加強對環境的監督和評價方面的技術,重視相關的監測站的技術員工、機器、基礎設施、投入金額等,提高工作人員檢測污染源頭和環境的能力,制定合理科學的監測方式、制度、內容等,使得環境監測進行得更加順利,為生態現代化的實施奠定堅實基礎,并提高生態技術和水平。

經濟是社會發展的核心,保證經濟增長、擴大經濟規模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發展經濟時,應充分考慮到其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以實現生態現代化。目前,提高人均GDP較為重要,不僅能夠幫助我國更好地提供生產力,還能協調其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之間的關系。高水平的生產力能夠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使得人們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樹立環保意識,這能夠帶動生態現代化的發展,使其發展道路愈加順暢。
5結語
如今,我國逐漸加強了對生態現代化的重視,因此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實施生態現代化的過程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需要充足可靠的理論支持和正確的實施方式,這激勵著相關技術的提高。相關部門應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加大理論研發力度,提高生態技術水平,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實現對環境的保護,避免破壞大自然和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走上生態現代化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陳瑜.“兩型社會”背景下區域生態現代化評價與路徑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0.
[2]金娟.北部灣經濟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學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1.
[3]張文彬,李國平,陳毅維,等.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利益沖突分析——基于各級政府博弈視角[J].中國經濟問題,2014,10(6):216~325.